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愛辯論老話題!所以高速公路內側車道都不可以進入的意思??

Gullit168 wrote:
herblee wrote:
可是台灣反過來? 車流量最大卻是中線車道 ? 表示 中線車速高於內側車道!才能創造較高的車流量!
Gullit168 wrote:
你要不要喝白馬馬力夯,這張圖你自己貼了超過一百遍了吧
...(恕刪)

不知您要表達什麼?
Q車流量 = D(密度/車距) × V(車速)
V(車速) 和 Q車流量 本來就成 正比
只不過有臨界值, 這個臨界值是車道的最大容量, 超過車道的最大容量(臨界點), 車流量會趨緩
不是看(臨界點)的大小, 但那也只是增加的比率趨緩 , 仍然是在增加
不是比較誰的 『增加的比率趨緩』 比較快發生 ?

車流是動態的! 不是看靜態, 凍結的那一點


每一條線都能看
在 7pc/km/ln 那條線 120km/h 是超過800 , 100km/h 是不到 800那線 (超過800)是不是大於(低於800)

在16pc/km/ln之前, 是F自由車流, 增加車速都能增加車流量

在16pc/km/ln之後, 還是能增加車流量, 只是 "增加的比率趨緩"

是密度過高, 非 F自由車流 , 車流量才會反轉
是密度過高, 造成車距不足, 最後影響到車速

大大們真專業厲害厲害
但抱歉~
有誰可簡單告訴我
有人因為在內道開100~120
沒讓後車被開單的嗎
(什麼聽親朋好友說的不算)
要附罰單照





hcs0525 wrote:
拿一個多年前學生簡單報告來打臉⋯
出處交通學報105年高速公路主線及匝道區車流特性的研究報告比較準確吧!
出處
交通學報
國1及國3主線分車道流率及大車比例


引述一篇連作者都承認數據有問題的報告??
--
除了分別車種的問題之外,大雅匯流區在 174.520K 處的偵測器常高估大貨車 及聯結車的速率。有些估計速率高達 236 公里/小時。竹山匯流區在 243.641K 處的 偵測器所估計得之大貨車及聯結車車速的錯誤更多,有估計速率高達 253 公里/小 時之大車。
--
你知道上色的格子都有問題嗎?
你知道單一車道的車流量通常不太可能超過2400嗎?? 最多2500~2600幾乎就是道路上限了




其實三線道都是我的超車道🤣🤣
高公局說內側車道以最高速限行駛
就已經是"道路最大效益"
真的嗎?
理論上,以110行駛
每小時可通過1833台車
台灣呢?
每小時600台,就不到110了


何來"道路最大效益"之說?

原因為何呢?


H大這圖的原理,就是那影片的實用方式


如果"流量"就代表"道路效益"
那根本不用建高速公路
有興趣可以查查台北橋每日交通流量
保證屌打高速公路



8924132 wrote:
高公局說內側車道以...(恕刪)

你這張圖,
內側的速度不是比中線,外線快多了。
此外,流量變多,表示車多,車多,速度下降了,所有車道不都是如此。
看到小賢子 wrote:
你這張圖,
內側的速度不是比中線,外線快多了。
此外,流量變多,表示車多,車多,速度下降了,所有車道不都是如此。


以110行駛,每車僅需60公尺
(安全距離55公尺+車長5公尺)

110000公尺(時速110公里)/60公尺=1833.3333 輛的距離

為何台灣600台就開不到110?
擠在一起嘛

每小時600台車間距離有多少呢?

真是車多,還是"最以為是"?
還是兩說
8924132 wrote:
高公局說內側車道以最高速限行駛
就已經是"道路最大效益"
真的嗎?
理論上,以110行駛
每小時可通過1833台車
台灣呢?
每小時600台,就不到110了
何來"道路最大效益"之說?
原因為何呢?
H大這圖的原理,就是那影片的實用方式
如果"流量"就代表"道路效益"
那根本不用建高速公路
有興趣可以查查台北橋每日交通流量

保證屌打高速公路


真不知道,你到底是沒讀活書?還是故意將錯就錯?車速與安全係數的交叉點,就是高速公路上的「速限與安全距離」。台北橋,行車有安全距離嗎?當然有,但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壅塞,大小車沒啥車距吧,車流量當然是天量。在台灣最重要的節日,高速公路上一天車流量是多少?200萬輛次嗎?還需最大安全距離嗎?當然不用。怎麼會拿兩者來比較!





8924132 wrote:
以110行駛,每車...(恕刪)

你認為流量不等於道路效益?
那你還問一小時600台車根本就無意義。
此外,
國道,高科到岡山段,約7公里,每天車流6萬多到7萬多台,遠比你的一小時600台的說法,那個效益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