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氣燃料交通工具會變成主流嗎?

這是很簡單嘛

氫氣和電動車都各有缺點

廠商也不是笨蛋

評估之後很明顯的目前氫氣缺點更多

所以車廠都壓電動車

只有豐田日本性格就是死命的壓氫氣

然後不論是哪種綠能

沒有一種能源是可以一出世就可以立馬取代石化發電的好嗎

搞不懂台灣的酸民

搞太陽能也酸

搞風力也酸

再說別國好棒棒

再酸台灣狂燒天然氣好搞笑

再酸台灣搞綠能好白癡

都搞不懂台灣酸民的電到底想從哪裡來

是不是想要雷神索爾幫你發電?
cougar2015
台灣的電朝核電發展中,未來的核電朝類核動力船用那類型的核電,低幅射小型化的新核電。台積電半導體廠早已與歐美接洽了。
orgichen
高階核廢料冷卻要3-5年,再來乾式儲存隔絕至少要四十年;最後找到「深地質處置」地點,存放於地表下 300 至 1000 公尺,存放二十萬年左右。現實是目前沒人要幫台灣做最終處理,就只堆核電廠裏等…。
不會

綠氫的製造成本還是很高

而且儲存是個大問題

目前沒有任何可以完美儲存氫的容器
拿來發電,還是要看取得價格吧。當然還有看是那種發電方式。
沒興趣跟言不及義又沒禮貌的人對話,被拉黑的請自己多檢討。
Captain Bambi wrote:
會有氫氣的汽機車推出...(恕刪)

氫氣滿危險的耶....
氫氣的主要問題是成本太高,尤其氫氣如果是由綠電產出,成本會更高。氫氣的儲存壓力高達350Bar,是一般瓦斯罐儲存壓力(14Bar)的25倍。壓力高表示儲罐的厚度要增加,這就增加了儲罐成本。而要把氫氣從常壓壓縮到350Bar,需要多段壓縮機才能達成,壓縮機消耗的功率也是成本。
Cavendish Lab
工業上,氫氣從常壓壓縮到150Bar,就需要3段壓縮。哪裡可以買到2段壓縮就可以把氫氣從1Bar變成350Bar?
briangwang
工業上沒有從1 bar直接拉到350 bar的可能,1 bar的氣源壓力通常是石化製程副產氫,需PSA提純,正常的氫氣工廠出來的高純氫,膜片式壓縮機可以兩段增壓到150 bar
答案不可能,因氫的里程數打折更嚴重,可能加滿只能跑200公里,且氫更危險
蒸氣復辟還比較可能? XD

氫燃料的製造過程碳排很高,

冷凍保存成本更是驚人,

氫罐更佔掉不少車室空間,

且仍存在潛在爆炸風險,

誰想開著行動小氫彈趴趴造?

這些物理限制注定難成主流,

要是氫燃料這麼好,

還輪得到汽油車電動車,

橫行全世界嗎?

消費者精得跟狒狒一樣呢!
講一堆搞笑話前先把雜誌內容看一看再講比較不會惹人發笑........

果然鄉民都30公分
氫能源在大型商用車會比用電池更實際, 我認為在大型商用車界有機會變成主流
畢竟大型商用車每天使用里程很高, 每天都花時間充電太不實際了

在民用車來說, 可能性趨近於0, 因為氫氣必須以高壓氣體的狀態儲存, 光是要裝入媲美汽油車里程的氫氣, 大概得占掉一個行李箱的空間

只對應商用車使用的話, 加氫站設點可以大幅減少, 一個縣市設幾個站就夠了, 還能設在遠離住宅的地方避免民怨(畢竟有爆炸的實例)
時間問題!大趨勢擋不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