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敗神話zero wrote:
好好笑的文...我家...(恕刪)

跟台灣鄰近的高密度已開發國家也都是以大眾運輸為主、私人運具為輔,像是新加坡、日本、韓國等...。
大眾運輸不一定要班次密集,因為畢竟不是每個地方都有這麼大的需求量,但至少一定準點。
光是準點就能夠抵銷班次不夠密集的缺點,台灣目前的生活就是太便利了。

goodversion wrote:
危險是同意,但為什麼...(恕刪)

雖然以單一比較來說,機車的排碳量比較小,但是別忘了台灣的機車密度已經高到變成世界奇觀之一。
數量一多、密度一高累積起來的排碳量還是非常驚人的,再說造成環境污染的氣體不只有二氧化碳。

不知道您有沒有去過上海或蘇州?
雖然這兩做城市沒有特別壓制機車數量,但市內所有的機車都是電動的。
光是少了機車排放的污染氣體,空氣品質就比有機車好很多。
而且目前蘇州及上海政府目前仍不斷擴建都會區內的大眾運輸網,希望能夠有效解除市區內的交通壅塞,從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地鐵一直到輕軌、BRT、傳統巴士路線,並計畫在望來逐漸降低私人運具使用比例。

而且私人交通工具伴隨而來的停車問題也是城市污染之一,原本可以用作公園綠地、自行車道、人行道的空間通通必須拿來闢為停車場及停車格,減少私人運具比例及數量才是根治停車問題以及提昇街道景觀的辦法。

當然,大眾運輸普及化,自行車道以及人行道才有可能普及化,否則大家都開車騎車,誰還騎腳踏車?誰還走人行道?而且自行車道跟人行道還會還會因為跟停車空間相衝被當作佔空間的設施咧。
机車廢得掉嗎 !
机車是一般收入的代步工具實在方便又好用,电动助力車:电池蓄電量及蓄航力目前還沒有突破性的發展,充電一次跑40到50公里8個月后跑了30至40公里一年3個月后更換电池費用5000元到15000元不等,电动車也有相对汚染,相信会动的物種機械多存在對環境好与不良存在。
pipi_wuc wrote:
我個人的看法,應該取締機車,不環保,又危險,然後所有城市建自行車專用道。要講方便,要講環保,有什麽交通工具比的過自行車?我住在廣州,回憶裏大概在 90年代後自行車道就消失了,現在用公交要走好多路,用汽車塞死你,十分不爽啊!!!

機車所佔用的道路面積是4輪汽車的1/5;機車的油耗是4輪汽車的1/3;多數時候,4輪汽車只有載運1~2人,但佔用相同面積的機車,卻載運了6人以上的人口,怎麼算都是機車比4輪汽車環保。

在台灣,出門幾步路就有便利商店,機車騎出門10幾分鐘,就有傳統市場或超市。大家都開4輪汽車出門,車要停哪?真的該被淘汰的,是高污染的車輛,而不是幾個輪子的問題

愈大台的機車,比小台的機車更容易操控,行駛上也更穩定。會認為機車危險,就是因為鎖國政策,禁止大型機車行駛造成的!!
中國某些地方還是可以騎乘400cc或600cc以上的大型機車,有時間的話去體驗一下吧!不要用100cc的機車的觀念去想大台機車會怎樣,那是兩個不同等級的東西!!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my216005 wrote:
雖然以單一比較來說,機車的排碳量比較小,但是別忘了台灣的機車密度已經高到變成世界奇觀之一。
數量一多、密度一高累積起來的排碳量還是非常驚人的,再說造成環境污染的氣體不只有二氧化碳。

依照交通部5月份的資料,台灣目前的小客車數量是5,722,492輛,機器腳踏車的數量是14,631,293輛。以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226條計算交通量的方式,三輛機器腳踏車折合一部汽車來計算,機車折合汽車的數量為4,877,098輛,實際計算起來,並沒有比小客車多!!

如果加計883,284輛的小貨車,則汽車的數量提高到6,555,776輛,到底誰的數量比較多,其實很明顯!!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sendoffy wrote:
依照交通部5月份的資...(恕刪)

這是單就蘇州及上海與台灣城鎮的比較。
再說,單一汽機車每公里排放的污染氣體是不能用空間來算的。
150cc以下機車五期排放標準機車每公里所排放的一氧化碳為2克、碳氫化合物0.8克、氮氧化物0.15克
汽車四期排放標準每公里所排放的一氧化碳為2.11克、碳氫化合物0.045克、氮氧化物0.07克
不過談論這個也沒有意義,因為石化燃料引擎本身就是不環保。台灣汽、機車密度都是高居世界第1。
既然大眾運輸系統興建的速度跟不上,那何不先從汽機車的動力來源著手?

若台灣的機車有半數以上汽機車都換成電動車輛,因為電池必須經過回收處理而並非直接排放至環境中,因此對於環境污染較化石燃料小,那麼政府只需直接從發電廠改善排碳量就能獲得顯著成效。

例如最近幾年政府開始在中南部推廣的農田漁塭轉型為太陽能及風力發電廠,還能為農民、水產養殖業者帶來更穩定的收入,並解決中南部超抽地下水所產生的地層下陷問題。

若政府能夠採取更嚴格的手段,如增加考照難度及私人交通工具持有成本,降低汽機車總量,並繼續擴增台灣的大眾運輸網絡,更能夠解決目前台灣的停車問題。

至於為何要以大眾運輸為主的交通政策,是因為目前的都市理論中認為以大眾運輸為導向的都市發展能夠有效限制都市範圍擴大,而該理論已在日本、新加坡、德國、英國等國家獲得映証,由於政府嚴格控管私人運具數量,使得絕大多數民眾都必須居住在大眾運輸站點附近,這也許是解決台灣西部過度開發的一個方式。
黄勝鍍 wrote:
机車廢得掉嗎 !机車...(恕刪)



下半年手動切換的油電雙模機車模組就要上市了..速度可達60KM以上.距離約40~50 KM.用的是A123磷酸鐵鋰

電池.國內唯一拿到A123授權的廠商.因此手上的機車不用換.直接換上模組就可以用了.還有倒車檔.液

晶面板.加熱把手等等..有台灣跟大陸兩地專利.大概知道這些..
my216005 wrote:
這是單就蘇州及上海與台灣城鎮的比較。
再說,單一汽機車每公里排放的污染氣體是不能用空間來算的。

一樣是載人,一樣是使用汽油,一樣是把廢氣排放到大氣中,本來就該以人頭與所佔空間來計算能源的消耗與污染

汽車最新的排放標準每公里所排放的一氧化碳為2.11克、碳氫化合物0.045克、氮氧化物0.07克
150cc以下機車最新的排放標準每公里所排放的一氧化碳為2克、碳氫化合物0.8克、氮氧化物0.15克
150cc以下機車最新的排放標準每公里所排放的一氧化碳為2克、碳氫化合物0.3克、氮氧化物0.15克

機車所佔面積為汽車的1/5,轉換成相同面積空間時,一輛機車的一氧化碳為0.4克、碳氫化合物0.16克、氮氧化物0.03克
再以機車的交通輛為汽車的3倍來計算,3輛機車的一氧化碳提高為1.2克、碳氫化合物0.48克、氮氧化物0.06克。此時機車的運輸人數為3~6人,則一部4輪汽車要載運幾個人才能抵過相同的一氧化碳?

my216005 wrote:
不知道您有沒有去過上海或蘇州?
雖然這兩做城市沒有特別壓制機車數量,但市內所有的機車都是電動的。
光是少了機車排放的污染氣體,空氣品質就比有機車好很多。

這句話明的是在講環保,暗的就是在打壓機車!!

你何不乾脆說未符合高程載,也就是未足三個乘客的4輪汽車通通不准上路!!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加高額牌照稅50-150每年25000以上的牌稅..絕對可抑制機車成長..小汽車則50000起跳
foxbat93 wrote:
加高額牌照稅50-1...(恕刪)


這樣台灣路上會跟北韓沒兩樣

這樣也好...
foxbat93 wrote:
加高額牌照稅50-150每年25000以上的牌稅..絕對可抑制機車成長..小汽車則50000起跳

一台150cc的機車要繳25000元,依照比例原則來計算的話,也就說一台1000cc的Smart Fortwo要繳166667元,這真的是不錯的好主意

你又在用台北看天下了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