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主要受惠的國產車製造商及其相關品牌:
裕隆集團:旗下品牌包括納智捷 (LUXGEN) 和日產 (Nissan) 的部分車款。
中華汽車:生產三菱 (Mitsubishi) 和部分商用車 (CMC, Fuso)。
國瑞汽車:主要生產豐田 (Toyota) 的熱門國產車款(如 Corolla Cross、Altis)。
福特六和:生產福特 (Ford) 的部分車款。
台灣本田:生產本田 (Honda) 的部分車款。
三陽工業:生產現代 (Hyundai) 的部分車款。
這些公司在台灣生產的車輛,只要符合一定的國產化比率,即可免除進口整車所需支付的關稅(目前為17.5%),從而享有成本優勢。
因此,汽車關稅的保護傘是針對整個台灣的汽車製造產業鏈,涉及多家不同的公司及其代理品牌,以促進本地就業及相關零組件產業的發展。雖然裕隆集團因其歷史和市場地位常被視為討論焦點,但其他在台生產的車廠也同樣受益於此政策。
Google AI 回答:
納智捷汽車在台灣售價相對較高的原因主要與市場規模小、成本結構以及台灣整體稅制有關。
具體分析如下:
市場規模小: 台灣的汽車市場相對較小,這意味著納智捷的生產規模經濟效益有限。
相較於年銷量龐大的國際大廠,單車製造成本自然較高。
營運成本與損益平衡點: 為了在台灣市場達到損益平衡,納智捷需要透過較高的單價來彌補較低的銷量。根據過往報導,台灣市場需約1.6萬至1.8萬台的年銷量可損平。
台灣高額的汽車稅賦: 台灣無論是進口車還是國產車,其售價都包含了高額的稅賦,包括貨物稅、營業稅等,這些稅是逐層累加計算的,使得最終車價居高不下。雖然納智捷是國產車,但也無法避免這些內部稅賦。
缺乏關稅保護優勢: 雖然政府為了保護本土汽車產業而對進口車課徵較高關稅,但這個保護政策只影響進口車與國產車的價差,並沒有降低國產車本身的成本結構壓力。因此,在與其他同樣在台灣生產的國際品牌(如 Toyota、Nissan)競爭時,納智捷的價格優勢並不明顯,甚至可能因為品牌知名度、產品線較少等因素而顯得較貴。
研發與品牌建立成本: 裕隆集團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自主研發和品牌建立。這些龐大的前期投資和持續的營運成本需要從銷售中回收,也是導致車價較高的因素之一。
個人積分:10410分
文章編號:92433926
個人積分:10406分
文章編號:92434146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