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dd1234 wrote:
連結
蔚來出來也沒幾年
怎麼屌打LUXGEN
我們國家是怎麼了
倒底是輔助了什麼啊
50年過去了,自製的油車一台也沒有,還在玩拼裝車
現在別人電動車都生2台出來了
= = 搞屁啊
如果台灣廠商也能獲得類似的投資跟政府補助,我相信一定做得出來。
2014年11月,蔚来由李斌、刘强东、李想、腾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深刻理解用户的顶尖互联网企业与企业家联合发起创立,并获得淡马锡、百度资本、红杉、厚朴、联想集团、华平、TPG、GIC、IDG、愉悦资本等数十家知名机构投资。 [1]
蔚来是立足全球的初创品牌,已在圣何塞、慕尼黑、伦敦、上海等13地设立了研发、设计、生产和商务机构,汇聚了数千名世界顶级的汽车、软件和用户体验的行业人才。
補貼即將結束!中國「蔚來」、「小鵬」電動車面臨生存挑戰 自由 2018-12-17
中國兩家最大新創車業「小鵬汽車」(Xpeng),和自稱是特斯拉(Tesla)對手的「蔚萊」(Nio)皆在上週推出新乘用車,而兩者約還有不到兩年的時間能接受中國當局補助,加上特斯拉已進入中國市場,外媒認為,這兩家公司正面臨是否能在市場中存活的關鍵時刻。
《CNBC》報導,中國兩家最大新創車業「小鵬汽車」和「蔚萊」,正面臨能否生存於市場的關鍵時刻。蔚萊目前已於紐約上市,其價值達79億美元,和特斯拉一樣瞄準高價市場,該公司並在上週6宣佈,其第2批商用SUV將於2019年6月開始供貨,蔚萊ES6車款的價格為35.8萬人民幣,不含補貼,比特斯拉在中國銷售的車型價格低約40萬。
...
但《CNBC》質疑,在政府補貼結束後,或者在國家影響力較小的地區,中國企業是否能夠生存?中國在2010年開始實施刺激新興產業的補貼計畫,在汽車業中,中央到地方於每輛車上的花費相當於數千美元,並通過取消稅收和放寬獲得車牌限制,鼓勵消費者購買。
另據截至12月11日的Pitchbook數據,今年到目前為止,風險投資者已向中國電動車公司投入約67億美元、去年投資額為48億美元、2016年投資額為24億美元。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也競相加入投資,騰訊是蔚萊的投資者,阿里巴巴則支持小鵬
政策不連貫所造成的虧損我們也遇過
補助的前題是有政策使命的,不是你想怎樣花,就可以隨便花的
我們拿到政府補助,約投資的3分之1(不補助沒人要做)
也是有關節能減碳的
政府說會大力支援,相關部門會當領頭羊採購,並推廣
結果換人做以後,就停了
做十年,虧十年,補助款早在前兩年虧光光了,從開門的第一天就沒賺過錢,還要不斷投錢
要個說法
只有「投資本來就有風險,請業者自行評估」
現在關門收攤了,換來一個教訓
想靠政府補助,政府採購的,千萬別碰
政策一轉彎,錢全打水漂
。。
嚴先生真是想不通,好好的做代工賺錢就好了,幹麻花錢搞自有品牌
閒錢太多阿,弄出個納智捷,不斷砸錢到水裡,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拿納稅錢在丟許願池
幹嘛什麼都要自行研發阿,反正市面上都有,去買技術就好,台灣人看不上自己搞的自有技術
沒有前面的技術儲備,後面怎麼可能搞的出好產品,這道理台灣人是不會聽的啦,
沒有相關的技術能力,也許哪天日本德國美國,心情好,會賣給你
敢用過渡期的產品,要回收一點,不然沒經費,那也是你家的事,你是把消費者當白老鼠逆,
關稅全部降低到零,
政府應該要給消費者用最便宜的價格,用到全世界的好東西
什麼別國有關稅壁壘,干台灣關稅什麼事,台灣產品賣不出去,一定是東西太爛,跟價格無關
台灣汽車工業用30萬人,失業了,干我們什麼事,是你們自己選這行的
反正,手機業垮了,台灣也沒掛,我們可以用三星小米蘋果
紡織業掛了,沒關係,淘寶很便宜的
生技業掛了,沒關係,韓國美國的不錯用
電子業掛了,沒差,我們還有台積電,萬一台積gg了,到時候在說啦,dram也已掛了,沒差,別怕
反正...掛了....世界上還有一堆好東西在等我們去買
什麼,在台灣找不到工作沒有錢,不能買了,不會自己當老闆阿,
東西賣不出去,別國低價競爭,那是老闆的問題,干消費者何事...
反正沒工作沒錢就是政府的錯,跟人民一點關係也沒有,不是嗎!
嚴先生,一路好走,下輩子不要到台灣搞自有品牌了,到韓國,到日本,到美國,到中國,到其他國家
都會比在台灣好搞,養活幾萬個家庭,死後還被酸成這樣,這也是台灣特色了。
kg168 wrote:
嚴先生所講的補助40...(恕刪)
嚴先生 不是沒有搞出東西出來,只是 東西是啥樣子,想要賣天價 才是問題!
光是 油車 就這樣搞了,其實大家並不是不支持自已 國產 呀! 但是 國產 既然是為了自已國民,那為何賣的價格是那價!真的有造福國人嗎? 光是他家產日日上升,就可以知道根本不會有的啦!
我們拿我們的稅金,給他們去研發,結果造出來的車,主要的零件都是外購的! 還搞的不三不四! 最後還想要賣個天價!
這樣企業,我們酸他還不行! 這個世道真的是 有錢人才是王道 ,因為他們可以拿錢去買、網軍、媒體、官員 ,人民就自已認命吧!
傻綠班的鴿
8:17 ━━━━━━━━●━━━ 14:50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kg168 wrote:
嚴先生真是想不通,好好的做代工賺錢就好了,幹麻花錢搞自有品牌
閒錢太多阿,弄出個納智捷,不斷砸錢到水裡,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拿納稅錢在丟許願池
幹嘛什麼都要自行研發阿,反正市面上都有,去買技術就好,台灣人看不上自己搞的自有技術
沒有前面的技術儲備,後面怎麼可能搞的出好產品,這道理台灣人是不會聽的啦,
沒有相關的技術能力,也許哪天日本德國美國,心情好,會賣給你
敢用過渡期的產品,要回收一點,不然沒經費,那也是你家的事,你是把消費者當白老鼠逆,
關稅全部降低到零,
政府應該要給消費者用最便宜的價格,用到全世界的好東西
什麼別國有關稅壁壘,干台灣關稅什麼事,台灣產品賣不出去,一定是東西太爛,跟價格無關
台灣汽車工業用30萬人,失業了,干我們什麼事,是你們自己選這行的
反正,手機業垮了,台灣也沒掛,我們可以用三星小米蘋果
紡織業掛了,沒關係,淘寶很便宜的
生技業掛了,沒關係,韓國美國的不錯用
電子業掛了,沒差,我們還有台積電,萬一台積gg了,到時候在說啦,dram也已掛了,沒差,別怕
反正...掛了....世界上還有一堆好東西在等我們去買
什麼,在台灣找不到工作沒有錢,不能買了,不會自己當老闆阿,
東西賣不出去,別國低價競爭,那是老闆的問題,干消費者何事...
反正沒工作沒錢就是政府的錯,跟人民一點關係也沒有,不是嗎!
嚴先生,一路好走,下輩子不要到台灣搞自有品牌了,到韓國,到日本,到美國,到中國,到其他國家
都會比在台灣好搞,養活幾萬個家庭,死後還被酸成這樣,這也是台灣特色了。
這就是台灣的現況
或許不是台灣人不懂
而是在等對岸來接收
dsdd1234 wrote:
哇咧
你知道拿多少人的錢
來換他們家員工嗎?
就看國人的取捨是甚麼,如果是要跟國際比,那台灣政府的幫助是遠低於我們的對手。
以下是韓國政府對汽車的扶持:
韓國汽車發展為什麼牛過了50年
在韓國汽車工業發展過程中,韓國政府對本國市場和企業給予多方面保護,鼓勵本國汽車出口。從1962—1990年,韓國對汽車工業發展頒布了一系列有關扶植法規政策。與此同時,設置各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限制國外汽車進口,使本國汽車企業免受國外的企業競爭壓力。這並不代表韓國汽車的質量就要差一些,相反,韓國政府狠抓汽車業產品質量,著力改善產品形象。以往在海外市場,韓國汽車在消費者的印象中是價格便宜、質量不高。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公司的產品曾一度被美國汽車公司作為舊車的代用品。為了改變這種形象,提升整體的韓國汽車的形象,韓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韓國政府向汽車科研開發項目提供大量資金,每年投資金額約占其總投資額的12%。再次,為了提高產品質量,韓國政府支持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收購和合併,積極吸引國外先進汽車零部件企業來韓國建廠,建立世界水平的大型零部件專門企業以及建立提高汽車零部件信任度中心,每年對10種零部件進行信任度認證。
另外,全球化的今天,韓國汽車公司的自主策略發生轉變,但並未放棄自主權,他們的一系列發展戰略,是為了更快地加快全球化,也為了韓國的汽車工業加快發展步伐。如現代汽車公司2000年,它允許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參股10%,與國際大公司結成了戰略聯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ar/jr8xxly.html
韓國如何保護自己的汽車工業
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1668/5574/571204.html
上世紀60年代,韓國汽車工業才真正起步。經過30多年的發展,終于成為世界汽車大國。韓國現代汽車公司現在的目標是到2010年成為世界汽車5強。
韓國1967年正式加入GATT。加入GATT為韓國產業結構的替代和升級帶來巨大活力。韓國充分利用加入GATT的這種特定歷史機遇發展了自己。GATT所具有的自由貿易精神,大幅度削減和取消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的規則極大地刺激了韓國產品出口。廣闊的國際活動舞台和相當寬松的金融、投資、貿易和技朮市場為韓國的出口導向提供了諸多方便條件。
韓國“入關”后,根據GATT的要求對關稅進行了調整,減少了非關稅壁壘,對關稅實行了大幅度減免。同時,也根據GATT關于發展中國家的有關例外條款,采取了一定的保護措施。
韓國入關之前即降低了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的產品的關稅。但是對于政府扶持的行業,則保留了高關稅政策和各種非關稅保護措施。例如,為了扶持本國汽車工業,用了20多年時間才把進口汽車關稅降到了較低的水平。韓國政府直到1987年對進口轎車還加收60%的關稅。后來,韓國汽車逐步成長起來之后,也是為了加入WTO,韓國政府才大幅降低關稅,到1994年減低為10%,到1995年正式加入WTO時,關稅已經降低為8%。這個過程中,韓國同時采取了多種非關稅保護措施,主要包括:鼓勵使用國產車,對進入汽車行業的外資予以限制,通過立法限制外國汽車進口,通過制定嚴格的技朮標准限制進口車車型,通過課征高額消費稅限制進口轎車的使用。
1995年,韓國作為創始成員國加入WTO。此前,韓國與有關國家進行了長達8年的談判,才在關稅、反傾銷、緊急進口限制等方面爭取到了較有利于韓國的條款。
避免不了的是,韓國為了保護自己的汽車工業與其他國家也出現過汽車貿易爭端。1997年韓美間的汽車大戰,美國曾試圖動用"超級301"條款逼迫韓國向美國開放汽車市場。2001年初,美國指出,汽車交易是影響韓美正常貿易關系的最大障礙,美將視情況決定是否對韓國汽車采取進口限制措施。韓國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現代汽車公司為了緩解兩國之間的摩擦,避免美國發動汽車進口限制措施,保障本公司汽車的對美出口,提出進口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的汽車,并通過本公司的銷售渠道在國內銷售,把一部分進口汽車出租給國內出租車公司和個體出租車業主。
韓國人強烈的國貨觀念是韓國汽車業發展和保護的巨大動力。同時,韓國汽車企業自強不息的努力也贏得了人們的支持。
盡管民族精神始終是韓國汽車業發展和保護的巨大動力,但民族精神并不是虛無的。假如韓國汽車沒有良好的性價比,民族精神是不可能持久的。透過表面,某種程度上,民族精神與市場經濟原則是緊密相關的。
韓國上至總統,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以乘坐國產車為榮,顯然這與韓國人強烈的民族自尊感是分不開的。
大陸電動車發展現狀,可以從11:30 開始看起。
57爆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