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r123 wrote:想太多這些車商本都很厚的 問題是車子還是有一定的"保鮮期"現在賣的還是2025車 如果等到年底還沒賣出去 就要過一個年份了況且資金積壓在25車款上面 多少會影響到車商的資金去進貨26的車款只能說這一兩年還是會有不小影響的但是26 27 之後車商調整作法 多收一點訂金 然後引進數量減少之後或許價格還是會上升或是不變消費者 佔不了優勢
再等下去一定會降價買上一個年度的車本該降價車商會調整明年的庫存變成明年要買車一定是優先出今年的車一定要買正年式的 不是沒有就是超級貴這狀態可能會要持續到庫存都消完了才會正常最後受害又是消費者真的有需要就買吧真的降關稅影響最大的是要賣二手車的車主會突然大折價真的買新車的車主不要想折價很多新車多半會以送配備取代現金折價
保稅倉沒拉進來的車,對車商來說不痛不癢,等關稅定案後再拉進來,到時候的拉進來的成本,就會比較低,才會再考慮要降多少給消費者,這部份各家車商還沒定案吧!現在車商最要先解決的,就是"已經拉進來的庫存進口車了"~~ 因為已經拉進來的庫存,註定是成本高了,而消費者因為預期關稅會降所以買氣停頓都在觀望,所以根本就沒人在買,這些庫存車不先賣光光,車商怎麼可能會再拉新車進來? 不符合"先進先出",而且資金都押在庫存車上,不賣掉就沒有現金流~~所以,法國品牌標緻,台灣經銷商,就直接先降價3008與5008,就先賣了非常多台了。車子是"動產",一領牌落地,就會折價! 與其車商把車拉進來放著跌價,倒不如先等到關稅抵定了之後,台灣分公司、台灣經銷商經過盤算過後,再推出新的促銷活動,來把現在還放在港口保稅倉的車給促銷掉!不買最大! 消費者只要沈得著氣,總是能夠等到夠多的促銷折扣的! 至於新車放在戶外風吹雨淋什麼的,消費者就不用太擔心了! 因為原廠幫你保固,品質有問題就回原廠處理就好! 頂多要注意出廠日期、與領牌日期的差異若是過大的話,消費者要多砍一點價格就是了! 不過應該不會拖太多個月,所以沒有什麼"跨年份得跌價"的問題,都是今年2025年式的車就是了~~現在還是要多觀望一下,由其是車價愈貴的進口車,甚至是超過三百多萬元會被課奢侈稅的車,影響愈大! 未來的降幅也愈大!如小施汽車說的: 若是你的預算只有80萬元以下、或是只會想買國產車的人,基本上不用去想這種關稅問題,因為影響不大!不過若是要買"中古的進口車"的話,那又有影響了! 因為中古車的行情總是跟著新車的行情在走的!所以,現在中古車商,都一直在出清手中的中古進口車,讓利多一點也要賣,不然等到關稅定案,未來新車一降價,進口的中古車又得再降,倒不如現在趕緊先一波的先降給消費者! 因為消費者想買的新車也卡在港口還沒進來,剛好讓進口的中古車商有機會讓利多一點,讓消費者去買比現在新車價格還低的中古車了~~
你們邏輯怪怪的? 車商買進 早已付完款 成本固定不取車 是在 因稅金變異 問題在國家取稅多少!是國家 妥協吧!?且 那些車 好像不是 代理商的車較像 是有人知道美國零稅先行進口的跑單幫專做投機水貨商的車 准備敲一筆
關税不定案,塩害愈重?車商暫存保税倉庫不結關應對,買家觀望,車商銷售縮水。個人看法→由於保税倉庫露天又緊臨碼頭,這些暫存保税區愈是久,愈是不能買,因海風無孔不入,底盤、鈑件、配線插頭……肯定都會受塩害。所以車商急跳脚,肯是會促銷,將這些滯留車儘快銷售,至於問題?後續是買家的麻煩。
如果是高市佔率的品牌例如Benz、Lexus我不敢說它們會不會降價,但那些市占率比較低的品牌就會有來自原廠的壓力了。當稅金調整後,代理商若不降價就必需向原廠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多的利潤?例如bmw在台灣市佔率始終落後Benz,原廠想要的是市佔率而不是代理商的利潤。如果能因為降價而有機會提高市佔率,原廠就會施壓代理商合理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