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退伍後拿到駕照後一開始是開家裏的舊車,是一部很舊的DATSUN-310 (日產的在美國的一個老品牌),
這車連冷氣都沒有,在夏天開的好熱,是四速手排檔的車,1400CC 的引擎,只有65匹馬力,還是前碟後穀式的煞車。 不過後來問題很多,我拿到手時已經開了8年,但是讓我從家裏開到學校還可以,只是最後面化油器,還有懸掛都出問題,感覺不是很划算繼續修下去

2. 舊車開了一年多,打工存了一些錢,就換成我個人第一部全新車,1989年的 ACURA INTEGRA LS,這車的內裝當然比310 要強很多,有冷氣,門窗都是自動的,還有自動的安全帶,我還自已加上了ALPINE 的音響,將喇叭換成 INFINITY的。 ACURA 那時在美國剛出來不是太久,所以性價比算很高的車子,那時好像全部的費用一起加起來就賣$15K的樣子。
可惜這車我只開了一個月就被一位老先生從後面追撞,光修車就就修了近七八個月,讓我真的很不爽,後來拿回來之後總是感覺怪怪的

3. ACURA INTEGRA 開了二 三年後,因為大修過,所以我覺的有的地方並沒有修的很好,後輪的定位老是有問題,去檢查之後說是後輪的下懸臂有問題,所有就想要換車了打算,正好有一天我在讀『car and driver』這雜誌,看到他們對 1992年版的HONDA CIVIC si 評價甚高,就想說換這部車好了,車價也不貴,好像$13K 加稅就可以買到,所以在1992年的夏天就換成這部,內裝已現在來看有點陽春,不過那時就有電動天窗的不多,這車就有,這車陪我一路從 ,第一份全職工,讀研,畢業,轉了三份工作,我一共開了160K英哩,其實可能更高一點,因為里程表在150K之後,實好實壞的,真正的里程應該是180K英哩,將近300K 公里,除了一些耗材,比方說是輪胎,煞車之外,就是冷氣老是有問題,整個冷氣系統在100K換過一次,到了180K好像又有問題,想說這車也開夠本了,就換成另外一部


4. 1999 年因為原來的 Civic Si 開舊了,就換成新的 ACURA TL , 這時已經準備要結婚,搬出家裏去買房子,年紀也不小了,就換成一部比較老成的四門房車,等於是 HONDA ACCORD 的豪華版,內裝當然比較好很多,只是保養也不便宜,我那時要常去現在太太,當時女友的家,還要每天開將近七十英哩上下班,我還兼家教,所以里程累積的很快,才幾年就到了90K,到了2002年,我又就換車了


結婚後跟太太的車一起開,所以那是另外一篇
我在台灣的車里程都不多
我出門都是搭車
不管是計程車還是公車或是捷運
不然就是朋友的車或是走路
偶爾還會騎機車或是共享機車共享單車
我在台灣的車一年開不到一千公里
但是以前住國外的時候長租
有的哩程就開很多
所以我說看人和看居住地區還有生活方式
但是你要講數據的話
現在車子設計年限大概是10年
而車輛平均持有年限是15年
所以通常車子10年左右就開始壞小東西
而15年後就開始壞一些比較貴的
20年後就會讓你經常性的修車
你說何時要換車
有的人只開三年只開五年
因為這時賣掉價錢最好
也有人買了就是開到報廢
那這樣至少會差四到五台車
用這個當基礎來算
20年開過一台叫做很愛車
20年開過6台以內都叫正常汰換
超過這個數字就叫做在玩車
那一輩子要換幾次車
通常一個人適合開車會是20-70歲
為了方便計算就當成三個20年吧
那就是3台車到18台車
中間值就是10台車
個體差異與事故先不列入考慮的話
那就是「十台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