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候塞車到盡頭卻是很正常

總和大家找到的資料,美日的研究都把原因指向車距不足和變換車道,照這個論點一直嫌別人開太慢的人,反而才是讓後面的人變慢的主因。
高速公路就像是在排隊前進一樣,大家的車也不是性能比你差,為什麼要讓你一路插隊前進?
就是平時沒在開車的人假日都開車了.
1種是東怕西怕..一種就什麼都不怕..
才造成塞車..雪隧大部份堵車原因..
路隊長啊!..不知道遇過幾次了..
這種人真的是白痴.在那慢慢不知在龜什麼.
還龜在被開單的極限值內..
隧道內有風景看嘛?
真搞不懂開那麼慢是在考駕照嘛??
在加上不少自私人..尤其山路上..
真的跟到那種車很無奈..

一條蟲 wrote:
就是平時沒在開車的...(恕刪)


▲雪隧科技執法確定 6 月 15 日起啟用,將針對超速、龜速、惡意逼車及變化車道加強取締。(圖/記者林縉明攝影)

雪山隧道科技執法確定 6 月 15 日起啟用,將以超速、龜速、變換車道、惡意逼車等項目列為取締重點,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九大隊表示,隧內南北雙向各設有 8 具科技執法設備,只要違規可連續開罰,以當趟全程未達最低限速為例,最少可處 2 萬 4 千元罰鍰。
雪山隧道從今年 3 月 10 日提高最低限速,從 60 公里提升至 70 公里,歷經一個月宣導期,4 月 10 日起警方加強取締,採人工的方式執法,截至 5 月 7 日共取締 58 件,外界預估科技執法啟用後取件案件會暴增。
根據交通法規龜速及變換車道可處 3 千至 6 千罰鍰,惡意逼車、超速處 6 千至 2 萬 4 千元,其中龜速車認定部分,有別超速有 10 公里的寬容值,只要正常車流下車速低於 70 公里就會開罰。
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九大隊指出,不論人工或科技執法取締標準都一致,而且科技執法系統取締的照片、影像會傳送回隊部,由員警再次根據車流狀況等因素確認,避免產生執法認定的爭議。
國九隊表示,雪隧為封閉式長隧道,不同於其他國道路段有每隔 6 公里或 6 分鐘取締的限制,隧道內只要違規會連續開罰,提醒駕駛不要以身試法,確保行車安全與順暢。
另外,未與前方保持安全車距雖未列入科技執法取締項目內,有鑑未保持安全車距也是肇事主因,將會以採取人工的方式取締,警方提醒,如果駕駛不清楚要與前方保持多遠車距,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依照隧道內消防栓距離,或依地面、牆面標誌標線保持車距,為避免造成駕駛恐慌,會放寬取締標準的認定,將以未與前方車輛保持 30 公尺距離為取締認定,但尖峰、塞車、車禍事故等狀況除外。

聽你的在雪隧裡面超速算你的可以嗎

ds1441 wrote:
沒有那麼多原因,就是因為有龜車而已,其他都是假的,



上坡車速變慢,或是龜車擋路
過了上坡或龜車後,一路順暢到不行
假日車多,三寶龜車也多
等以後的科技有辦法做到磁浮定位系統及車聯網訊號整合才有整套道路自動駕駛模式,才有辦法解決塞車及路邊違規停車亂象。


 磁浮定位系統&車聯網訊號整合: 

車輛一旦開進車道,車道內建的磁浮定位系統立刻接手,強制自動控制你的車,車上的螢幕會顯示許多選項,讓你可以選擇要自動導航至什麼路段脫離道路,自動進哪個停車場停妥。(全國停車格需上線以利偵測有無車輛)
好像大家都在討論塞車的原因,樓主的問題都沒回答到,我覺得這個簡單講就是進多少車 出多少車的數學,假定塞車陣營有100台車,進入的車輛少於離開的車輛,那麼塞車數量會減少,反之,進入的車輛多於離開的車輛,則塞車數量會增加,所以到了盡頭又沒塞車,因為一般我們的塞車都只有一段路,不是整條路,所以由大家討論的塞車原因形成塞車陣營後,便開始有進入車輛跟離開車輛的拉鋸戰,再者樓主說的到了盡頭又沒什麼事情,因為我們只是塞車粒子中的一份子,是看不到全部的,所謂旁觀者清,我們不是旁觀者,當然看不清
個人的觀察是使用人沒有依速度分道的觀念.一條三線道的道路三部車各佔一個車道等速並排前進是常見的,尤其內線更常見已經排成一排了,外線都還有很多的空間.不同向要分道,不同速也應該要分道,不然再寬的道路都不夠用.

以前曾看過一篇文章,不管馬路怎麼拓寬,都無法解決塞車,因為只是會吸引更多的人上來.
就跟漏斗 沙漏一樣,出口太小,入口太大,一大群一起衝上前,越靠近出口越塞,通過後就順暢了。

redsnake1225 wrote:
有時候我們在國道塞...(恕刪)


該加速的時候不加速~

該減速的時候太早減速~

變換車道都是逼迫他人煞車的硬切~

這樣能不影響後方車流嗎??

剛剛綠燈亮要上國三甲~

前車就慢吞吞的起步然後時速三十慢慢飄~

限速八十還在五十慢慢飄~

這樣一次綠燈能通過的車輛會少很多~

當然後面就大排長龍~
常遇到的狀況
只要2車道2車併行
後面的車超不過去
就變成車陣了
過了它們就海闊天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