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大客車不強制裝360度環景

環景指的是這樣的東西:

車子 前後左右 都裝上攝影機
用 電腦軟體演算法 即時合成為 360度環景影像





螢幕畫面右邊,那個車子不是示意圖,是週邊 "即時影像"(多支攝影機畫面,合成出來的)。

各方向攝影機,比如後方攝影機,畫面會有輔助線,寬度就是車寬。

類似:想像一下打電動,玩賽車遊戲,俯視角度,看到自己車子和週邊道路情況



然後這玩意一套(多支攝影機+平板電腦)
小客車用的,掏寶/天貓 普遍在台幣1萬元左右(含安裝費)

台灣的賣到 2~3萬,結果也是掏寶進的貨.....

真正是,什麼東西都要貴對岸兩倍以上就對了。



這東西一般人應該無法自己安裝,要鑽洞、要配線、軟體校正,需要去店面給人裝。

但如要自己裝,那個校正用的布(調試布)也是買的到,不貴幾百元而已。

每輛車的長寬不同,攝影機裝的位置、高度不同,軟體需要校正(調試),合成出來的影像才不會變形。
我也搞不懂這政府是做什麼用的,會立即死人的不快立法規定,死角裝個顯示器,或是雷達偵測,有人就急停,很難嗎?一看到有回扣拿的如環保,電動車,保險,就馬上立法強制遵守!
現在一堆 大客車貨車 有裝語音提醒

轉彎 倒車等 會有很大聲的聲音提醒車身附近的人車 (車輛右轉彎..車輛左轉彎.....)

但 但 你還是會看到 有人拼命往車旁鑽

這........



一切都是人的問題~~

沒有教育好 再多的防護遇到三寶一樣沒用
為什麼總是要怪大車?那些愛亂鑽的機車就都沒責任嗎?明知道對方危險還要去鑽是有沒有那麼趕時間?
裝了沒有在看的話
我覺得不會有什麼差別的......
因為官員出國考察都是在玩啊 沒人在考察.
dlung wrote:


今天發生意外的新...(恕刪)

我看監視器畫面,個人覺得是腳踏車的問題,第一腳踏車一開始跟大車是一起等紅燈的,而大車與腳踏車一起右轉後,腳踏車突然左轉要行駛行人穿越道,先不論自行車不能行駛行人穿越道,光是她突然左轉問題就大了。
1.就技術問題
環景利用魚眼鏡頭及影像運算技術拼湊出畫面,大型車需要更多的鏡頭,聯結車更需要車輛轉向角度即時偵測;和小車的運算邏輯不同,小車車短車身固定環景調校也較容易。行進間車輛速度高,需要更高端(高速)的影像運算設備。

2.實際使用來說
大車車禍排除車速與機件問題後,就是輪差問題,車輛前後輪距越長內輪差越大,輪差區域是一種動態改變區域,一般車旁行人或小小車是不異查覺改變而進入危險狀態

3.就法令來說
車輛分道能有效降低這類交通事故,但是台灣地小人稠,工/商/住/農/林等混合使用,而建築工地分散等因素,法令無法有效訂定

4.就官商勾結來說
→設備業者可利用官方法規強迫車輛安裝,賺取更多利潤進而回饋...
→運輸業者需付出更多的成本
→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結果,最終端消費者買單

更有效個方式
開發轉向側邊AEB系統(目前的AEB都是偵測前方),當車輛轉向標示出危險區域提醒駕駛與車外行人,當危險區域有物品存在或進入自動減速煞停,這套系統開發成本與安裝成本可是不低(生命無價,但實際上卻是有價操作)
我也很好奇為何大貨車不裝環景鏡頭,這樣一來就能解決轉彎看不到死角的問題!但也有一個缺點,下雨天鏡頭會有點模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