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chou wrote:如果toyota的油...(恕刪) 245ps的IS200t比223ps的IS300h快……有很奇怪嗎?現階段豐田集團量產車沒搞增壓油電的原因還是成本300馬力的四缸增壓成本比300馬力的V6 NA貴四缸增壓對六缸都如此,更別提200馬力以下的增壓 VS NA了這也是TNGA架構下的Dynamics Force引擎還是出2.5L NA,一般版200馬/油電引擎177馬量產車是這樣,賽車就是不計成本了(Toyota TS050用2.4L V6增壓油電)
BYD的油電動力車 唐 ,請參考BYD唐,加速勝過跑車 唐 試車影片全時四驅 HEV 爆發 505 匹馬力此車以國力強盛的「唐」朝來命名,規格當然不會讓大家失望。如果還以為中國製造的汽車只是平平無奇便大錯特錯,唐絕非一般等閒之輩,擁有比亞迪 542 技術(百秒內 5 秒加速 / 4WD 全時電四驅操控 / 百公里油耗 2 公升內)。獨有三引擎雙模式的唐搭載沿用同廠 S7 的 2.0TI Turbo 四汽缸引擎(BYD487ZQA) 及 2 個電動摩打,在混能模式 3 引擎同時運作下可爆發出 371Kw 最大功率和 720N.m 最大扭力,規格相當於一部 6000cc 排氣量的汽車,而它的最大馬力達到 505 匹,除了極速可達 180km/h,配合反應更快的 6 前速雙離合器自動波箱,0 至 100 加速更只需 4.9 秒!加速表現已屬於跑車級數。ariete wrote:245ps的IS200t...(恕刪)
ariete wrote:245ps的IS200t...(恕刪) 請你看我回文的人 不要斷章取義他說 “toyota的油電系統有渦輪全部的優點"那toyota何必開發200T 120T 通通用油電不就好了?不管原因是什麼現在300H的車型 價格比200T貴 性能比200T差 這是事實花一樣的錢 渦輪的性能比較好 這是目前普遍的現象所以哪來“油電有渦輪全部的優點”?補充一點 300ps增壓跟300ps NA 0-100搞不好可以差個0.5s 根本不算同動力水準至於油電+渦輪 市場上不是沒有 只是toyota"現階段“的量產車沒有罷了至於以後會不會有 等著瞧吧 你的說成本問題我也同意但前面一堆人的解釋 會不會到時候被toyota打臉呢當年200T出現前 有多少人幫lexus解釋 如何堅持不用渦輪lexus堅持NA的原因為何 說的都好像很有道理結果..? 現在看起來都像笑話就像bmw說絕對不做前驅車一樣
litchou wrote:請你看我回文的人 不...(恕刪) 嗯~~雖然我沒有明確打出來不過從文章內兩點來看1.200t馬力比300h大2.TS050改用增壓動力我應該是站在“增壓”性能比較好這一邊吧……還是我起手式(同車架馬力大=加速比較快)誤導您了??至於成本部分,資料是來自於ICCT文章(該文的資料來源是NHTSA)截圖如下紫色bar是最終成本差異,只有4缸Turbo 18bar能比同動力V6便宜(這樣的2.0t約190-200馬)而18bar大概是增壓0.5bar的效果(24bar大概是1.0bar,27bar約是1.3bar)這也是VAG近期走“Right size”引擎設計的原因或許您會說“不過差USD300~1200的成本,有差嗎?”一台10萬鎂的車可能沒差,但5萬鎂以下的就很有感了另外還有個問題是,賽車的增壓油電能比NA油電省油(熱效率高)的原因是MGU-H沒了這個,增壓引擎的熱效率無法超越NA引擎而這玩意簡單說就是可對應20萬rpm、30KW的發電機+變頻器這個成本應該不需要討論有多高吧,一千鎂是買不到的而豐田連三百鎂的成本增加都不願意加……平價增壓油電出現機會真的很低而高價500h也還是NA動力,可能要到LFA2才可能不計成本了
其實油電成本貴於電池,至於小排的渦輪車並不會增加什麼成本,更是未來引擎的趨勢!!!至於油電沒有插座充電,充其量只算是半套(無法自給自足),還是要全靠汽油-->引擎的燃燒再給電池供電。我講難聽點(這是過渡商品)油電的設計也有很多的方法(本田的雅哥是一種),也有100公里內全靠電驅,引擎只負責發電,與百公里以上的速度才會接上引擎出力!!也就是說本田的雅哥算是"電油",然而豐田的凱瑪瑞算是油電。全看怎設計!!!????我的意思是微型化,電池不用大(最大成本),引擎也不用大然後加渦輪,然後電驅可以自給自足(可插電充),這才是未來完整的產品。我知道目前這類概念都在各車廠的高端產品,車子碩大又昂貴!!!但是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