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sywen wrote:
你第一句話應該去跟政府說吧~...(恕刪)
呵呵...建議您去看一下"經濟學"的總論,(其他的就此論題不需多看)
開宗明義就是"資源是有限的,人的慾望是無窮的",
當十多億人口的大陸,窮其一國之力,也才只能發展幾個"重點城市",
就算美國兩三億人口,發展那麼多年,也才那麼幾個國際化的大城市能夠有"現代化"的感覺,能有幾個國際機場?
您認為小小兩千多萬人口的台灣,能發展幾個城市?該有幾個國際機場?
當每個人站在自己的地域觀念在看事情,就只能怨天尤人怪政府(當然政客們的推波助瀾也是一個很大的"助力")
上次還看到有人說啥"遷都",當台灣很有錢的時候沒辦成,現在更是不可能,
凡事要有自己的看法,多看些"有益"的文章及讀物,而不是只看一些斷章取義的報導.
米咖 wrote:
開車是次等公民? 這您也敢說?
那高快速公路與快車道路權跟機器腳踏車對換如何?
分類是政府分的, 分的很清楚!
甚至連加油站都分的很清楚!...(恕刪)
至於這個說法,基本上就是一個氣話,真的爭取到高速公路路權,讓小綿羊都可以上路又如何?
平心而論,以台灣目前多數機車的快樂表,要能跑到"確實"的110KM/h就已經不多,
更別說"長途高速"行駛下有多少機車該掛點?加上某些路段連近兩噸重的汽車都會被吹動的恐怖"側風",
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一旦開放,只會造成更多的"不幸"事件發生在高速公路上,(責任歸屬就靠各位的行車紀錄器了)
當然,講到這邊,一定有人會將"重車"拉出來,是的,重車不會有長途續航力的問題,速限也不會有問題,
但您可曾想過,就算在美國,重車可以合法上洲際道路及各種快高速公路的國家,
而在那些道路上,機車的身影也是少見,why?因為他們也知道"危險"之所在,
所以,他們自然也會採用"其他方案(就是開車)"來替代騎機車上路.
但是,這在台灣,卻是大有問題,當初有個有名的廣告也說出了一句名言"一台車凸歸呆丸",
造成許多在國外定義為"城市用車"的小型或微型汽車也狂奔在高速公路上,這就是台灣現況.
至少,目前在台灣,我個人選擇的移動方式有以下幾種,
基本上機車就是半徑一公里內的移動(即將更新成有掛車牌的真正電動機車)
汽車則是偏重於載家人或是在城市間的移動(小車開市內,大車多數開長途)
若只有一個人上下班?那就是以捷運或計程車為主.(危險程度低,也不需找停車位)
但有多少人的選擇是"一台車凸歸呆丸"?相信你我心知肚明(十幾歲時我也寧願騎車不願搭火車或客運),
也不要說沒錢或是住鄉下,畢竟多數人並不是這樣的一個情況,社會國家也不會因為少數人而改變.
當我開車老早打燈要右轉,我就覺得怎會有那麼多機車硬是要擠我的右邊再直行?
沒事把機車放在我"早已預告的行經路線上"?所以後來都切到緊靠人行道不留空隙給機車族再右轉.
當我騎車的時候,我會很注意停車的位置,騎樓不停,汽車格空隙也不停,只找沒畫線的路邊或機車格停,
就是不了解為何那麼多機車族硬要停空隙?停紅線?騎上騎樓或人行道?啊,對了,就是為了自己的"方便"吧?
因騎車的範圍都在住家半徑一公里之內,也多數都在巷弄跑,也不明白為何有些機車汽車老是在巷弄跑那麼快做啥?
而當我是行人,就覺得我在騎樓走路,在人行道走路,為何我需要躲躲閃閃?只為了多數的機車跟少數的自行車?
不同的立場,會造成不同的問題,但,不需要強分不同族群並造成對立的情況.
騎車的小朋友會長大,您以後也會學會開車上路,希望屆時您還會認為機車真的適合上高速公路,
另外,也希望您以後開著車的時候,真的也"哪條巷弄都敢開","走到哪裡都要開",
坐在車內塞車時不會對旁邊鑽來鑽去的機車行注目禮~~~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