為什麼一直說高關稅保護的是裕隆 而不是和泰?

jasonhustock wrote:
裕隆最初成立就是為了...(恕刪)


內燃機、變速箱核心,不是一般非汽車研發產業界人所想像的簡單。
國際百年車廠,單單內燃機引擎+變速箱,也就大多一品牌一搭款。
例如福斯到目前為止,全集團主要變速箱生產核心也就DSG系統的雙離合器,要動用到非自家集團廣泛生產的八前速自排變速箱,都是用來做全集團高端車款,沒別的原因,就是沒屁股自己大量生產供應面市,跳脫雙離合器,能取得的數量稀少!資源有限!
更何況小小一個台灣彈丸自主研發車廠........,打個噴嚏,不小心就老底都燒乾了!

內燃機台灣華擎有搭配裕隆生產,只是效力仍追趕不及國際車廠的運用。
這得要投入相當龐大的資源。
最早納智傑是採用日本愛信精機提供的變速箱。
愛信精機並不是以開發最先進的多段變速箱為主,而是以品質穩定聞名全球。
但一車的授權金所費不貲。
中、後期造車銷售量能補不上來,研發支出缺口過大,經營端如果沒守住本心,掌握自己特色與核心,經營者如採用資本主義財務端介入來管理自主設計研發公司,就注定走下坡!
為了省錢,用低成本的左岸物料降本,就可能有後端處理不完的問題衍伸。

內燃機就很難跟百年品牌車廠競爭,所以中車企就很精,當手機做。
趁歐美自己舉手挖新的綠能坑,大陸就利用全球第一代工供應鏈,把電車坑做大挖更大。
企圖拉百年內燃機車廠跳自己佈好的坑!

商場就是戰場,這邊我打不贏你,我另闢戰場玩死你,這是高明的戰術!
左岸能跟南韓一樣傾國家資源做,台灣就沒這個量能。
台政府的指標,是看選票、KPI為主,晶圓IT能拉抬表面GDP,讓帳面數字好看,就只想投這個。
根本不在乎台灣是靠龐大的中小企業為主的維運這個國家。
對各行各業採取放生,公部門不是都講很白了,金援傳產,KPI沒多幾個百分點,一律放生,自己想辦法!
活不了,代表自己爛!

研發永遠是成立一家【自研企業】最燒錢的根本問題!

自從2007爆發雷曼金融海嘯+政府刪減國產車自主設計研發補助後,台灣各車企,第一個先砍掉的便是燒錢的設計研發中心。
而真正還延續吃撐老本撐到慘虧數百億,還不願放棄的,大概也就剩裕隆。
這也是80~90年日本車或福特車仍有在台灣自主設計車型的設計開發,甚至出口海外。

現在都沒了,搞到國產車與進口車銷售數都死亡交叉,進口品牌就都一副愛做不做的。
單一車系,一堆車一年在台灣也就賣那鳥鳥的50~300台。
甚至也有品牌一年現在掉到賣1000台車,例如速霸陸、或一年2000~3000台的奧迪,這跟收攤快沒兩樣。
書書企、本田也沒真的想經營台灣,貴點賣,愛就來,甚至疫情期間全品牌只賣一款車,當時全省各地經銷商空蕩蕩無車可賣,全省經銷商收的收。
品牌總公司有在乎過嗎!對經銷商都這樣了,何況是對末端市場!

噴別人都是很容易的事,有本事自己把家底全變賣了,親自下海投資生產個車用壓縮機,例如日本、台灣現在完全沒有廠商製造供應純電車冷氣使用用電帶動的壓縮機,這塊根本沒廠做,只有大陸貨!
就算指條明路,真的願意掏錢出來開發的業主都少得可憐。

這些公部門、媒體咖「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有張嘴,小學生都能行,哪家大公司有少過生張嘴自己沒本事天天背捅自己人來彰顯自己較厲害的咖,是吧!
但對真正去做的人,其實我們要心存敬意。
台灣現在負能量對自家人拳頭硬的多,正能量願意投身卻甚少。

我們就自己該做啥做啥去!
這些成天狗吠火車無路用的訊息,當八點檔看看笑笑就好!
阿福的網宅II
丁丁汽車 丟系咩,看看笑笑就好![嘆氣]
阿福的網宅II
jungchuang [拇指向上]
台灣人愛和泰怎麼可能打
要打也是打討厭的裕隆
因為高關稅是為阿斗而設
在民國4x年的黨國背景下裕隆成立的目的是汽車自主研發國造,
所以訂了高關稅保護加領了很多很多補助款
卻知視近利,只想代工組裝穩賺,研發只為應付領補款,一直做不出一台像樣的車子,
雖然這幾年的納智傑有一點成績,但初期價過高且油秏不佳,毛病多,
後來降價了毛病也改善了但郤改用中國引擎,可見應該又放棄小客車引擎研發了
民國7x年才終於開放其它車廠成立,但這些都是外國品牌代工組裝廠
演變到今因toyota全球銷量佳,以致於代理的和泰得利最多
1.顏色不同
2.順著人家一起罵比較不會出事
3.其他間店店的,反正不是罵我 我幹嘛出頭
因為裕隆有搞叫納智捷的東西,然後車款老舊耗油,賣到國外比在國內便宜,所以就變成眾矢之的
buddy0328
台灣市場根本養不起品牌,只能搞組裝,到對岸發展意料之中,但對台灣人可以再好一點
dslme
東風裕隆在中國虧損244億 , 根本是搬台灣的錢去大陸虧
因為和泰沒有說自己是台灣保時捷
ChoHsien wrote:
因為高關稅是為阿斗而設
在民國4x年的黨國背景下裕隆成立的目的是汽車自主研發國造,
所以訂了高關稅保護加領了很多很多補助款
卻知視近利,只想代工組裝穩賺,研發只為應付領補款,一直做不出一台像樣的車子,
雖然這幾年的納智傑有一點成績,但初期價過高且油秏不佳,毛病多,
後來降價了毛病也改善了但郤改用中國引擎,可見應該又放棄小客車引擎研發了
民國7x年才終於開放其它車廠成立,但這些都是外國品牌代工組裝廠
演變到今因toyota全球銷量佳,以致於代理的和泰得利最多


你說的是裕隆汽車 罵到最後別忘記 他後來便裕隆日產 最後還是變成了 外國品牌代工組裝廠

至於 LUXGEN ~ 呵呵 壓根只是被拱上頭的自主品牌....

加上一股滿腔熱血的主子想自創品牌卻滑鐵盧收場...

悲壯慘烈...但是不得不佩服而已 能繼續當日系代工廠不待,跑去自主品牌燒錢的主也不多見

買其他車來研究來改 再掛牌便自己的車

不是啥新鮮事 只是能否持之以恆 繼續改出自己的路...

反正撐住做大 就是政府的台灣之光 至於在還沒成功之前沒人會看好你的

這跟運動不是一樣嗎....

再者這品牌始終沒想著要做大 不然就不會走到現在這樣了好嗎....
wkh2006 wrote:
太多中小企業依附著國慘車業,所以不敢動.
等於是這些慘業,吃掉大家的稅金.
這個不管誰執政,都不敢去動這一部分.
但是這次被迫非動不可了,不然就全倒.


車輛跟零件少掉貨物稅跟關稅 售價明明會更便宜!!
用戶購買意願會提高不是?
難道和泰會自己把少掉的貨物稅再重灌進售價裡自己賺更多來坑消費者?!!
wkh2006
老兄您誤會了,汽車一些小零件五金是台灣產的,我上面說的是這些產業
菜叫菜逼巴
實際上台灣出口至美國零件變貴 但是台灣產地價不變 因為內銷本來就沒關稅只有貨物稅,除非你說的是台灣出口零件去美國成車又銷回台灣!?但是台灣出口大宗是維修(替換)件
打和泰日本哥哥會不高興
frogman200z wrote:
在過去是保護裕隆沒錯...(恕刪)


因為和泰是綠營大金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