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自動讓道(討論

Chiashin 317樓 wrote:
引言在講影片!
影片就是看不出來有每小時2500台的車流啊
(恕刪)

這個圖根本不是在說 車流每小時2500台

它在說 流量 2500車時 , 車速仍有100km/h
追越車線 就是日本的 超車道

追越車線 可以超過 2000車/h, 車速還能維持 100km/h

這是 流率 (flow rate, q) 和 速率 (speed, u)這兩個車流參數對應圖
qm : 最大流率、
km : 最大流率時之密度
um : 最大流率時之速率
uf : 自由車流速率
kj : 最大擁擠密度 (jam density)


這張圖來自HCM2000, 這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出版的工具書, 是高速公路建造時都要看的參考書。

對照 V車速和車流量Q(flow)的關係圖


這是在說, 當車速限制為60mph(96.56km/h) , 當受限車距被迫降速, 對應最大流量Q 之最佳車速 , 大約落在 42mph(67km) ←→51mph(81km) 之間

這是在說 , 在流量大,車很多相互影響之下, 車速還能是 100km/h
是 最大流率qm(2500車) 時 , 對應到km之密度下, 再對應到臨界車速um(100km/h) ,根本不是在說如何測量 車流量為多少 ?

Chiashin 311樓 wrote:
8924132 wrote:
是走光了
還是車少?
人家可是到每小時2500台流量
你貼的影片,每小時有2500台的流量嗎?

它只測 5 分鐘流量 , 必需是靜止的偵測器去測"流動的車" ,再換算 , 不是看影片拿一台行進當中的車?
動態的車? 要如何去測"車流量" ????

Chiashin 311樓 wrote:
以時速100公里來算
每小時2500台流量
如果只有一線道,平均每20公尺一台車
也就是平均每2段車道分隔線的長度有一台車
如果有3線道,每線道60公尺一台車
如果有4線道,每線道80公尺一台車

是單一追越車線 (一個車道) 2500 車 ←qm 最大流率

圖片下方說明 追越車線交通量(5分間フローレート(5分鐘流量):台/時)
不是分給三個車道, 分給四個車道 ? 是一個車道
其它車道的圖形在上方 , 是不同的流量 , 第2走行是落在2000車, 第1走行是1600車
三個車道的流量是不同的 並非平均
看不大懂 ? 每小時2500台流量 , 如果只有一線道,平均每20公尺一台車
每20公尺一台車 , 加車長5m=25m = 1公里 內有40台車
時速100公里/小時 ⤫ 40車/公里 = 流量 4000 車/小時 , 並非 每小時2500台流量
而且, 這是不可能的 , 100km/h車速?卻每20公尺一台車?只有二條車道線長度的車距? 若不降速 ? 早就追撞了 !

Chiashin 311樓 wrote:
1.這樣的車流量還好吧!
2.你貼的影片,很明顯車流量遠小於每小時2500台

(1)每一車道 通過 2500車/小時 是飽合 , 不是還好
Q車流量 = D(密度) ⤫ V(車速)
2500車/小時 =25車/公里 ⤫ 100公里/小時
25車/公里 , 已經壓縮車距為 35m+車長5m=40m

(2)能動的車流本來就會低於 2500車/小時

seou wrote:
驟然的變換車道,造成後方車需要減速
那才有可能造成塞車
所以變換車道不能只考慮自己,必需是宏觀的考量

chiashin wrote:
驟然變換車道,會嚴重影響車流速度
但不驟然變換車道,也可能影響車流速度
而且引發的蝴蝶效應,最後也可能嚴重影響車流!

我個人的駕駛習慣會保持安全車距
但車流量大,平均速度還算快時
如果正後方車輛是台大型車或沒保持安全車距
我會看情況拉大與前車的車距
動機是保護自己,避免前方有突發情況,被後車追撞...
但我保持安全車距或拉大安全車距,因為給出了空間
常碰到有車輛會切到我前方
這時我會稍放油門,有時還必須輕踩煞車來減速
重新拉大車距到安全距離
接著我後方的車輛也必須減速...

不一定要驟然,一個常見的變換車道,就會影響整體的車流速度


你講的沒有錯,我觀察到塞車最常發生在幾種情況
1. 大部份變換車道的原因是因為前面有慢車,而變換車道(車多的時候)又可能影響後方車流
解決這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 慢車自覺的往右側開
但實際情況是慢車覺得自己在速限沒必要變換車道,於是就造成後方整體速度降下來

2. 遠方中線有慢車
這時在車流量大的時候,中線要超車都往內線切
這一切入內線速度又掉下來,於是就變成內線速度整體下降
而且最可怕的是,中線慢車很容易跟外線慢車並行

3.下匝道前後
下匝道平面回堵到高速公路
上匝道車量爆炸多,車子加速還不夠就往中、內線切

回歸一切問題,慢車自覺往右側開就對了
路隊長真的讓人很抓狂
外星人106 wrote:
大家好,想假設一個問(恕刪)


如果開在路上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能判斷該不該讓...

那我覺得你可能不太適合長時間開在內車道...

乖乖地開中線會比較適合你...
seou wrote:
回歸一切問題

回歸一切問題,是車流量太多才是一切問題之所在,因為所有人要一致除非是機器人差異才會是最小,部分高速公路路段根本沒有這種一切問題
hu4852 wrote:
回歸一切問題,是車流量太多才是一切問題之所在,因為所有人要一致除非是機器人差異才會是最小,部分高速公路路段根本沒有這種一切問題


你講對一半
車流量大塞車必然

但車流量小 車道同速並行 照樣塞車
只是塞車的時候比較短
hu4852 wrote:
回歸一切問題,是車流量太多才是一切問題之所在,因為所有人要一致除非是機器人差異才會是最小,部分高速公路路段根本沒有這種一切問題

跟車的安全距離是 時速/2 = 110/2 = 55公尺
換算成時間約是兩秒
理論上每小時可通過1800台車

台灣人每小時600台就開不到110了
您說「車多」?


人家到每小時2500台還在「超速」呢


且還不說人家中線的效率就跟咱們內線沒兩樣了
有慢車就不去「填滿」
當然平均速率看起來就是悲劇
8924132 wrote:
人家到每小時2500台還在「超速」呢
你先說明一下:

為什麼台灣的統計數據
超車道、中線道的最高車流數幾乎一樣
外線道大多是大型車,車流數較少可以理解

但日本的超車道每小時最高有2500台的流量
中線道剩2000台,而外線道只剩1500台?
請問日本的計算方式跟台灣一樣嗎?

宣揚不要占用超車道
但日本超車道的車流數最大
不覺得奇怪嗎?
-------------------------------
我原本的想像是站在路邊某個點
統計每小時從我面前經過多少台車
但這樣無法解釋日本的數據
日本也許是統計某個路段一小時出現多少車次
一台車在這個路段可能發生兩三次超車
所以被統計了兩三次
這才會出現超車道車流數最多的情況
【但這不是你所謂每小時車流高達2500台】

我只是提出疑問,提出猜測
歡迎有相關專業的網友說明清楚!
chiashin wrote:
你先說明一下:

為什麼台灣的統計數據
超車道、中線道的最高車流數幾乎一樣
外線道大多是大型車,車流數較少可以理解

但日本的超車道每小時最高有2500台的流量
中線道剩2000台,而外線道只剩1500台?
請問日本的計算方式跟台灣一樣嗎?

宣揚不要占用超車道
但日本超車道的車流數最大
不覺得奇怪嗎?
-------------------------------

通常車流量最大的線道
阻力是最小的
由此可知,台灣人習慣使用中線車道「左右開弓」


實例影片


以下引述Herblee大的論述
超車道不可能無車空在那裏! 反而是流量更高
一開始車輛密度低,因為"行車靠右"法規,及"非超車不行駛左車道", 所有的車都行駛於右側車道
隨著車輛密度增加
在每公里10台車之內 , 由原本全數行駛於右車道, 開始往左車道增加(就是要超車)
法規的規定, 左側車道使用完, 就會回到右車道
當車輛密度,每公里車數大約15輛時, 左右車道的利用率達到 50% 對 50%
隨著車輛密度增加到20車/km或更高,就穩定保持在 左60% 對 右40%的比
交通是流動的 ,車是在動的,想法不能以為是停車場, 以為是道路是倉儲? 放進去就不會動 ?


chiashin wrote:
我原本的想像是站在路邊某個點
統計每小時從我面前經過多少台車
但這樣無法解釋日本的數據
日本也許是統計某個路段一小時出現多少車次
一台車在這個路段可能發生兩三次超車
所以被統計了兩三次
這才會出現超車道車流數最多的情況
【但這不是你所謂每小時車流高達2500台】


都跟您說過了是分三個線道統計
計算每5分鐘通過該線道的車輛數就可換算該線道每小時流量為何

計算範例
五分鐘內超車道通過210輛車
210/300 = X/3600
300X = 756000
X = 2520
即可得出每小時流量為2520台車
再統計其平均速率
即可畫出該表中的速率與流量關係


chiashin wrote:
我只是提出疑問,提出猜測
歡迎有相關專業的網友說明清楚!

小弟不覺得這需要什麼專業
小學生都算得出來
8924132 wrote:
小弟不覺得這需要什麼專業
小學生都算得出來
論文哥真是好笑,幾乎不看他的長篇大論,早把他設為黑名單了!
要不是為了回你的文,還不知道他鍥而不捨的追殺我?

回到正題:
看到你引用的圖表,我產生一堆問題,而你真的看懂了?
超車道車流量達2500台/小時,平均時速約108公里
此時中間車道對應的車流量是?
假設約2000台/小時,平均時速約100公里

把問題簡單化,用平均值計算,換算了一下:
超車道平均1.44秒經過一台車,平均車距43公尺
中線道平均1.8秒經過一台車,平均車距50公尺
這種車流,只要一變換車道,安全車距不足
應該會減速,立刻會拖慢整體車流
很難想像能維持100公里以上的時速?
而超完車就回中線車道的定義又是什麼?
中線道平均車距50公尺,要硬塞回去嗎?
還是一路開在超車?
如果這樣,跟台灣允許用最高速限開在超車道有何不同?
日本調查高速公路塞車情況,發現這樣開能讓塞車距離縮短!

針對高速公路塞車情況,NEXCO 透過長期監測後,總結出 3 大關鍵因素:

1. 當慢車道出現稍微堵塞情況,部分駕駛為了保持較快車速,就會直接變換到快車道。

2. 當大量慢車道車輛變換到快車道,將造成超車道原本各車之間安全距離不足,導致後方車輛不得不踩煞車。

3. 由於短時間內超車道出現過多車輛導致塞車,連帶影響到慢車道降低車速。

之所以在遇到塞車時,進行變換車道動作,會導致塞車更嚴重,NEXCO 東日本關東支社表示,塞車時各車道的速度幾乎相同,但出現變換車道時,將造成其他後方車輛煞車,進而導致後方車潮堵塞更嚴重,甚至容易發生追撞事故。

為了解決塞車的情況,NEXCO 以東北自動車道(東北高速公路)一段三車道的路段進行實驗,透過高速公路上的 LED 面板提醒「渋滞予防のため 左側車線のご利用を」(預防塞車情況,請行駛左線慢車道),實際進行一個月後,發現當駕駛遇到塞車時,使用快車道比例若低於 6%,可以讓堵塞長度降低 12 公里。

另外東京大學教授西成活裕教授也提出「吸收塞車式駕駛法」,就是在行駛時有意加大與前車的距離,這樣就算前車突然緊急煞車,也不需要立刻減速,能保持車流的行進,後方車輛也就不會跟著煞車,塞車的情況便能很快緩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