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張車禍照片,就可以知道內鐵真的那麼重要嗎?


Jeff_Wang9453 wrote:
好專業,你要不要去...(恕刪)
看起來 這輛機車 應該是硼鋼做成的!
阿姆豆好棒棒 wrote:
有沒有很重要嗎重點...(恕刪)
認真的看
內鐵絕對不會沒有意義

畢竟是個質量
當其他物體碰撞時
越高的質量越難以撼動
這是常理

不過內鐵的質量相對整個車體也僅是微乎其微
低速碰撞的幫助不小
但高速的碰撞就為難它了~~我是這樣想啦

要我選
當然是有還是安心一點(就算有人覺得沒用)
憑一張照片,真的很難說清楚。酸民會說輕輕一撞就搞成這樣,連內鐵都要偷料。粉絲會說你看尼尚的內鐵發揮了作用,後車廂是潰縮區,車室保持完整,真事一台好車堪稱台灣渥爾渥!
laser_hsu wrote:
看起來 這輛機車 應...(恕刪)

其實它是用比硼鋼更強的材質做的啦,不然怎麼可能會撞輸

小葉叔叔 wrote:
請問一下,那些認為...(恕刪)


所以

你認為多一道

可以確保撞擊力量被平均分攤的安全裝置

不重要!?


bill147865 wrote:
你照片中這牌子的車...(恕刪)


這張圖的舉例根本失敗
如果你指的被撞的很嚴重那台車
是被撞得第一台
那有這樣的結果很正常
跟軟不軟沒太大關係
除非她是在中間或前面的車輛
關於內鐵喔!
假設行李倉是吸收撞擊的海綿
你去壓它
跟把厚紙板條放在海綿前面
再去壓它就知道差在哪裡了!
這比喻不錯,我喜歡
可是有人還是會說內鐵不是厚紙板,是一張a4紙,多一張a4紙吸收衝擊哪有差?

對我來說,如果多加裝a4紙後,少的那一點點衝擊,少了一點碰撞距離或衝擊力,就有造成生與死的關鍵,那我願意多買一張a4紙
dc1132 wrote:
關於內鐵喔!假設行...(恕刪)
汽車保險桿內鐵好比大樓結構的樑,
建築結構設計上為了讓使用人有結構安全警告與逃生緩衝時間,
會採用強柱弱樑的設計,
以各個構件強度由大而小分別:柱(汽車大樑) > 樑(汽車前後保桿、B柱) > 結構牆(汽車結構鈑件),
以汽車構件位置區分強度:車室核心區 > 前後潰縮緩衝區。
透過以上說明,
如果汽車後保桿有內鐵設計,
通常表示核心區的大樑有延伸到車尾部(大樑構件斷面減小),
提供更高的緩衝區強度(緩衝區變形量降低或可容許更大的撞擊應力),
且核心區的構件設計強度要求更高才能形成非潰縮的核心區<==增加製造成本與油耗。
潰縮設計不是問題,問題在確保車室核心區安全範圍條件下,潰縮區可承受(吸收)多大撞擊應力


PS.簡單判斷原則,汽車原廠如果有標準的拖車套件(選配),在車尾設計上會有一定水準的結構強度。

後保桿內鐵參照:Subaru 2006年式 Outback 大樑與後保桿結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