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智捷退出大陆市场:没有公主命 得了公主病

Fa1con wrote:
當然不是
公司法規定股東責任以股份為限
所以叫做股份有限公司
因此裕隆對納智捷應負的法律責任僅止於股本
實際上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投錢解決納智捷的問題
就算納牌違約還是惡性倒閉什麼的
跟裕隆一點關係都沒有
你看鴻海艦隊十幾年來倒了這麼多子公司
都還涼涼爽爽是為什麼咧
所以我說裕隆真良心




Fa1con wrote:
有一說一囉,不要蘋果比芒果
增資是解決中國納智捷金流問題
減資是會計操作以股消債
停產是節約開銷止血舉措
這幾件事情目的意義各不相干混在一起幹嘛
人家賺的錢花到哪裡是人家的家務事
只要符合投審
我們是民主自由國家沒限制賺錢只能花在台灣
現在生意不好虧錢停產已經很賽
賣家不想賣,還要客人先同意?
邏輯會不會太霸道
除非停產同時停你新車的保固,納智捷才真的違法


說的好~~~

【納智捷】要把跟中國東風集團合資—東風裕隆,歷年來累積虧損幾百億台幣...........一次

性全打消掉,LUXGEN本身當然辦不到

誰來買單!

不就是裕隆摸~~~

怪不得裕隆汽車【阿本拉大股東—Nissan】,氣到跳腳~~~
chernann wrote:
說的好~~~【納智捷(恕刪)


沒良心不用講的那麼冠冕堂皇,國人不再支持,納牌倒了活該!
Speed Wick wrote:
就像你說的,萬年引擎不見得不好

既然一台車最重要的引擎沒什麼變
車價為什麼可以漲那麼多??

你搞錯問題了,不是漲價不漲價,是同樣萬年引擎,為什麼納智捷端不出新東西?

Toyota其實有新東西,但是不會一次下放,UX200、Auris的2.0引擎就是新的,Altis估計在下次小改款也會換上新引擎(前兩代都是在小改款才放上新引擎)。

但是納智捷是從頭到尾就那幾顆引擎在玩,玩不出甚麼新把戲,甚至S3、U5用了舊款的中國製引擎,還出一堆問題。

用舊東西不是錯誤,但是舊東西還一堆問題那就不可原諒了。
Bruis797 wrote:
不知道納智捷對中國媒體是不是沒有疏通疏通
搞批判的報導從沒少過

中國隨便一個車評、媒體的讀者都是上千萬的,甚至有能力自己買車來拆解看原裝跟國產差別,台灣規模太小根本不可能有這種玩法。而中國車媒既然有那麼多讀者,車商就算想收買也要看看銀彈夠不夠,然後車評、車媒有那麼龐大的市場,他幹嘛貪圖一時的蠅頭小利做不實報導?

這裡其實引出另一個概念,既然中國市場這麼大,競爭品牌也很多,想掌握這個市場就是盡力做出好東西,而不是整天自吹自擂,牛皮總有一天會吹破的。這也是納智捷在中國為什麼兵敗如山倒,因為下廣告不可能整個中國都下,洗腦全中國人,但是東西爛卻是壞事傳千里。

林肯說過一句名言: "Y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and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no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你可以欺騙所有人一段時間(納智捷剛開始的時候),也可以一直欺騙一小批人(台灣某些盲目挺裕隆、納智捷的族群),但不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peggydoggy wrote:
中國隨便一個車評、媒(恕刪)




林肯說過一句名言: "Y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and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no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你可以欺騙所有人一段時間(納智捷剛開始的時候),也可以一直欺騙一小批人(台灣某些盲目挺裕隆、納智捷的族群),但不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22october wrote:
纳智捷退出大陆市场:没有公主命 得了公主病

原罪一:傲慢
原罪二:没技术、没诚意
原罪三:动作太慢

這篇寫得很寫實,納志傑高層檢討了嗎?
Speed Wick wrote:
幫你護貝一下,有空的(恕刪)

有空的時候你可以多多拿來自省一下,不要除了廢話什麼都說不出來
Rally Bear wrote:
Holden在被GM收購時只是一個車身供應廠,重要的停產主因在於GM集團的整合,Holden可是有兩個世代的車型都是貼牌車了,收掉不為別的就是不想浪費資源在貼牌車而已!

而Saab到最後所有的智財權還讓GM多入手了2億美元,Saab之所以走向沒落跟GM集團的經營方向與資源配置錯誤有極大的關係。Saab不是沒有好產品,而是母公司沒有積極作為只想收錢。這點跟volvo在福特集團面臨的情況是一樣的,看看吉利投錢進去之後的volvo就很明顯了。

你舉Holden跟Saab來對照納智捷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Holden=沒技術,Saab=經營不善,納智捷=沒技術+經營不善。不錯歐!


「犯錯導致沒落」這句話也對也不對,因為所有大車廠一樣會犯錯,一樣會在很多時候因循苟且,我在兩家德商公司(剛好汽車Tier 1, 2都佔這兩家公司~40%的客戶)待了十幾年,看過聽過多少世界一流大廠的技術開發故事,或者就算你不在這個行業也聽說過的VW排氣造假事件、日本神戶鋼鐵造假事件,或者本站上沸沸揚揚的馬自達對消費者如何傲慢無視的小故事

沒有技術的根源是研發投資不足,研發投資不足的根源是營收不足。很多人會認為裕隆是不願投資寧可把錢拿進老闆口袋,不過事實上大多數公司老闆也都會先把賺的錢落袋為安,看多國外大公司的高層故事就知道所有人都是這樣自利優先的,上市公司的受雇專業經理人也會想盡辦法自肥為先。但是營收愈高,老闆/高階主管手中能漏下來給研發的就愈多。一家1000億營收公司的2%研發經費,就是一家50億營收公司的10%研發經費的4倍

如果你專門針對任何一家國際大車廠或零部件總成廠去蒐集黑故事,那肯定也可以把這家公司看成和納廠差不了多少的爛公司

差別只在於人家規模大,有足夠的營收才能投資研發,雖然研發過程中也一定會有很多浪費甚至貪污造假,但人家犯得起錯浪費得起時間金錢,歸根結底就是你要夠大(或者說營收夠高)才能活下來才能持續發展

幾十年前造輛車不難,開發一輛新車對大廠小廠而言投資差不了多少,因此小車廠能活,這個狀況在東南亞南亞還是存在,很多超級陽春(購車者也不關心碰撞測試這種事)的車子還是賣得很好,因此東南亞南亞還是很多小車廠存在

即使在對岸,隨著消費者愈來愈精明和經濟提昇,像納廠這種小車廠已經進入了淘汰浪潮中,這幾年收掉的大陸車廠可遠遠不只納智捷一家

重點再說一次:規模要大(營收要高),才可能存活下去,要研發投入首先要存活下去,所以你沒有夠大的本國市場是既活不下去更不可能投資研發
peggydoggy wrote:
你搞錯問題了,不是漲價不漲價,是同樣萬年引擎,為什麼納智捷端不出新東西?

Toyota其實有新東西,但是不會一次下放,UX200、Auris的2.0引擎就是新的,Altis估計在下次小改款也會換上新引擎(前兩代都是在小改款才放上新引擎)。

但是納智捷是從頭到尾就那幾顆引擎在玩,玩不出甚麼新把戲,甚至S3、U5用了舊款的中國製引擎,還出一堆問題。

用舊東西不是錯誤,但是舊東西還一堆問題那就不可原諒了。

T牌只有進口車可以買,國慘汽油版舊引擎+安全性疑慮除了可靠度以外真的乏善可陳。
whitesox wrote:
有空的時候你可以多多...(恕刪)




何必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