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敗神話zero wrote:
好好笑的文...我家...(恕刪)
跟台灣鄰近的高密度已開發國家也都是以大眾運輸為主、私人運具為輔,像是新加坡、日本、韓國等...。
大眾運輸不一定要班次密集,因為畢竟不是每個地方都有這麼大的需求量,但至少一定準點。
光是準點就能夠抵銷班次不夠密集的缺點,台灣目前的生活就是太便利了。
goodversion wrote:
危險是同意,但為什麼...(恕刪)
雖然以單一比較來說,機車的排碳量比較小,但是別忘了台灣的機車密度已經高到變成世界奇觀之一。
數量一多、密度一高累積起來的排碳量還是非常驚人的,再說造成環境污染的氣體不只有二氧化碳。
不知道您有沒有去過上海或蘇州?
雖然這兩做城市沒有特別壓制機車數量,但市內所有的機車都是電動的。
光是少了機車排放的污染氣體,空氣品質就比有機車好很多。
而且目前蘇州及上海政府目前仍不斷擴建都會區內的大眾運輸網,希望能夠有效解除市區內的交通壅塞,從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地鐵一直到輕軌、BRT、傳統巴士路線,並計畫在望來逐漸降低私人運具使用比例。
而且私人交通工具伴隨而來的停車問題也是城市污染之一,原本可以用作公園綠地、自行車道、人行道的空間通通必須拿來闢為停車場及停車格,減少私人運具比例及數量才是根治停車問題以及提昇街道景觀的辦法。
當然,大眾運輸普及化,自行車道以及人行道才有可能普及化,否則大家都開車騎車,誰還騎腳踏車?誰還走人行道?而且自行車道跟人行道還會還會因為跟停車空間相衝被當作佔空間的設施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