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交通問題要改進很難,
首先交通部長大都是酬庸的,少有真的是該領域專精的人,
從這點就可以看得出來,政府根本不重視交通問題。
主事者都不懂或不重視,請問如何改善?
我們很多東西,都說要向先進國家學習,
就只有交通,比落後國家更落後,
幾乎所有的法律,都是保護弱勢。
但台灣的交通法規,卻是以自小客車為中心,
錯誤的交通政策,以及僵化的考試制度,
造就許多不合格的駕駛人在路上跑,
許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小孩出車禍,所以只准他(她)們開車而不准騎摩托車,
這樣的人開在路上,會有對於摩托車行車特性的理解嗎?
會懂得尊重相對弱勢的機車、腳踏車、行人嗎?
如果照樓主的觀念,那是不是所有人都應該學會開聯結車,再來開自小客車?
因為很多自小客車也不懂聯結車的特性,所以才會有勇氣跟在後面或龜在前面,
而造成被追撞、夾扁的意外發生,是嗎?
真正癥結點就只有幾個:
1、我們的交通法規太落後又有諸多錯誤,當官的只想領薪水等著安全下莊,沒有人想碰這一塊。
2、駕照考照方式太僵化而不實際,所以有許多人拿的到駕照,卻連基本的路邊停車或倒車入庫都有困難。何況所謂的防禦駕駛觀念?
3、用路人不懂得尊重與同理心,所以一上路,馬路就成了原始叢林,比的是誰的車大、耐撞,大車逼小車、小車逼機車、機車逼腳踏車、腳踏車逼行人,路權只能用生命、身體、財產來捍衛。看起來文明的社會,卻有著最原始的行車思維。
除此之外,我必須告訴所有的開車的人,不要再用視覺死角來掩飾自己的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只要你願意轉頭甚至前後移動視野,只要你願意多看一眼,只要你開車時能專注並隨時留意車子前後左右的其他車輛動態,即使是40尺的貨櫃車,一樣沒有所謂的視覺死角(不相信你們自己去看看一輛正常的聯結車車頭有多少鏡子)。那些所謂的視覺死角,只是在開車時或轉彎時,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的藉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