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積分:7563分
文章編號:89306389

個人積分:144分
文章編號:89306392

個人積分:7563分
文章編號:89306453
AAABBB3102 wrote:
你不是有時空之眼? ...(恕刪)
你應該整個人邏輯都壞掉了。
全世界的貿易以及技術合作分工體系
是分幾個年代進展的。
所以貿易關係跟理論,也會有進步。
二戰前的國際社會是重商主義,集中自國發展。
靠稀缺資源獲取利潤,例如鋼鐵石油橡膠,
日本因為美國禁止鋼鐵石油出口,最終開戰獲取。
二戰後因為經濟復蘇,美國將低價值產業釋出,
民生手工業輕工業產品跟重工業產品分工交換,
貿易需求就產生了,自然會有保護主義。
等半導體技術在東亞普及,美國就講平衡貿易
要求協商貿易項目,汽車或農產品,
等電影工業強大了,美國要求智財權超級301,
這樣夠你分類嗎?
在KMT的1950~1980年代,是完全符合
世界貿易的潮流。其中,裕隆在國產車
擁有優勢也主要是這個時期。
因為是落後國家開發中國家,產業保護
以及當時限制進出口商品項目及金額更多更大
包含在汽車行業中,有整車及關鍵零件限制
所以才會有鋼鐵,石油,汽車種種重工業品
需要有自主品牌或國營企業,保護民生需求。
美國興起幾次韓戰越戰以及中東戰爭
促使美國將訂單及技術開放給東亞國家,
所以才會有貿易需求,國際分工 設計製造
以及組裝,銷售分工等等不同專屬行業發展。
貿易不是無限制自由貿易,而是透過互惠
開放特定的貿易商品,金額。稱為自由貿易。
有貿易就有關稅,重點工業課以高關稅。
完全符合開發中國家身份也符合實際情況。
問題在於,進入開發國家但是沒有做產業轉型
現在的人該死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