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拍板!北市機車格4階段全面收費


dj6106 wrote:
上班出門20 回家停車20 不幸再出門買晚餐20再回家20 不斷的20!一個月1600以上 使用者付費好棒


一個月1600付不出來嗎??
要不要換個工作??
先證明你現在做這些事 都有找格子停?
沒有的話 就是0元 0元 0元 不斷的0元

dj6106 wrote:
上班出門20 回家停車20 不幸再出門買晚餐20再回家20 不斷的20!一個月1600以上 使用者付費好棒
pco5 wrote:
https://tw...(恕刪)


這很好啊~
停車本來就要收費~

最好是~
只要你敢駕車出來~就要有被停車收費的打算~

然後收的錢拿去補助搭乘公車免費~
讓大家都去搭公車~
如嫌公車慢~就去付費坐捷運~

路上車變少~看看交通會不會好一點~
倫敦為了解決市區交通壅塞,鼓勵民眾使用機車入城,
除了免付塞車費還可以使用公車專用道。
fsvbzq wrote:
這很好啊~
停車本來就要收費~

最好是~
只要你敢駕車出來~就要有被停車收費的打算~

然後收的錢拿去補助搭乘公車免費~
讓大家都去搭公車~
如嫌公車慢~就去付費坐捷運~

路上車變少~看看交通會不會好一點~


對於有錢人而言,汽車照樣開,計程車照樣叫
開BMW/凌志/賓士出門代步的太多了...跑車還不少
地下室停滿了一堆跑車...(你真的不了解台北市嗎?)
一家人有幾個人就有幾台汽車,甚至一個人有二到三台汽車都很正常~

最後整個台北市還不是都是小黃亂鑽跟公車以及高檔汽車在跑
交通照樣塞到爆給你看
空氣照樣污

然後因為政策關係,捷運載量不足,一次擠爆,等好久才能上車
(因為已經沒有機車分流了)

tansywen wrote:
倫敦為了解決市區交通壅塞,鼓勵民眾使用機車入城,
除了免付塞車費還可以使用公車專用道。


基本上台北市目前政策不在分流

而是收費增加收入為主

而捷運載量不足,速度太慢,分流太慢,所以全部塞在這邊
而路上的汽車流量照樣不減少 (有錢人太多)
一樣塞爆

照這樣子下來,接下來要求的就是擴大道路面積,
直接塗銷腳踏車道跟機車停車格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firedragon wrote:
理論派的跟現實差距真大

你看過台灣哪條路會像你圖裡那邊停車的????
...(恕刪)

您沒看懂這張圖 , 這就是在說『高乘載』 , 在停車場停一台小汽車, 只能讓5個人轉乘, 但同樣的空間可以停5台機車, 可以讓10個人轉乘, 效率會提高1倍

現實就是 沒有設 P+R , 沒有Park & Ride
手邊有這麼多的資源 , 沒想辦法去減量
卻一直說沒辦法 ?

現實就是, 國外早就在做了, 做非常多年了!這是現實!付諸實行很多年了!早就不是理論了!
歐洲城市在郊區交流道旁設了 Park & Ride (P+R) 停車並且轉乘
就是要讓車流不要進市區 塞車
例如 海牙這個P+R Hoornhwijck, 付4歐元, 可以停車一整天, 這4歐元還包括4個人,換搭市區輕軌1天的團體車票,電車等於免費

輕軌就在停車場旁邊, 減量要免收費, 車才會停進來

這是德國 Freiburg的 P+R ,也是在郊區

這是Freiburg im Breisgau 舊城區市區,沒有車

這是Amsterdam的P+R Sloterdijk 橋下停車, 上方就是捷運Metro/火車Train共用的高架軌道, P+R旁的地面有公車bus/輕軌Tram, 在這裡進行交通載具轉換

這是Amsterdam市區很熱鬧的萊頓街Leidsestraat, 這條街很窄,走輕軌就是沒有車


yuxian wrote:
對於有錢人而言,汽.
而捷運載量不足,速度太慢,分流太慢,所以全部塞在這邊
而路上的汽車流量照樣不減少 (有錢人太多)
一樣塞爆

照這樣子下來,接下來要求的就是擴大道路面積,
直接塗銷腳踏車道跟機車停車格
..(恕刪)

捷運只是Trunk軸線 , 必須要有配合的 公車/機車/自行車 的feeder幅射/分流出去, 才能組成路網 , 必須要"轉乘"


道路面積有限 , 不減量如何擴大道路面積????
要有 P+R 才能減量 , 要有P+R 把汽機車留在停車場, 不要上路
"塗銷腳踏車道跟機車停車格"之前, 要先想到這些車要停那裏? 台北市已經缺少 28 萬個機車格,14萬個汽車格, 還有新北市進來通勤的汽機車擠進來!
herblee wrote:
您沒看懂這張圖 ,...(恕刪)


我覺得 這種方式 可能不符合台灣人機車使用習慣 雖然是不錯 但是要改變的是人的習慣 這是變數
所以其實要看政府的出發點到底是啥....

譬如有人在乎的業務 下貨 送貨 送餐 他們有可能停車在這 然後搭輕軌或是大眾運輸?

所以我覺得目標不同執行方式就會不同....
但畢竟政策就是很難滿足每一個人....
所以大家再繼續想想吧.....
lkyo wrote:
譬如有人在乎的業務 下貨 送貨 送餐 他們有可能停車在這 然後搭輕軌或是大眾運輸?
...(恕刪)


當然有,這些地方是這種車有特別的許可車證
有些是有規定時間, 在夜間會清晨7點前能進來送貨
有些是根本沒地方停車, 進來是自找麻煩

使用者付費這樣很好

但是收了費用可以增加管理人員嗎?

一格一車很難嗎?

每次車體都遍體麟傷,後照鏡也常常受損~~

herblee wrote:
當然有,這些地方是...(恕刪)


原來如此...所以配套就是像這些人就需要 特別許可證
這樣的方式好像不錯呢~~

每個人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 不知道政府想到沒....
這樣的收費 還蠻有意義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