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走雪隧都保持多少距離呢?

保持車距是必要的

但保持時速在90KM/HOUR更是重要

就是有一堆人開車 時速明明可以到90 他老兄(也許是老娘)開個70

他前面空蕩蕩 造成後面塞車



另外

雪隧都可以時速限制90 為何從南港系統到雪隧前要僵化的維持在80?

我認真的痛恨 雪隧開很慢的人 去年過年 去花蓮玩 大塞車 後來開到雪隧 還是很多車

發現有車跟前車至少差20個車身 後面都堵起來了 還好選對車道

後來深深覺得 假日塞車 不是管制 提高路費能解決的 主要是烏龜 太可怕


建議雪隧 開太慢 低70 前面車身距離很大10個左右 速度明顯落後 又死不採油門 至少1分鐘以上 可以罰貴一點
至少9000-12000

抓這個才有億四

再來算個數學
轎車長約5m,跟車距離需50m,所以一輛車需佔用55m的長度
而雪隧總長12.9km
12900m/55m=235輛車(單線最多能容納的車輛)
而雪隧為雙線道,故最多僅能有235輛*2線=470輛同時在裡面行駛
假日雪隧行車時速算有60km/hr,等於一分鐘前進一公里,也就等於12.9km需花13分鐘進出
60分鐘/13分鐘=4.6 也就是每小時約可通過五批470輛車
5批*470輛=2350輛(每小時能通過的車輛總數)
而假日東向從上午八點至下午二點、西向從下午三點至晚上九點,6hr*2350輛=14100輛
就不知道這兩時段內單向14100輛的合法車流量,是否能滿足/消化用路人需求



這陣子發現另一種類型的龜車,一進到雪隧馬上自動降到70出頭,
跟前車保持一大段距離,好方便用油門控制速度(也就是懶得踩煞車),
就這樣一路龜到最後一公里處才開始加速追上車流。
其實政府是為了多鼓勵用路人塞車時可以多選擇濱海或北宜,不要連假就老往宜蘭跑更好。
都不懂政府的用心良苦~
lent189 wrote:
我映像剛開通的時候不...(恕刪)


原來是看旁邊的消防水箱呀,雪遂開了幾十次,從來都沒看過旁邊的消防水箱到底距離多遠,下次要來注意一下。我都是看車道中間地上的白色箭頭,反正跟前車的車距,就是差不多保持地上二個白色箭頭間的距離。二個白色箭頭間的距離其實已經蠻長的了,前面的車就算踩煞車車速有變化,跟在後面也不會反應不及。這樣開其實蠻舒服的,反正就跟前車的車速不會造成壅塞,跟前車也有一段距離,反應時間足夠,開起來也比較輕鬆。

當然啦,如果是已經塞車,車速在2、30公里的話,這時就比較會偷懶一點,不會再維持這麼長的車距。不過看前面有網友說有人因為未維持車距被開罰3000元,看來以後還是要小心一點,車距還是要注意維持。

不過我平常時開雪遂,會比較喜歡開外側的車道,內側的車道雖然沒有大客車,但我開外側常常看到內側車道後面的車子離前車起碼2、30個箭頭,反而外側車道跟大客車很少有這種情形。
不知道龜車都喜歡開哪個車道,
每次進雪隧都好像買彩券一樣,
不小心走到有龜車的那個車道就衰死了..
不能變換車道就只能慢慢跟著龜到隧道出口..
真的,每次進雪隧前都是在賭一把!

另外,小弟之前假日開雪隧常聽到以下廣播:
「目前車流量大,請勿刻意拉長車距…」
應該很多人都有聽過吧??
怎麼現在又重新要求50m車距了?!
搞得我好亂啊!!

sean70tw wrote:
不知道龜車都喜歡開哪...(恕刪)
樓主好可憐…
沒幾個人懂你的幽默…
現在人是都壓力太大嗎?
開過玩笑居然一堆人認真回嗆?!

董鰓康 wrote:
有新武器 現在抓很緊...(恕刪)

不來了哦 wrote:
套句柯P前幾天講的話,真是"有夠白癡"
依安全考量,單然是能距離越長越好
而現實上雪隧的車流量就是那麼大,所以拉長車距只會讓國五更塞
但我們就因此不要安全了嗎?
別忘了,目前的造車技術,100km~0km的煞停距離,大都能控制在45~55m的範圍內
而你的前車也不可能是開一開就突然停止在定點上,需讓你瞬間急煞應變
所以現開始抓小客車順暢時要有50m以上車距、塞車時也要有20m以上的車距,真是...(恕刪)


目前的造車技術來判斷煞停距離是有問題的,
煞車距離是a.反應時間, b. 煞車時間
現在路上駕駛年齡層廣, 考照又隨便就能過,
a 的range很大, 而路上車十幾甚至20年的車都有, 也有用鼓煞的車,
車子重量也會影響, 像大客車就不能用這樣算

另外前車開一開就定點的case其實很常見....

一般人看到前車定點還會因為距離因素, 還需要多點反應時間去決定是否要緊急煞車,
也就是一開始的煞車力道並不一定會正確,
而這個判斷時間又會把煞車距離拉長.


所以時速若是90km, 定50m距離我覺得只是普通而已, 也比較好記.
塞車主因我認為不是車距, 而且龜車造成的波浪效應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