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緩撞車追撞事故一再發生到底是誰的錯?ACC三寶自殺? 官僚殺人?

別人不撞就你撞?????????????????????
開內線會去撞緩撞車的 無非就是想要輕鬆無腦開的人 把大家的內側超車道當成他個人的無腦巡航道。 自己不想要花力氣開在中線或是外線與其他車互動。 覺的卡在內車道, 前方一遍空曠, 都沒有車,開的輕鬆又自在, 可以無腦順順開, 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結果就是無腦到前方有緩撞車都看不見, 直接撞上去

根本問題是在人錯誤的把內側超車道當成無腦巡航道

當你要超車時, 你會需要集中注意力, 需要加速, 需要關注周遭車輛, 所以內車道有狀況你已經在運作的腦子就會迅速做出反應

如果是無腦巡航在內車道, 整個腦子空空, 對於週遭事物缺乏敏感度, 腦子運作緩慢, 前方有狀況也無法做出反應

因此, 只要這些想要無腦巡航的車輛可以退出內側超車道, 問題就解決一大半了
看一下10多年前那時多數車子都沒acc的年代
類似案件有多少

另外acc不是錯,是用的人沒正確使用
全都有錯才是正解
這被撞的頻率太高了
如果都把錯全部怪ACC三寶也不對
已經被撞那麼多台,施工單位都沒想要拉長警示區嗎?或是施工時間?
一定哪裡怪怪的
VPECHURRYUP
拉三公里夠不夠??十公里??
licysaab
300公尺就夠
人是車子的老大,路要自己看。
總是有人要讓電腦當老大,不看路,出事了才該該叫?
事實上 科技進步就是用人命堆出來的... 每一項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科技產品都是無數的先烈用命換來的。

綜觀人類發展史,檢討某項科技是否需存在本身就是一件無意義的事情...
在別篇已回過,直接重貼回覆

你怎麼知道沒有標準的施工流程???



按照標準施工流程

進場前就必須通報高公局,高公局就會開始在高速公路訊息板上面,告知用路人幾K到幾K、內側或外側在施工或是移動性施工。

每個交流道一上去就看得到,交流道跟交流道中間也都有很多塊LED告示牌揭露上述訊息。


通報完之後,施工車輛才會上交流道,並移動到施工區域,所以用路人有很充分的時間獲取資訊、並避開危險。



而每一個施工區域的前方500公尺到一公里的外路肩,至少會有一台或一台以上的標誌車,閃燈加LED號誌告知內側或外側施工,顯示相關施工訊息,如果是移動性施工,則連蜂鳴器都會打開。


你怕撞到緩撞車?你以為施工人員就不怕被撞死嗎?


其他很多細節就不多說了,實在太多規定了。


總之不是沒有相關作為,而是很多人根本就沒注意過。

然後每次看到裝緩撞車的新聞就一陣高潮,說一大堆自以為是的方法。

就你們聰明,高公局裡面的人或是專家學者都是笨蛋嗎?

措施都在,只是三寶看不見而已。


而每一次撞緩撞車的影片,會特意去放前面的這些措施嗎?

那些撞緩撞車的,不會去申訴說相關措施不夠嗎?為啥最後都認賠了?怎麼不想想是為什麼?

就你們聰明,別人都是笨蛋嗎?


若真的有廠商措施沒做完整,那恭喜肇事者還可以撿回一點錢,但是機率真的不大。



至於說什麼為啥緩撞車後面不擺放交通錐這個問題也很好笑。

擺交通錐不需要工作人員嗎?擺放交通錐的施工人員,後面就不需要有緩撞車保護嗎?

一堆天兵想法,看到真的是不知道要怎麼回。


我打這個文也只是浪費時間而已,真正有看到的人也沒幾個

會認真看文的沒幾個,都只看自己想看的,都只回自己想回的
陳阿瓜~
其實有些人還是會繼續跳針 說高工局的標準施工流程不完善 為什麼不修法bla bla bla反正都是別人的錯 都不是不看路的錯
licysaab
而每一個施工區域的前方500公尺到一公里的外路肩,至少會有一台或一台以上的標誌車蠍子車在內側車道,你警示車放路肩,你不覺得有改善空間?
對了, 說想要用繩子拖三角錐的

麻煩了解繩子捲到車輪後會發生甚麼事情

美國警察攔停現在有開始用繩子去讓輪子捲入逼停
nerdwannabe wrote:
對了, 說想要用繩子拖三角錐的

麻煩了解繩子捲到車輪後會發生甚麼事情

美國警察攔停現在有開始用繩子去讓輪子捲入逼停


繩子?




也可以把緩撞車加上這種收放裝置 方法要多少有多少


至於繩子也能不要把強度設計的那麼高 足夠拖不會斷就好
美國警車攔截用繩子是特製過有強度要求的
sunland
被撞的對象換成三角錐施放車罷了
登喜路金色
緩撞車這麼大、這麼顯眼的裝置都能撞上了,讓你用你說的這些東西,都不用人去操作嗎? 做這些動作後面,不需要緩撞車去保護嗎? 結果不是一樣嗎?就你聰明?還貼一大堆連結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