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ckme2 wrote:
應該說是康軒這個教科...(恕刪)
國小課本對摩擦定律的解釋:
摩擦力與接觸面間之正壓力成正比。
摩擦力與接觸面面積之大小無關,僅與接觸面之性質有關。
動摩擦力恆小於最大靜摩擦力。
當兩物體之間相對滑動,速率不大時,接觸面上所生動摩擦力之大小與滑動速率無關。
滑動速率甚大時,動摩擦力將隨速率增加而減少。
一般溫度變化對摩擦影響甚微。
接觸面愈粗糙則摩擦力愈大,反之則愈小。
如兩接觸之物體,施以高壓而變形,則其靜摩擦係數將增加。時間愈久,則其動摩擦愈小。
基本上這個定律不能說他錯, 此定律適用於固體與固體之間, 而輪胎屬膠體, 與地面接觸時表面會產生融合, 故面積會影響摩擦力
而所謂的胎紋, 並非增加抓地力, 而是為了抵抗高速破水時表面所產生的浮力, 胎紋表面的設計如同一把刀, 可破壞掉水平面, 並且由溝槽迅速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