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field wrote:
我一直買ASML的股...(恕刪)
媒體長期是這樣洗腦的沒錯 ~
不過事實上以芯片產業來說就好 , 中國晶圓廠最近幾年營收成長那麼多 ,
哪在管你川普制不制裁呀 ?
以最具代表性的中芯來說 , 2020年營收成長25% , 2021年成長43% , 去
年又成長33.6% .... 這也難怪近幾年中國外貿出口成長率都是高於進口芯
片成長一大截的原因呀 !
尤其現在全球產業焦點都放在新能源汽車 , 這方面中國優勢更大 ! 要知
道一般燃油汽車約要使用200塊芯片 , 而一輛新能源車則需要1,000塊芯
片 ! 而中國車用芯片基本都能自製 , 沒有缺芯片問題 ~~ 這也難怪2022年
中國汽車出口311萬輛 , 成長54.4% ! 而新能源汽車銷售688.7萬輛 , 更是
成長了93.4%呢 !
所以說 台灣媒體這些年來的假新聞看看就好 , 現實的世界可跟記者寫的
差很多呢 ~~


天堂好藍 wrote:
不過事實上以芯片產業來說就好 , 中國晶圓廠最近幾年營收成長那麼多 ,
哪在管你川普制不制裁呀 ?
以最具代表性的中芯來說 , 2020年營收成長25% , 2021年成長43% , 去
年又成長33.6% .... 這也難怪近幾年中國外貿出口成長率都是高於進口芯
片成長一大截的原因呀 !
"而中國車用芯片基本都能自製 , 沒有缺芯片問題 ~~"
自駕不用高階晶片???
真好笑~

Tesla用的處理器是AMD Ryzen, 舊款是Intel Atom
AMD的Ryzen可是台積電的7nm產品
小粉紅跑出來外宣???

中國晶圓廠如中芯主力是40nm產品, 連28nm都不是主力
低階的做得很高興就行了???

高階的就被卡脖子了...
怎麼不提未來的Chip 4的限制呢?
ASML的曝光機的限制高階機型
未來40nm繼續做就行了
記憶體廠長江儲存未來會被限制,三星的大陸記憶體廠未來該怎麼走?
人家都煩惱的很
以後拚AI運算沒有高階晶片
只有小粉紅沒在怕~
我們是沒差繼續繼續數錢...

每天選擇什麼都會永遠的失去這一天
所以不需要在爛人與爛事上浪費一秒鐘~
Sinfield wrote:
電動車的處理器小鵬汽...(恕刪)
目前這一代特斯拉自駕晶片用的是2019年所發表的HW3.0 , 晶片尺寸是260
平方公厘(約1.6公分X1.6公分 , 跟指甲差不多大小) , 使用的是三星14nm製
程 60億顆電晶體 ~
當然要加快芯片處理速度只要堆電晶體就能做到 , 也就是同樣14nm製程的話 ,
三倍處理速度晶片尺寸就要做到2.8公分X2.8公分 ~ 不過雖然晶片大小對汽車
來說不是問題 , 但由於相同電晶體數量的單位成本 , 4nm僅14nm的三分之一 !
也就是說如果特斯拉的新自駕晶片電晶體跟iPhone 14 Pro上的A16晶片一樣
有160億顆電晶體的話 , 單顆成本有望控制在100美元左右 ! 這當然會比靠堆電
晶體或是多顆並聯處理達到相同性能的14nm晶片便宜不少 ~ 所以在商言商特
斯拉新的自駕芯片採用4或5nm製程當然是有必要的 !
不過就像軍事裝備所碰到問題一樣 , 由於車載感測器(雷達 光達 攝影機)物理性
能提升速度遠不如芯片 ~ 所以自駕芯片也不需要像手機那樣年年換代就是啦 !
至於一輛電動車上面的其它數百顆甚至上千顆晶片 , 對於製程就更加不要求了 ~
特斯拉HW3.0晶片

Sinfield wrote:
"而中國車用芯片基本...(恕刪)
大陸的電動車很捨得找洋人設計,內裝卻多不濟,其實很多大陸人都知,只是部份品牌自帶類似華為的愛國主義光環,有多爛都會被讚好,亦必須要讚好。
至於中國能造的晶片主要是40nm以上的不先進、中低端晶片,有些晶片例如 MCU 的市場需求很大,但其實以現在的標準,是很低端的產品,使用的產品或部件對晶片算力的要非常低,一台遙控器、洗衣機、冷氣機、發動機起動器,車窗開關、胎壓檢查用的晶片,就算40用年前的單晶片都綽綽有餘,外面都有很多選擇,有些日企很早就賣掉不幹。
不過認真的車用晶片,都還是要找台灣的,遠之前歐美日,甚至連韓國的政要都特意專機找王美花、而不是找習近平求他開恩,就已經知台灣在對耐候性要求很高的車用 IC 技術是很難找代替品的。
須注意的是,台灣的車用晶片、和一般晶片庫存過多的行情況完全相反、至今仍然短缺,不過應該都到快尾聲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