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y wrote:
我其實一直對所謂"潰縮區"的邏輯, 很有疑問, 我的理解是, 潰縮區其實就是計算好的一種潰縮以吸收撞擊力, 但是照理說也只能縮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再縮了, 不然人不就成了肉餅??
既然是計算好的, 那麼也就表示超過計算範圍的撞擊沒有法子被吸收, 這時安全氣囊等等就得起作用來保護人了,也就是其實有其局限性.
那麼換個方向來想, 如果從另外一種邏輯來看, 是不是不設計潰縮區, 直接以高剛性的車體板金與底盤來硬碰硬面對撞擊, 可以比較完整的保住在車內的人 ?? 在有安全帶的情況之下 ?? 這其實也就是戰車了, 不是嗎? 還沒聽過戰車有設計潰縮區的...
我不是達人 只是小有瞭解
大概跟你講一下你問的部份
第一
潰縮的確是保護,但用意是捨棄三箱車的前後箱以保護中間(車室)
所以你講的沒錯
設計上車室不該縮,縮了就代表超過遇設吸收力道,生死得問天
第二
車禍時是能量轉換的物理效應
兩車大碰小,完全無潰縮的最簡單算法就是V1M1+V2M2=V1M2+V2M1
在自由撞態下小質量會反應大質量傳來的慣性,所以大撞小都是小的輸,小得彈比較遠或縮比較厲害
如果自己去撞很厚的牆(對方質量相對無限大)
那就是小的有機會比大的活著走出來
硬碰硬是能輛轉移,到時衝擊波會影響內部人員(人不是固定在車上)
瞬間的G值剩安全帶和氣囊做緩衝
照樣可以斷頸
潰縮是吸收能量.車頭或車尾潰縮時
轉換來的衝擊力藉剛體形變來吸收質量轉換(熱變和饒變),讓上述的V降低
降低車室瞬間G質
提高車內生物的生存機率
所以要做潰縮
但是強度不足的被撞扁
跟設計好的潰縮
可是兩回事
戰車本身頓位大所以你感覺很硬很猛
如果他去用80KM撞山壁(或掉落懸崖)
車室內人全震死或摔死,坦型也許沒啥變
Frey wrote:
我其實一直對所謂"潰縮區"的邏輯, 很有疑問, 我的理解是, 潰縮區其實就是計算好的一種潰縮以吸收撞擊力, 但是照理說也只能縮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再縮了, 不然人不就成了肉餅??
既然是計算好的, 那麼也就表示超過計算範圍的撞擊沒有法子被吸收, 這時安全氣囊等等就得起作用來保護人了,也就是其實有其局限性.
那麼換個方向來想, 如果從另外一種邏輯來看, 是不是不設計潰縮區, 直接以高剛性的車體板金與底盤來硬碰硬面對撞擊, 可以比較完整的保住在車內的人 ?? 在有安全帶的情況之下 ?? 這其實也就是戰車了, 不是嗎? 還沒聽過戰車有設計潰縮區的...
有沒有達人來釋疑一下的...... sorry
等你買一台toyota就知道什麼是"潰縮區"了
建議先把保險買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