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你先聽我說 wrote:小弟騎的是春天125 目前里程達到4000請問大家都乖乖回原廠還是有推薦的外廠?我上次2000回去經銷商保養 印像中好像二千多 覺得很貴汗(恕刪) 您騎車保養都嫌貴,還冒汗,依照您的消費實力,還是先不要想買車了吧!
敵對?只是競爭關係,不至於敵對吧??南北韓那種才叫敵對.有多少錢,就幹多少事;什麼人玩什麼鳥,如此而已.有那麼多品牌,想選啥就選啥...三星/LG的3C不是一堆人用得很快樂?韓劇是多少女性精神寄託?連韓明星都幫待完A牌代言爽賺新台幣...反韓幹啥?但競爭之心要有.
台灣如果沒有反韓人士.早晚被韓國人統一.而不是中國年輕一輩的人.不知韓人極盡的打壓台灣的史實連.....孔子.鄭成功也要說是韓國人的先人這樣的國家品性.道德.體育場上的小動作...討人厭就算一台打了七折的韓國新車.也一樣不看不碰....會顧人怨韓系商品再用下去.年輕一輩的人準備離家出國打工去台灣人加油!加油啊!不要再被看雖小
cinnamon coffee wrote:在家電業,韓國品牌台灣製造,結果台灣品牌韓國製造。二選一非買不可的話,請問你要買哪一個?(恕刪) 我有品牌意識,沒有品牌迷思。差別是,品牌是商譽及商家的代表,所以品牌意識是基於長年該商家在市場的累積商譽,當然包含自身與朋友的心得。品牌迷思比較是,主觀的認定,包含商家的出生地。多數產品,都會有3-5個考慮的品牌,但這些會有變動,有些進出或是上下移動,若是要購買實物,都是先從這3-5個開始評估。製造地,個人是不太在意,因為這是商家/品牌的責任,我只在乎最終產品的質量等,是否滿意。若是不滿意,也不會因為不同產地就變成滿意,反之亦同。況且,若是懂得商譽的商家,應該是不會笨到故意要在不同地方,就有不同質量(功能差異是會有),因為最終死的是自己的商譽。若是能在市場立足一段時間,應該不會這麼笨。回到主題,韓國車不會介意,但還沒進入考慮範圍,主要不是這品牌的問題,是目前的沒有大問題,不常買車,新的還沒好到讓我更換既有的地步。PS: 個人是不建議玩或是打國籍牌。要知道,台灣腹地市場小,就算市場大,若是國籍牌或是保守主義盛行,例如,美國玩美國,大陸玩大陸,日韓玩日韓,等等,誰會死的最先最快? 腹地最小的,不是嗎? 好好經營品牌,不要把意識形態帶進來,尤其是靠外貿的台灣。
個人不喜歡韓國人,除了看不順眼體育競賽的作弊表現外,在工作上也吃過虧。服務的公司是機電相關產業,產品需要經過客戶認證,且需要綁定原料不可更動。其中一項塑化原料原來都用日本或美國產品,後來某一韓國大集團化工產品部門前來推銷,原本我們因擔憂品質和認證問題不太敢用,但韓方開出極好的價格和配合條件,且有國內有其他同業採用,我們也花了半年時間完成客戶認證,與韓方簽訂供貨長約,開始使用前一 年沒有問題,後來品質開始不穩定,退貨後竟然換個標籤又交過來(我們退貨時有做記號),這些都不打緊,某天韓方突然宣布原料缺乏要暫停供貨,此舉造成我們和多家同業訂單延誤被罰款,重點是我們發現大陸同業並未缺貨,打聽下原來大陸市場原料行情每噸比台灣高50美元,韓方就毀約斷貨,從此認清韓國人做生意不老實、唯利是圖的作風,也決定以後不買韓國品牌東西。話雖如此,在這個產業分工精細的年代,不容易做到某一國家的東西一定不買,例如記憶體韓廠市佔實在太高,很難避開。所以現在我的原則是產品只要台彎或其他國有生產的就不買韓國的,例如手機不喜歡htc可以買ASUS,汽車可以買日系、歐系或美系,現代的車我覺得不錯,但我絕不會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