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南下43k,卡在兩台小貨車中間那台.....

除了車體安全性的問題
貨車司機飆速+過勞不是個案而是現象
還經常換開不同+不熟悉車況的車
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chan7203 wrote:
剛剛看到新聞,整個...(恕刪)


不是國三嗎???
哪些車種有原廠配置車內滅火器,如果沒有,哪裡買得到適合放在車上的滅火器?
無限上綱的做法:
不論車種,一率配置自動煞停系統,增加的成本當然是買車者要承擔,因為要安全囉
所以,我在高速公路都不開在大貨車的前面,開甚麼車都沒有用....

不過,我很佩服一些車,常常插到大貨車前面,然後煞車的.....,那些人能活著,一定是祖宗保佑.....
我記得Serena是台灣自己增高的

結構應該本就比差吧
Frey wrote:
我其實一直對所謂"潰縮區"的邏輯, 很有疑問, 我的理解是, 潰縮區其實就是計算好的一種潰縮以吸收撞擊力, 但是照理說也只能縮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再縮了, 不然人不就成了肉餅??
既然是計算好的, 那麼也就表示超過計算範圍的撞擊沒有法子被吸收, 這時安全氣囊等等就得起作用來保護人了,也就是其實有其局限性.
那麼換個方向來想, 如果從另外一種邏輯來看, 是不是不設計潰縮區, 直接以高剛性的車體板金與底盤來硬碰硬面對撞擊, 可以比較完整的保住在車內的人 ?? 在有安全帶的情況之下 ?? 這其實也就是戰車了, 不是嗎? 還沒聽過戰車有設計潰縮區的...


我不是達人 只是小有瞭解
大概跟你講一下你問的部份

第一
潰縮的確是保護,但用意是捨棄三箱車的前後箱以保護中間(車室)
所以你講的沒錯
設計上車室不該縮,縮了就代表超過遇設吸收力道,生死得問天

第二
車禍時是能量轉換的物理效應
兩車大碰小,完全無潰縮的最簡單算法就是V1M1+V2M2=V1M2+V2M1
在自由撞態下小質量會反應大質量傳來的慣性,所以大撞小都是小的輸,小得彈比較遠或縮比較厲害
如果自己去撞很厚的牆(對方質量相對無限大)
那就是小的有機會比大的活著走出來

硬碰硬是能輛轉移,到時衝擊波會影響內部人員(人不是固定在車上)
瞬間的G值剩安全帶和氣囊做緩衝
照樣可以斷頸

潰縮是吸收能量.車頭或車尾潰縮時
轉換來的衝擊力藉剛體形變來吸收質量轉換(熱變和饒變),讓上述的V降低
降低車室瞬間G質
提高車內生物的生存機率

所以要做潰縮


但是強度不足的被撞扁
跟設計好的潰縮
可是兩回事


戰車本身頓位大所以你感覺很硬很猛
如果他去用80KM撞山壁(或掉落懸崖)
車室內人全震死或摔死,坦型也許沒啥變

Frey wrote:
我其實一直對所謂"潰縮區"的邏輯, 很有疑問, 我的理解是, 潰縮區其實就是計算好的一種潰縮以吸收撞擊力, 但是照理說也只能縮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再縮了, 不然人不就成了肉餅??

既然是計算好的, 那麼也就表示超過計算範圍的撞擊沒有法子被吸收, 這時安全氣囊等等就得起作用來保護人了,也就是其實有其局限性.

那麼換個方向來想, 如果從另外一種邏輯來看, 是不是不設計潰縮區, 直接以高剛性的車體板金與底盤來硬碰硬面對撞擊, 可以比較完整的保住在車內的人 ?? 在有安全帶的情況之下 ?? 這其實也就是戰車了, 不是嗎? 還沒聽過戰車有設計潰縮區的...

有沒有達人來釋疑一下的...... sorry


等你買一台toyota就知道什麼是"潰縮區"了

建議先把保險買高一點

adbo1108 wrote:
我也是有印象福特國產...(恕刪)


上次公視報導
除了福特以外沒有任何一家車廠願意接受採訪以及協助拍攝車廠內部狀況
不是說福特多好
是希望這些車商有點良知
賣的產品攸關性命
車頭的前面撞擊點真的很高
已經不是防撞樑受力點了!
未保持安全距離就算配置自動煞停系統
後面還是被三寶黏上!
這事故的第二台就是急煞才導致後面追撞
30cmbird wrote:
等你買一台toyot...(恕刪)

看來買日產也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