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所有"的小黃都是不好的!
最起碼會有幾個像樓主這樣有"自覺"的小黃駕駛啊!
所以應該說:99.99%的小黃駕駛是不好的!
這樣才"公允"!
就先不談我們在路上看到10台小黃,會有11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問題了,
也不用拿UBER出來比!
多年前,因工作的關係,南北往返,需要常常搭一段路的小黃,
這段路同時有很多違規的"白牌車"出來攬客,
不要比"價格",就比駕駛的"道安觀念"及"遵守交通",
"白牌車"駕駛就比小黃駕駛要強太多了!
每次坐上小黃,司機"搶道"."硬切"."隨意變換車道(不打方向燈)"....
好像不做這些動作,就不是小黃駕駛了!....
所以說台灣的"交通之瘤",小黃是當之無愧的!.....
我無論騎車或是開車,都會不斷的提醒自己,離小黃遠一點,
尤其是不要開在小黃後面,不然他隨時會"急煞"停車載客的!...
先進國家對於小黃...職業駕駛, 須負擔更高的規費(車牌年費, 行照, 驗車, 保險, 體檢, 停車...),
違規罰金比較重, 計點比較嚴格, 有嚴格的淘汰制度.
台灣反倒對於小黃過度放任, 牌照稅燃料稅減免, 公立停車場免費停車, 現在還多了個購車補助
油價高時還來個燃油補助.
隨處占地排班, 紅線也排, 黃線也排... 反倒是政府劃設的計程車排班區經常乏人問津.
說真的政府也該負70%的責任, 沒有確實總量管制, 也沒有淘汰不適任駕駛,
而且詭異的制度讓駕駛不得不靠車行, 加入車隊 才能取得"熱門地點排班資格".
中國不喜歡Uber, 所以他們把Uber的精隨學起來後趕走, 只剩下滴滴打車.
東南亞不喜歡Uber, 所以Grab併購Uber東南亞業務.
歐美國家有網約車專法, Uber等...網約車在機場,車站等...有專屬的上下車區.
連一向保守傳統的日本, 也在為了2020東京奧運準備, 在推叫車App了.
Uber的優勢是
1. 司機有良民證, 沒有前科.
2. 目前採用"租賃車代顧駕駛"制, 所以至少有職業駕照, 商業保險 及靠行, 門檻已明顯提高, 兼職應該大幅減少, 不會像剛進來台灣時身邊有業務人員居然拿公司車去登記, 跑業務順便賺外快.
3. App計費, 路線,里程,時間很明白. 乘客不用怕被亂繞路, 若被投訴司機也有憑據可以拿app紀錄說明.
4. 到達目的地直接下車走人, 有互評機制, 司機不敢亂來, 乘客也不敢脫序.
5. 方便國外觀光客, 商務客, 只要會用google map, 都能輕易叫車,找到車, 讓司機知道目的地, 不用準備當地貨幣與零錢.
6. App派車, 路邊不會有一堆車佔地怠速吹冷氣看電視划手機排班等客人, 從事Uber司機的朋友說經常是無縫接軌,乘客還沒下車下一單就派來了.
台灣某大車隊的App, 做廣告最積極, 功能到目前仍很難用,
首先, 我要去的目的地是某高鐵站, 居然不能直接輸入高鐵站, 而是要先去找它的地址!!
此外每次選擇搭多元(剛發牌沒幾年,車款較新, 司機較有熱誠), 轉圈圈轉半天不是App閃退就是跳出現在找不到多元,
直接改派一般小黃.
再者叫車時選擇使用信用卡, 到達目的地後, 仍要提醒司機有綁信用卡, 接著等待司機把錶按停,
把錶上金額輸入系統, 這時車頭枕螢幕上才會顯示金額, 要先按下確定, 再點選手機上相關項目完成付款.
經常市區不知道是系統慢還是網路雍塞, 整個流程要3~4分鐘.
到外縣市出差, 路招或是在高鐵站排班的, 明明車內外廣告都寫歡迎使用信用卡, 悠遊卡, 可是弔詭的是問10台有九台跟你說 啊~我忘了開機, 啊~ 沒有簽單了付現好嗎?! 明明車機就是開著的, 不像早期還有另一台刷卡機, 就是不願輸入車資,收信用卡.
這也是我新加坡同事來台出差經常抱怨的...他還看得懂中文... 你叫那些無法用中文溝通的老外如何溝通?!
回過頭來說, 我現在去中國出差用 滴滴打車,
車型一堆可以選, 無論是要預約叫車還是在不知地點的路邊, 只要輸入目的地或是拉動地圖上的pin確認位置,
之後後直接綁定微信或是支付寶付款, 下車也是到達目的地直接下車就好,
不用在那裏掏錢, 找錢, 怕找錯沒錢找或是拿一堆零錢.
前幾天去越南出差, 用Grab 大部分司機無法用英文溝通, 但是自己選好車型...從機車到高級車都有,
app還能自動把英文,中文與越南文翻譯, 可以直接傳訊息與司機溝通,
自從有了Grab都不用怕被傳統司機亂繞路,亂收費, 趁亂拿走多一個零的紙鈔...
也是綁定台灣信用卡, 到達後直接關門走人, 幾秒鐘後app會跳出金額明細, 幾分鐘後台灣信用卡的刷卡簡訊就傳來了.
回到科技島國台灣...不好意思, 自己去路邊找排班點搭車, 然後祈禱遇到中規中矩的司機... 並準備足夠的零錢.
沒錯, 傳統計程車仍有存在的必要, 對於一些不會用新科技的老人而言, 有的是時間可以慢慢攔車,
不過政府實在應妥善管理, 積極輔導, 幫助產業轉型, 對整個交通, 台灣的外貿,商旅 都有幫助.
傳統計程車考照與篩選方式已經不能確實掌握適任駕駛....
職業駕照?! 難道一般駕照技術會比較差?! 很多小黃司機開車習慣也很差啊, 自排當手排亂打檔, 開車頓萊頓去, 還給你空檔滑行,
營業登記...啊你去考地標幹嘛/! 都已經GPS & App滿街跑的時代了,
司機路不熟可以靠新科技, 最怕不會用或是不懂裝懂自己以為知道在哪裡, 亂繞路.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Hans Cheng wrote:雖然不該一干子打翻一...(恕刪)
Uber的優勢是
1. 司機有良民證, 沒有前科.
那可不一定
但是立法者為「為鼓勵違法者改過向善,對於侵害社會法益,而其情節輕微,應不予記載於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故訂定核發條例第6條:「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應以書面為之;明確記載有無刑事案件紀錄。但下列各款刑事案件紀錄,不予記載:
一、合於少年事件處理法第八十三條之一第一項規定者。
二、受緩刑之宣告,未經撤銷者。
三、受拘役、罰金之宣告者。
四、受免刑之判決者。
五、經免除其刑之執行者。
六、法律已廢除其刑罰者。
七、經易科罰金或依刑法第四十一條第二項之規定易服社會勞動執行完畢,五年內未再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102年1月16日修正)
3. App計費, 路線,里程,時間很明白. 乘客不用怕被亂繞路, 若被投訴司機也有憑據可以拿app紀錄說明.
4. 到達目的地直接下車走人, 有互評機制, 司機不敢亂來, 乘客也不敢脫序.
5. 方便國外觀光客, 商務客, 只要會用google map, 都能輕易叫車,找到車, 讓司機知道目的地, 不用準備當地貨幣與零錢.
6. App派車, 路邊不會有一堆車佔地怠速吹冷氣看電視划手機排班等客人, 從事Uber司機的朋友說經常是無縫接軌,乘客還沒下車下一單就派來了.
以上你說的網路叫車APP都有,不是Uber獨有。
台灣某大車隊的App, 做廣告最積極, 功能到目前仍很難用,
首先, 我要去的目的地是某高鐵站, 居然不能直接輸入高鐵站, 而是要先去找它的地址!!
此外每次選擇搭多元(剛發牌沒幾年,車款較新, 司機較有熱誠), 轉圈圈轉半天不是App閃退就是跳出現在找不到多元,
直接改派一般小黃.
個別APP不予置評。
再者叫車時選擇使用信用卡, 到達目的地後, 仍要提醒司機有綁信用卡, 接著等待司機把錶按停,
把錶上金額輸入系統, 這時車頭枕螢幕上才會顯示金額, 要先按下確定, 再點選手機上相關項目完成付款.
經常市區不知道是系統慢還是網路雍塞, 整個流程要3~4分鐘.
你可以先提醒司機有綁信用卡阿,正常到達時輸入金額到付款完成不超過30秒,哪來的3~4分鐘.
到外縣市出差, 路招或是在高鐵站排班的, 明明車內外廣告都寫歡迎使用信用卡, 悠遊卡, 可是弔詭的是問10台有九台跟你說 啊~我忘了開機, 啊~ 沒有簽單了付現好嗎?! 明明車機就是開著的, 不像早期還有另一台刷卡機, 就是不願輸入車資,收信用卡.
這也是我新加坡同事來台出差經常抱怨的...他還看得懂中文... 你叫那些無法用中文溝通的老外如何溝通?!
現在還敢拒絕刷卡的司機心臟要很大顆,被回報是會被叫回去上課加上停派case的.
回到科技島國台灣...不好意思, 自己去路邊找排班點搭車, 然後祈禱遇到中規中矩的司機... 並準備足夠的零錢.
都會網路叫車了,還要自己去路邊找排班點搭車?
ps小弟93年開公車的時候有些恩客的子女在北市交通局留言板說我對於長者搭車非常友善(公司記功又多賺了獎金😁)期待能嚴格制訂對職業登記證的要求!跳表或喊價也是當地政府要不要展現公權力的問題(台北市區跑台北市區沒聽過喊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