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智捷U6降價 先衝量再求獲利

銀噹•馬汀 wrote:
沒有日產三菱的獲利...(恕刪)


1. 沒有日產三菱的獲利,L牌現階段無法獨自生存。
毫無疑問,納智捷現在的確是靠著三菱與日產在供養。

2.現階段個人覺得應該先努力提高L的市佔率為優先,這樣才能提高售服部份的利潤。
我認為這是一個蛋生雞雞生蛋的邏輯,納智捷目前遇到的銷售阻力有很大一部分是妥善率的既定印象以及外廠可支援度低,而造成這個阻力的原因,在除去車輛本身設計製造問題後來看,第一個是市佔率低,對外廠來說沒有叫件誘因、第二個是納廠最初的零件流通政策封閉,導致外廠對納智捷的抨擊不斷造成口碑流失。
再者,版上最近也不斷提到的『十年保固』議題。雖然您提到的售服利潤固然對納智捷很重要,但是當銷售數量上升,原廠保養廠的吞吐量不夠或是因量質降造成負面評價上升,又會回頭成為銷售阻礙。 納智捷如何在保固政策以及提高外廠支援之間取得平衡點,有待其智慧的考驗。

3.日產、三菱、納智捷其實可以各別努力,有三位猛將可以操作,我會讓他們同時獨當一面,因為整體都算裕隆集團的市佔率,也都可以賺錢。
我個人是認為,納智捷、三菱、日產,這三個品牌的品牌形象以及車輛式樣的重複性很高,除非納智捷的打擊方向能夠針對台灣本田與合泰豐田,否則納智捷的市佔率有很高一部分是來自日產與三菱的流失。

4.不是拿母廠不放來當藉口,這並不能一直當藉口,只有公司不願意,或是代理商覺得不引進也沒關係,讓人垢病。
如果裕隆的經營方式不改,這點遲早會成為雪球問題越滾越大。若我是日本日產,當海外代工廠的車型居然如此不堪,我一定會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受損而憤怒。裕隆現在操作TIDA、LIVINA、SENTRA、COLT+這幾款市場長青款的方式簡直就是用來陪襯納智捷,當國人對車輛安全意識提升,和泰豐田也是迅速的因應讓主力ALTIS跟上潮流,結果幾相對比之下,安全配備最差勁的居然是裕日車跟中華車。
當裕日車利潤下降,對日本母廠供奉下滑,日本日產遲早會有所動作。

但反過來說,當裕日車、中華車系令人心寒的安全配備跟上了市場水平,消費者是不是會選擇納智捷又是另一個困境。
所以我才會認為在車輛市場上,很難達到代工與自有品牌的兩全其美。個人認為納智捷大約只剩下十年的時間可以運用,倘若無法在硬體技術與銷售方針上做出突破,遲早淹沒在殘酷的車市洪流。

5.深耕大陸跟台灣本來就不衝突了,兩條線可以併行
沒錯,兩邊的市場需求、成分、競爭的差別相當巨大,耕耘的方式也不可能相同。
然而台灣終究是裕隆的根基所在,與大陸市場相比,裕隆在台灣有地主優勢,政府相關的稅制、法規能夠讓裕隆用較低的成本來固守基本盤。
而大陸市場競爭之激烈,以及台灣品牌受到政治影響之深刻,讓納智捷在大陸車市只能如履薄冰,如果大陸、台灣雙雙失手,那麼可能會淪落到比HTC還要慘烈的局面。(手機外銷比汽車外銷的門檻要低)
所以我才會認為,納智捷想贏(活)之先,必須先立於不敗(台灣基本盤),台灣年均銷售總量大約45萬輛,納智捷若能夠獲得當中的3~5萬輛,就足以成為立基的墊腳石。





Martin.F wrote: 1. 沒有日產三...(恕刪)


如果三者都強大起來,雖然會重疊到但是相對別的品牌也會重疊到,並不吃虧,技術還可以交叉學習。

新品牌不是靠更好的配備就是價格更低來吸引客人,先理解吸引客人的點在哪。 09年他創立的時候很衝啊,國產車很少有的配備他敢給但是這些年感覺進步的緩慢,配備賣點沒那麼鮮明。

納牌很崇尚水野這一塊招牌,打國產最優的底盤也是賣點甚至高安全性也可以,妥善率要嘛繼續靠使用者累積信任度不然就是延長保固,並不難要或是不要而已。 而且延長保固還可以加但書(回原廠保養,更可以提高回廠率增加售服這塊利潤)
零件不外賣影響最大的是車主,以他現在的市佔率對外面的廠商根本無感,卻被幾個無知的車主粉絲大做文章來攻擊別人我也是醉了。
銷售量的問題如果被人說出缺點就影響銷售,那豐田早期萬年4AT配備、福斯的玻璃變速箱的怎辦?那GOGORO初期被酸到現在國內前四大又國外合作又怎說?
VW、SKODA甚至AUDI幾款車也是很接近的品牌,但是人家有差嗎?建立吸引客人的原因,而不是因為很接近就放棄。
對岸市場說真的有點難度了,增加一個對你印象不好的客人比增加新客戶還難,這我在市場開發有深刻體驗,我在工作上拉回好幾間斷交多年的客戶,過程被洗臉、碰軟釘還算客氣了。

糖果汁 wrote:
一直再叫人開廠造車,是我們消費者要買車,既然不懂賣車不然你能叫鹽董跟其他國慘車廠關一關。取消關稅保護我們選進口就好了。樓主的論點我很贊同。早就建議過了。


台灣車廠關不了啦~利潤高的很。

上個月去加拿大,當地Sienna,3.5L,299匹馬力,入門款,加幣33700,就算+15%消費稅,以目前匯率,不到100萬台幣。台灣進口的Sienna入門款224萬起跳。
看了2次納智捷,
2次看了3-40分鐘都沒給基本飲用水…
還有一些問題,本來要下訂了,
但從基本的服務都如此,後續保養就不知道了,
當然可能是個案…
感覺上業務真的要再教育,
這2次經驗吧納廠從採購名單剃除…
樓主所言甚是
支持納智捷回饋車主
擴大市佔率
其實做品牌這種東西

一開始就是要把頂級車款做出來

就像gogoro一開始就推出一台十幾萬的摩托車(頂級車)

gogoro在台灣市場造成不小的注目與震撼(消費者對於gogoro這品牌的印象是高級品牌)

之後慢慢開發平價車款(消費者對gogoro印象高級品牌,對市場的消費者開始慢慢滲透)

1.嚴董的LUXGEN這品牌印象對消費者而言定位不明確。需要一個好的slogan

例如:最安全的國產車之類的

2.車子外型真的很普通()

3.品管要在加強

himble4 wrote:
其實做品牌這種東西
...(恕刪)



品牌商譽與價值,已經隨著使用中國引擎的兩款車S3與U5,
抖動、熄火的嚴重災情,八年無限循環的清積碳與喝咖啡。還能得到消費者的信任嗎?
納智捷被中國婊到了。

一個小巿民 wrote:
品牌商譽與價值,已經...(恕刪)
magictw wrote:
納智捷U6降價 先衝量再求獲利

納智捷U6降價 先衝量再求獲利
納智捷U6降價 先衝量再求獲利
納智捷U6降價 先衝量再求獲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