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距長可達40幾公里,短則才20初公里,所以才造就了特定短途可以免費使用
轉成ETC電子收費其實是好的,除了免塞車還能達到合理的使用者付費
(但是又開個每日20km免費的後門...
)徐胖吃相難看就先不提
,而用ETC來抓區間測速其實技術上是完全有辦法支援的但公務機關因有公權力,所以需要講究"依法行政",不能濫權
再加上測速儀需有公正單位定期校驗合格,才具有合法性
所以只要修法,有法源依據就有可能成真
但是法源會不會牴觸憲法保障的人權範圍,那就很有可能有的瞧了
畢竟個人隱私、人身自由等權利是否牴觸,可能需要專業法學人士才有辦法做說明
但是交通部行政怠惰真的是很無言,道路設計規劃真的有待加強
不是一味的插區間測速就能遏止超速行為,道路是提供給人民方便,而不是一直製造人民的不便
不要只是當個"先禁國家",應該想怎麼做好道安管理跟豎立正確觀念,限制只會妨礙進步
肥八拉 wrote:
倒是門架的部分,讓我想起中國的高速公路收費站是設在交流道口附近
而ETC的門架大也可以比照辦理,還不用怕超速或變換車道拍不到
門架的問題還是在於成本
首先國1跟國3建成的時間在很久以前
當時交流道就沒有預留設置收費空間
唯一有的就是最晚建成的國五
不過好像前幾年也拆完了
如果要在交流道建設,不只遠通,對國工局來說也很頭痛
更不用說,原先的收費設施,是採用車上機跟儲值卡方式
跟現在的方式完全不同
後續在更改系統設置時如果我前面回文說的,要設在交流道,成本反而大幅提升
現在只要一個門架,在交流道就要兩個...
此外,超速或換車道就拍不到..其實只是都會傳說...
每次都收得到..收的穩穩地...
連舊有的車上機時代
180照樣感應收費(新聞說的,自己經驗是160)
更不用說現在的車牌辨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