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pitsu wrote:
現在科技沒有發展出高量的儲能設備。電廠晚上仍須運轉浪費能源,電動車多是夜間下班充電,將本就浪費掉的能源更物盡其用當然比較環保。
聽說若發展出大規模儲能設備,電廠根本不需那麼多,污染就減少了。
電廠晚上運轉跟浪費能源跟本就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碼事...能量守衡,電力無法憑空浪費掉,用多少就發多少;燃料消耗量是跟著發電量變動,發電量降低燃料消耗自然也按比例減少,那來的能量浪費??
燃煤火力電廠的負載調度能力應該是40~100%,以今日用電資料來看:系統供電能力3673萬瓩,尖峰負載3535萬瓩,離峰最低負載2397萬瓩,如果全台灣都是用燃煤發電,代表尖峰機組負載為96%,最低載為65%,都還在機組正常的負載範圍內。代表操作人員只要將鍋爐的火開大闗小就可以維持電力平衡,根本不需要開停俥。[實際狀況會複雜多了,因為系統中還有不能降載的核能、快速開停但負載調整差的燃氣火力、快速開停大範圍負載調度的水力,加上各燃料的發電成本不同,機組負載調度還要加上經濟性考量]
儲能設備要和減少污染扯上關係,以台灣目前的電力結構來看,根本是假議題。總消耗電力不變下,發電產生的總污染量是取決於發電能量來源,除非綠色電力的實際發電量大於離峰最低用電量,才會有乾淨的電力被儲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