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hustock wrote:
裕隆最初成立就是為了...(恕刪)
內燃機、變速箱核心,不是一般非汽車研發產業界人所想像的簡單。
國際百年車廠,單單內燃機引擎+變速箱,也就大多一品牌一搭款。
例如福斯到目前為止,全集團主要變速箱生產核心也就DSG系統的雙離合器,要動用到非自家集團廣泛生產的八前速自排變速箱,都是用來做全集團高端車款,沒別的原因,就是沒屁股自己大量生產供應面市,跳脫雙離合器,能取得的數量稀少!資源有限!
更何況小小一個台灣彈丸自主研發車廠........,打個噴嚏,不小心就老底都燒乾了!

內燃機台灣華擎有搭配裕隆生產,只是效力仍追趕不及國際車廠的運用。
這得要投入相當龐大的資源。
最早納智傑是採用日本愛信精機提供的變速箱。
愛信精機並不是以開發最先進的多段變速箱為主,而是以品質穩定聞名全球。
但一車的授權金所費不貲。
中、後期造車銷售量能補不上來,研發支出缺口過大,經營端如果沒守住本心,掌握自己特色與核心,經營者如採用資本主義財務端介入來管理自主設計研發公司,就注定走下坡!
為了省錢,用低成本的左岸物料降本,就可能有後端處理不完的問題衍伸。
內燃機就很難跟百年品牌車廠競爭,所以中車企就很精,當手機做。
趁歐美自己舉手挖新的綠能坑,大陸就利用全球第一代工供應鏈,把電車坑做大挖更大。
企圖拉百年內燃機車廠跳自己佈好的坑!
商場就是戰場,這邊我打不贏你,我另闢戰場玩死你,這是高明的戰術!
左岸能跟南韓一樣傾國家資源做,台灣就沒這個量能。
台政府的指標,是看選票、KPI為主,晶圓IT能拉抬表面GDP,讓帳面數字好看,就只想投這個。
根本不在乎台灣是靠龐大的中小企業為主的維運這個國家。
對各行各業採取放生,公部門不是都講很白了,金援傳產,KPI沒多幾個百分點,一律放生,自己想辦法!
活不了,代表自己爛!

研發永遠是成立一家【自研企業】最燒錢的根本問題!
自從2007爆發雷曼金融海嘯+政府刪減國產車自主設計研發補助後,台灣各車企,第一個先砍掉的便是燒錢的設計研發中心。
而真正還延續吃撐老本撐到慘虧數百億,還不願放棄的,大概也就剩裕隆。
這也是80~90年日本車或福特車仍有在台灣自主設計車型的設計開發,甚至出口海外。
現在都沒了,搞到國產車與進口車銷售數都死亡交叉,進口品牌就都一副愛做不做的。
單一車系,一堆車一年在台灣也就賣那鳥鳥的50~300台。
甚至也有品牌一年現在掉到賣1000台車,例如速霸陸、或一年2000~3000台的奧迪,這跟收攤快沒兩樣。
書書企、本田也沒真的想經營台灣,貴點賣,愛就來,甚至疫情期間全品牌只賣一款車,當時全省各地經銷商空蕩蕩無車可賣,全省經銷商收的收。
品牌總公司有在乎過嗎!對經銷商都這樣了,何況是對末端市場!

噴別人都是很容易的事,有本事自己把家底全變賣了,親自下海投資生產個車用壓縮機,例如日本、台灣現在完全沒有廠商製造供應純電車冷氣使用用電帶動的壓縮機,這塊根本沒廠做,只有大陸貨!
就算指條明路,真的願意掏錢出來開發的業主都少得可憐。
這些公部門、媒體咖「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有張嘴,小學生都能行,哪家大公司有少過生張嘴自己沒本事天天背捅自己人來彰顯自己較厲害的咖,是吧!

但對真正去做的人,其實我們要心存敬意。
台灣現在負能量對自家人拳頭硬的多,正能量願意投身卻甚少。
我們就自己該做啥做啥去!
這些成天狗吠火車無路用的訊息,當八點檔看看笑笑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