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品牌什麼時候可以超車韓國品牌?

X!你在說笑話?
一開始就走歪了

飛鈴或多或少還有點時運(與國產汽車鬧掰之後的價崩式清庫存)導致的影響
及多少有點爭議性的成分在(就是當年裕隆跟日產簽的,有關快得利及吉利青鳥的技術使用授權到底是怎麼寫得(到底有沒有限制只能用在這兩個車型上)......也就是直接影響到"據稱"日產對於"飛鈴使用快得利的底盤技術及青鳥的1.8引擎"這件事感到不爽,所以拿未來新車型技術的授權來壓裕隆這件事到底暫不站得住腳)
(我的相關消息都是過去20年內在網上聽車圈的老前輩說的第二手或第三手消息,所以歡迎有知道詳情的人糾正)

不過那智傑很明顯就走歪了
(一開始就走高單價市場就錯了,如果要做國民品牌就該從基層市場切入,以量制價並取得大數據進行改良演進......韓國車廠就是這樣起來的
(本土市場靠的是比進口車便宜划算,所以雖然有bug但也加減能忍.....並非只是靠民族性支持國貨(消費者中最終還是以荷包為主)
(上一個妄想純靠支持國貨的口號活下來的車廠叫BL(英國禮蘭車廠,政府公營企業,由當時所有的英國國產品牌集合成的大集團)......結果你看現在如何,分崩離析了),
而海外市場也是以平價以下市場為切入點(現代在美國長期被戲稱為是乞丐車.......因為車價最便宜最陽春,但同時保固期也超長的,所以吸引到非常多預算型消費者購買,然後靠著這些大數據,積極地做出改良改善,提高品質,進而一步步爬到現在的位置)


福斯汽車的起家是從國民車開始(我個人不是很認同納粹的政治理念......但是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希特勒,我們也不會有金龜車可開)
福特汽車(不是亨利福特汽車.....也就是凱迪拉克)的起家是平價好養的汽車(T型車直接改變了很多行業的運輸結構)
戰後日本車廠的起點基本上是輕型汽車(像是大發Midget 三輪貨車或東洋工業R360這類的),
豐田corolla跟日產sunny在被稱為"大衆車元年"的1966年點燃了家用車市場的起飛,並在平成元年由第六代E90系corolla(你知道,就和泰當年引進的第一代美規LLA)領頭走入了"小型車高級化"的時代
馬來西亞的寶騰Proton及第二國產車Perodua兩個品牌也是走國民車起家的(一個走三菱系,一個走大發系)
........基本上如果你去看各國的汽車史,除了那種在汽車還是高級品(馬車滿大街)的時代就存在的之外,大多數後來居上的大品牌都是從入門級市場起家的
棒球先一直都贏再說吧,這還實際點,沒必要啥都跟人家硬比,人口土地國際地位樣樣不如,國比國氣死人,這樣反而流於淺碟的情緒陷阱與困境,忽略掉更適合自身的條件優勢;
再給50年也不可能!
最近看到左岸華為跟車廠合作的新電動車,智界S7
老實說真的驚嘆,竟然能自己尋找車位停車還能會車避讓
要出門自己跑來門口接主人上車,質感也是直逼高級車
再看一看萬年保護的國產,就是個廢物阿斗
跟國產機車一樣萬年只會做爛貨塑膠車



MG感覺都要比很多國產車好了
貓咪大師 wrote:
下面是韓系車2022...(恕刪)

現實狀況如此!!!
再酸何用呢? ?
KCLin0423 wrote:
先賣出國再說
一個在小島上賣車的品牌車廠,永遠不會有出息,甚至無法生存
連越南人都知道
車做得怎樣是一回事,能賣出國才能活下去!

有啊. 賣到對岸去, 打折打到骨折還賣不了幾台
唉...難阿!
很期待,恨鐵不成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