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稅沒有保護裕隆,為何會被造謠抹黑台灣裕隆

大家在幹 KMT 官商勾結

丫當年 官商勾結 至今 最成功的 不就是台積電?

1974年時任中華民國經濟部部長的孫運璿決定從美國引進積體電路製造工業,在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今的電子所),負責積體電路工業研發,1986年時任行政院應用技術發展小組召集人李國鼎邀請時任美國通用儀器營運長的張忠謀回國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並由張忠謀帶領工研院與荷蘭飛利浦、台塑企業等各方合作投資籌組成立全新的一家半導體製造公司—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由張忠謀出任首任台積電董事長。


你各位不會以為 李國鼎 是真的只請他回來當工研院院長的吧?
因為賣了MG吧
AAABBB3102 wrote:
力積電 印度擴廠 ...(恕刪)


你為什麼要把不同事件混為一談

裕隆的年代跟蔡英文同期嗎?

時空混合之術你很行哦
因為是扶不起的阿斗阿~~給在好的資源也做不起來
Brian 168 wrote:
你為什麼要把不同事件...(恕刪)


你不是有時空之眼? 知道當年 是裕隆覺得有利可圖 ??

我施展時空之術告訴你,因為在2024年的現在 資訊發達!

力積電的黃蟲 這個發言 在當年 可是要殺頭的!

力積電怎可以把 總統叫你去的內幕 講出來……

又剛好…簽了印度勞工的十萬大軍MOU 也確定十萬大軍要引進

要說沒有交換…真的只有 沒出過社會的人 會相信……

當年的裕隆之所以踏入這個業界…到底是自願 還是被迫……根本沒人知道…搞不好他是被迫的,政府用補助跟保護的條件跟他交換 叫他出來做…

這就像當年請張忠謀回台一樣,沒談到要建一個積體電路公司 我才不信~~~
AAABBB3102 wrote:
你不是有時空之眼? ...(恕刪)


你應該整個人邏輯都壞掉了。

全世界的貿易以及技術合作分工體系
是分幾個年代進展的。
所以貿易關係跟理論,也會有進步。
二戰前的國際社會是重商主義,集中自國發展。
靠稀缺資源獲取利潤,例如鋼鐵石油橡膠,
日本因為美國禁止鋼鐵石油出口,最終開戰獲取。
二戰後因為經濟復蘇,美國將低價值產業釋出,
民生手工業輕工業產品跟重工業產品分工交換,
貿易需求就產生了,自然會有保護主義。
等半導體技術在東亞普及,美國就講平衡貿易
要求協商貿易項目,汽車或農產品,
等電影工業強大了,美國要求智財權超級301,
這樣夠你分類嗎?

在KMT的1950~1980年代,是完全符合
世界貿易的潮流。其中,裕隆在國產車
擁有優勢也主要是這個時期。

因為是落後國家開發中國家,產業保護
以及當時限制進出口商品項目及金額更多更大
包含在汽車行業中,有整車及關鍵零件限制
所以才會有鋼鐵,石油,汽車種種重工業品
需要有自主品牌或國營企業,保護民生需求。

美國興起幾次韓戰越戰以及中東戰爭
促使美國將訂單及技術開放給東亞國家,
所以才會有貿易需求,國際分工 設計製造
以及組裝,銷售分工等等不同專屬行業發展。
貿易不是無限制自由貿易,而是透過互惠
開放特定的貿易商品,金額。稱為自由貿易。
有貿易就有關稅,重點工業課以高關稅。
完全符合開發中國家身份也符合實際情況。

問題在於,進入開發國家但是沒有做產業轉型
現在的人該死
那裕隆跑去拿電動車開發補助是...?
YT.Tseng
只有裕隆拿? 還是他全拿? 也就這個北七 拿了 真的去做 一堆拿了 也沒看他們生出一台車....號稱補助100e 結果實拿多少? 最後背這個鍋 全推給他
LuDain15
新世代電車-鴻華之前,2010-2020之間確實很多廠商去拿電動車研發補助,主要拿補助的四家公司分別是:日產(台灣)、納智捷、格上、酷比,確實都不是裕隆去拿的補助,你是對的。
ruruing168 wrote:
進口關稅:台灣17.5...(恕刪)


很簡單啊
罵裕隆就是流量密碼
只要YT影片在炮裕隆拿補助的
點擊數都不錯
不用找妹子
不用車頭燈
一張嘴罵一罵
低成本效益又高
問題出在貨物稅啦!

之後又引進大陸車大賣
然後1450就開始洗腦了
現在大家不是在吵
汽機車違規 影響用路人安全
每天新聞都有交通事故 黑數更多
還有檢舉達人魔人爭議

想想看如果
汽機車在馬路上路邊巷弄騎樓停車
能少一半 就會發現台灣空地變大了
空汙也會減低 市容變漂亮 好處太多
絕對會很有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