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隧車距不到50公尺要罰3000?!


althewind wrote:
雪隧開通頭幾年因為高公局一再宣導及加強取締,
絕大多數駕駛人都能夠依規定保持車距,
在隧道裡望過去車與車的間隔幾乎是整整齊齊的,
這表示多數駕駛對當局所宣導的以消防設施為基準來維持車距一點都不費力,
因此小弟合理懷疑對正確保持車距會覺得困難的人是否有能力安全駕駛。

小弟家住台北工廠在冬山,
自雪隧開通的第一天起往返雪隧每周至少三次以上,
就算您是每天往返雪隧,
也沒有資格任意批評別人是鍵盤車手,
您認為困難的事但小弟卻看到很多人都做得到。
自己做不到卻去嘲諷做得到的人,
我認為只有無知自大之人才會如此~
(恕刪)


小弟先聲明...
我不是說多數駕駛人不能配合當局保持安全車距
我當然認同行車要保持安全距離
(個人也是很重視交通安全,行車也是規規矩矩的)
即便是其他國道、快速道路、平面道路都一樣
問題在於,無論車速多少都要保持50M的規定是否合理?
如果是,那請問塞車時呢?一樣保持車距50M嗎?
前方若有緊急事故,不小心少於50M了算誰的?
不要回這種模擬兩可的話
"對正確保持車距會覺得困難的人是否有能力安全駕駛"
"對正確保持50M車距會覺得困難的人是否有能力安全駕駛"
上面兩句話有一樣嗎?

這個議題跟你住哪也沒有關係!
誰管你每週往返幾次,況且還是你自己講的...
隨便一個鍵盤車手都可以講,他每天往返雪隧幾十次...那又怎樣...
只准自己說別人"沒試過之前別輕易否定別人的經驗"
別人就不能說你"怎麼知道你的經驗是鍵盤上的還是...?"

你所謂的很多人都做得到
請問做得到什麼事?
正確保持車距? 還是...正確保持50M車距?
更何況你說的很多人就代表全台灣的人了嗎?
那些不常走雪隧的外縣市居民呢?
當局有每一個台灣人都教(宣)導嗎?
還是你認為台北到冬山就代表全台灣了?
把自己認為很多人都做得到的事
視為全部的人都應該跟你們一樣?
這不是無知自大,什麼才是無知自大?


因噎廢食~

脫褲子放屁~

我想不到還有什麼可以形容的了~


保持安全距離不是最最最基本的嗎???雖然雪隧要保持50m安距是真的實務上是有一點困難~

為何要大放送強力取締才知道???

倒不如考慮重罰因為保持安距追撞前車的肇事車輛,

反應時間需要多遠要離多遠自己決定,但撞上去你就該死了...

jht56789 wrote:
因噎廢食~
脫褲子放屁~
我想不到還有什麼可以形容的了~
保持安全距離不是最最最基本的嗎???雖然雪隧要保持50m安距是真的實務上是有一點困難~
為何要大放送強力取締才知道???
倒不如考慮重罰因為保持安距追撞前車的肇事車輛,
反應時間需要多遠要離多遠自己決定,但撞上去你就該死了...

其實這麼好、這麼安全、這麼用心良苦的行車規定,
我覺得只有少數的幾個隧道施行,真的太可惜了!
應該推廣至全台所有高速公路!
jacky_wu wrote:
我也是有疑問,塞車時停止也要保持50m距離嗎?
不知道有沒有解答?

塞車時20公尺

高公局網站都有
開車進去,廣播也會講

還是有人不知道...倒底是誰有問題?
0928313411 wrote:
就很多鍵盤車手,開得一嘴好車。像阿木一樣。

路上有許多自以為是『拓海』的『阿樹』
MICHAELCUB81 wrote:
我覺得只有少數的幾個隧道施行,真的太可惜了!
應該推廣至全台所有高速公路!

一直都有規定啊:
小型車,車速/2;大型車,車速-20,只是沒有常常取締...

偵查佐也被罰

很明顯和前車只有『兩格』的車距

一堆人在鬼打牆
你在一般國一.國三塞車時
你有保持50公尺的距離嗎
你有被開單嗎

一般會被開單都會用測速加攝影或錄影
一般順順開應該都還好吧

我不希望你跟車在我後面,你可以說一下你會經過雪隧的時間點嗎?
呵呵~開玩笑的不用認真回!

不過兩個車身我還可以忍受你的接近,要是只剩半個車身我就真的很OOXX,
記得第一天開車上班時,我時速90~92KM/hr開外側車道,有一個沒品的駕駛
人,幾乎整路都貼我屁股開遠光燈,我也不想鳥他,心裡想著要快不會有屌
一點,變化車道阿,沒屌到只會用遠光燈照整路。


說真的,自從新聞報了以後,我也不敢跟太近了,我一定保持50公尺車距!
不然被罰了很衰!所以最近雪隧速度越來越慢了!



sebastian' 9000萬 wrote:
真的只能呵呵了...

平常我開車最多兩個車身就了不起了...

16-17個車身... 定這個罰則的是不會開車膩?

wetty wrote:
很明顯和前車只有『兩格』的車距...(恕刪)


這一格看起來只有1台車5公尺的長度是吧?那10公尺是太近了點!

sebastian' 9000萬 wrote:
看人嘍...

兩個車身對我而言已經綽綽有餘了


速度 100km/hr , 兩個車身 ,約 10公尺 (還是大大是用聯結車兩個車身 ?)

當你全神貫注開車的時候或許足夠 ,

但是只要你轉頭喵一下副駕的美妹的當下 ,
或是伸手開手套箱找東西的當下..
或是 .....
前車突然給你急煞(前車駕駛可能看到小狗或是看到鬼, 又或是.....)
那大大就賠大了.....
雪隧車距50公尺是依時速70公里以上,一般駕駛在突發狀況下反應的時間換算得來的車距.有人反應快可以40公尺車距,有人反應慢50公尺還不夠用而需要55公尺,所以每個駕駛反應快慢不同,本質能掌握自己可以反應各個不同的車距.今天警察取締重點應該擺在任意逼車,烏龜車上,而不是在車距上斤斤計較.

每隔3公里開放500公尺可以變換車道,避開路隊長,{可挑選在直路,平路(非上下坡路段)實施}
新聞來源

車距過長,塞! 雪隧廣播點名龜速車

國道五號雪山隧道常塞車,高速公路局現在廣播要求用路人別拉長車距,會指明「龜速車」的顏色、廠牌等資訊,提醒駕駛人「就是在說你」,促使提高車速,縮減車距,讓行車更順暢。
暑假出遊旺季,國道五號不分平假日幾乎天天塞車,外界認為這與科技執法,導致駕駛人擔心受罰,紛紛拉長車距有關。雪隧過去每小時車流量約二千四百輛,現因車距拉長,已減到約二千輛,
高公局坪林行控中心過去在車流高峰期,會在雪山隧道內廣播「現在車流量大,請勿拉長車距」,但是成效不佳,最近上周改依監視系統畫面,針對「龜速車」廣播。
行控中心人員現在若發現駕駛人保持車距過長,會廣播指明路段或車輛外觀,如「北上黑色賓士車,麻煩請提高您的行車速度」,希望更能提醒駕駛人縮減車距。駕駛若未調整,會持續廣播二至三次。
對於高公局針對特定龜速車廣播的作法,用路人看法兩極。王姓駕駛認為,有些人車窗緊閉,而且沒有收聽廣播習慣,根本聽不到,效果不大;林姓駕駛則說,如果自己被「點名」,實在「糗斃了」,會假裝沒聽到。
逢甲大學運管系副教授李克聰認為,安全比效能重要,提醒用路人遵守安全距離有必要性,但不必特別點名,畢竟廣播效果有限。
>宜蘭縣副縣長吳澤成說,先前科技執法細節還未確認就揭露,造成民眾拉長車距,車流量減少三成,現在導正過來是好事。

============================================================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唉~~
幫人解決問題是件快樂的事,沒必要去指責別人不爬文或不用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