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發展國產車業,為何連國產車都要被課高稅?

全民普發一萬的案子廢止,改停徵汽車進口關稅、貨物稅就好,沒車者補貼輪子大爺應該多數都認同,哈。
保護國產車經過這麼多年理由早已不在
現在只是政府不願放掉嘴裡的肥肉而已
貨物稅本身就是不正之稅 當初課徵目的1. 抑制特定消費行為(政策導向)
貨物稅主要針對 非民生必需品 或 奢侈性、特定性質的貨物 課稅,目的是藉由價格機制影響消費行為,如:
汽機車(鼓勵節能、抑制豪華車消費)
飲料(含糖飲料為主,抑制不健康飲食習慣)
家電(如冷氣、冰箱,藉由稅率調整促進高效能產品)
2. 促進資源節約與環保
透過課徵貨物稅來引導消費者選購節能減碳、環境友善的產品,例如:
電動車、油電混合車稅率優惠
高耗能產品稅率較高,促使節能產品普及
3. 調節社會公平與收入分配
針對奢侈性商品(如高價車輛、遊艇)課徵較高稅率,有助於收入再分配,減少社會財富集中。
4. 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貨物稅作為政府稅收來源之一,能為公共建設、社會福利提供部分財政支持。
5. 配合產業政策調整
藉由調整特定貨物的稅率,配合政府對於產業發展的政策需求,例如鼓勵新能源車輛、低碳產品等。
總結一句話:
「貨物稅」本質上是一種「引導消費行為」與「資源調配」性質較強的稅收,不是單純為了課稅而課稅。
⚠️ 不過台灣對於「生活必需品」如糧食、衣物、一般家庭電器用品並不課徵貨物稅。課稅標的是以「特定消費」為主(例如機車、汽車、冷氣、飲料等)。
→ 這點經常被批評「某些早期必需品仍課貨物稅(如冰箱、冷氣)」與「奢侈性消費未全面納入」有時代脫節問題。

所以既然有奢侈稅了 這就是重複課稅了
都不需要徵稅、繳稅,政府財務倒台,大家就過上沒政府的好日子!

不用建設,不用清潔隊,只要各掃門前雪(當然大家都願意),日子都挺愜意。

反正現在政府機關,都挺無能....

真期待,此日子到來,有能力早跑了,剩下的都是嘴砲!
smallbeetw
看看南部淹大水,和無政府也沒兩樣了
更好笑的是貨物稅會以引擎排氣量大小來計算,沒記錯超過一定數字就是要翻倍繳。只能說,國慘車沒有幾家引擎是自己製的都是跟母廠要或是跟人家對岸買,就算會造也造不出成本能低的低排量引擎出來。

如果真的鼓勵環保,以排氣量來徵收是種隨便又過時的想法...現在有些車廠可以造出能省油的大排量車種而且大排車也本身一直不意味著奢侈與昂貴,有些車廠造出的低排量車種也可以做成是耗油又昂貴的車。技術的改變導致想抽有錢人的稅都不能全抽到,不該抽得人又被迫剝一層皮。為什麼,隨油徵收才是最好的制度,但是政府是個阿斗還不改。

難怪這樣的貨物與牌照稅制在美帝看上是種不公平的制度,現在要過來跟您討,只能說古板的稅制正在害死自己,還沒有知覺嗎 ?
這種人就是喜歡斷章取義

在台灣,你以為「甜頭是一人獨享?」

pcian wrote:
你講的好像裕隆不用繳...(恕刪)
車商只要公關巴結顧好中央民代

經濟部也是個不食煙火的安寧老人

什麼稅制都不會過


整天沒在做事的屁孩 wrote:
更好笑的是貨物稅會以...(恕刪)
arlo1011 wrote:
台灣連國產車...(恕刪)


以前還沒政黨輪替

就常常討論

結果換完後

發現好甜好香

繼續用!!!

政府不可能放著躺平就能收錢的制度.

車貴、房貴、國內旅遊住宿貴.
大家就都撐住,不要去給他買與旅遊.
相關的優惠就會釋出!

但台灣人欠缺的是團結.
往往廠商初步的小小讓利,大家就三更半夜去搶著排隊購買.
ee21 wrote:
台灣整體貨物...(恕刪)


如果完全沒有用到,說既得利益者可能還比較合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