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為何都要繞來繞去的才能上下橋?

tansywen wrote:
真搞不懂拆鐵路交通應該變得更順暢才對(恕刪)
拆了鐵路後,除了平面多了一條路,還多了高架路段接華翠大橋,但這是汽車專用,機車一點好處都沒沾到,還因此多等一個紅燈,所謂的的交通順暢指的是汽車順暢,機車不包括在內。

還有,很多以前機車可以直走的橋,因為要與快速道路連接,機車道竟然「截直取彎」了,像台一線中山橋、城林橋就是,台灣的交通動線規劃,果然是以汽車為主。

搞怪小猴子 wrote:
米咖大不能看...還...(恕刪)



沒錯..
重陽橋的那個圈圈..
好可怕..
tansywen wrote:
你第一句話應該去跟政府說吧~...(恕刪)

呵呵...建議您去看一下"經濟學"的總論,(其他的就此論題不需多看)
開宗明義就是"資源是有限的,人的慾望是無窮的",
當十多億人口的大陸,窮其一國之力,也才只能發展幾個"重點城市",
就算美國兩三億人口,發展那麼多年,也才那麼幾個國際化的大城市能夠有"現代化"的感覺,能有幾個國際機場?
您認為小小兩千多萬人口的台灣,能發展幾個城市?該有幾個國際機場?
當每個人站在自己的地域觀念在看事情,就只能怨天尤人怪政府(當然政客們的推波助瀾也是一個很大的"助力")
上次還看到有人說啥"遷都",當台灣很有錢的時候沒辦成,現在更是不可能,
凡事要有自己的看法,多看些"有益"的文章及讀物,而不是只看一些斷章取義的報導.
米咖 wrote:
開車是次等公民? 這您也敢說?
那高快速公路與快車道路權跟機器腳踏車對換如何?
分類是政府分的, 分的很清楚!
甚至連加油站都分的很清楚!...(恕刪)

至於這個說法,基本上就是一個氣話,真的爭取到高速公路路權,讓小綿羊都可以上路又如何?
平心而論,以台灣目前多數機車的快樂表,要能跑到"確實"的110KM/h就已經不多,
更別說"長途高速"行駛下有多少機車該掛點?加上某些路段連近兩噸重的汽車都會被吹動的恐怖"側風",
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一旦開放,只會造成更多的"不幸"事件發生在高速公路上,(責任歸屬就靠各位的行車紀錄器了)
當然,講到這邊,一定有人會將"重車"拉出來,是的,重車不會有長途續航力的問題,速限也不會有問題,
但您可曾想過,就算在美國,重車可以合法上洲際道路及各種快高速公路的國家,
而在那些道路上,機車的身影也是少見,why?因為他們也知道"危險"之所在,
所以,他們自然也會採用"其他方案(就是開車)"來替代騎機車上路.
但是,這在台灣,卻是大有問題,當初有個有名的廣告也說出了一句名言"一台車凸歸呆丸",
造成許多在國外定義為"城市用車"的小型或微型汽車也狂奔在高速公路上,這就是台灣現況.

至少,目前在台灣,我個人選擇的移動方式有以下幾種,
基本上機車就是半徑一公里內的移動(即將更新成有掛車牌的真正電動機車)
汽車則是偏重於載家人或是在城市間的移動(小車開市內,大車多數開長途)
若只有一個人上下班?那就是以捷運或計程車為主.(危險程度低,也不需找停車位)
但有多少人的選擇是"一台車凸歸呆丸"?相信你我心知肚明(十幾歲時我也寧願騎車不願搭火車或客運),
也不要說沒錢或是住鄉下,畢竟多數人並不是這樣的一個情況,社會國家也不會因為少數人而改變.

當我開車老早打燈要右轉,我就覺得怎會有那麼多機車硬是要擠我的右邊再直行?
沒事把機車放在我"早已預告的行經路線上"?所以後來都切到緊靠人行道不留空隙給機車族再右轉.
當我騎車的時候,我會很注意停車的位置,騎樓不停,汽車格空隙也不停,只找沒畫線的路邊或機車格停,
就是不了解為何那麼多機車族硬要停空隙?停紅線?騎上騎樓或人行道?啊,對了,就是為了自己的"方便"吧?
因騎車的範圍都在住家半徑一公里之內,也多數都在巷弄跑,也不明白為何有些機車汽車老是在巷弄跑那麼快做啥?
而當我是行人,就覺得我在騎樓走路,在人行道走路,為何我需要躲躲閃閃?只為了多數的機車跟少數的自行車?

不同的立場,會造成不同的問題,但,不需要強分不同族群並造成對立的情況.
騎車的小朋友會長大,您以後也會學會開車上路,希望屆時您還會認為機車真的適合上高速公路,
另外,也希望您以後開著車的時候,真的也"哪條巷弄都敢開","走到哪裡都要開",
坐在車內塞車時不會對旁邊鑽來鑽去的機車行注目禮~~~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機車道上還有很多的行人和腳踏車用路人都是機車騎士要閃躲的..
那些都很恐怖..
Player wrote:
呵呵...建議您去看...(恕刪)

可能我資質駑鈍,我看不出你講這麼多跟禁行機車有何關係?
跟為何上個橋機車都還要繞來繞去有關係?
交通就是從a點到b點,汽機車都是運具,
美國民主國家,把規則定出來,運具則由人民自行選擇,
想開車或是騎機車隨你高興,
台灣自詡民主國家,但政府卻已經幫人民決定好機車就是要多繞路,
讓你更多危險;以前甚至幫你決定好只要150cc就夠用了,
騎性能更好的機車上路就是犯罪與違規,
路權是人權的延伸,汽機車分流不是什麼經濟學,
而是根本上源自戒嚴時期的政策歧視。
Player wrote:
加上某些路段連近兩噸重的汽車都會被吹動的恐怖"側風",...(恕刪)

您先了解一下迎風面的問題與對風的破壞力問題!

帆布大廣告招牌為何要打洞, 好好的一塊布幹啥弄的跟撿破爛一樣?
全面取消"禁行機車"政策,汽機車共享平面道路資源!

tansywen wrote:
可能我資質駑鈍,我看不出你講這麼多跟禁行機車有何關係?...(恕刪)

+1

算我一個, 我自認笨蛋2號!
全面取消"禁行機車"政策,汽機車共享平面道路資源!

Player wrote:
至少,目前在台灣,我個人選擇的移動方式有以下幾種...(恕刪)

什麼跟什麼!

您管別人要如何選擇交通工具!

人家高興從台北走到高雄不行嗎?

人家高興騎車從台北走到高雄不行嗎?

人家高興一個人開遊覽車從台北走到高雄不行嗎?

誰會管您出門要選擇什麼交通工具!
全面取消"禁行機車"政策,汽機車共享平面道路資源!

Player wrote:
當我開車老早打燈要右轉,我就覺得怎會有那麼多機車硬是要擠我的右邊再直行?
...(恕刪)

您自己去問政府!

政府說機車靠右側行駛是安全的!

四輪駕駛人不也常說機車為何要行駛在車道中間!


怎麼? 機車怎樣騎都錯是不是?
全面取消"禁行機車"政策,汽機車共享平面道路資源!
tansywen wrote:
交通就是從a點到b點,汽機車都是運具,
美國民主國家,把規則定出來,運具則由人民自行選擇,
想開車或是騎機車隨你高興,...(恕刪)

是啊...但前面我也說了,美國人不會用"一台車凸全美國",
多數的美國人會選擇"適當安全"的交通工具,也就鮮少有機車行駛在"I"開頭的高速公路上.
米咖 wrote:
您先了解一下迎風面的問題與對風的破壞力問題!...(恕刪)

呵呵...實際上你若在新竹騎過車你就知道,(別說您不用知道,若高速公路真開放了,那就會有人遇到)
在現在這季節,基本上若要高速(80KM/h以上)甚至於"超速"(100KM/h以上)騎機車,
可能要用"側掛"的方式才能維持直線前進,但還是難免遇到"側風".
米咖 wrote:
您自己去問政府!
政府說機車靠右側行駛是安全的!
四輪駕駛人不也常說機車為何要行駛在車道中間!...(恕刪)

問題是我舉出的路口是四線大道,機車至少有兩線可走,
不信?自己去看看信義路國際會議中心右轉基隆路就知道我說啥了.

在台灣,只要不是含著金銀湯匙出生的,想必都有騎過機車的一段時光,
年輕的時候,總是年少輕狂,也真會有"一部機車凸歸呆丸"的浪漫,有沒想過為何家長都不喜歡子女這樣?
話說...當年我也曾經瞞著家人環過半個台灣,走過當時沒有柏油路面的宜蘭支線跟還沒斷的中橫.
至於某些橋梁(如重陽橋這算滿新的橋)的設計,年輕時"卡"過去我也不爽,但是現在再想想?
焉知不是一個"時速限定"的消極做法?當年若是沒那彎道,我應該就是用一百多在機車道狂飆而過的一個.
畢竟當年復旦橋從橋下起步到橋上就已經是120KM/h的時速,橋一直,第一車位的機車就可以騎得飛快.
(話說當年正巧就是大度路狂飆的年代啊....)

高速公路不見得比省道快,如果你敢騎的話,其實台北到新竹,騎省道也一樣可以一個小時就到,
(不過建議要騎擋車,那種CVT傳動的小羊,就算有油冷護持,到了後可能造成引擎永遠的"異音")
只是說....不見得每個人都有130KM/h翻車沒護具,還可以現在好手好腳沒內傷的上網來說教罷了.

不要只想著要啥,而是要反過來想一下,騎機車的時候,您有多少時候是"直接暫停在您要去的店門口"?
又有多少次沒找停車位或停車場?還有多少次是停在騎樓或是人行道上?滿街滿城又有多少這樣的情況?

十幾二十年後您再回頭看看自己的回文就會自己知道自己的問題之所在.言盡於此.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