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氣燃料交通工具會變成主流嗎?

澳洲國土大部分是沙漠,澳洲已經打算在沙漠上大量設置太陽能板,利用光電產製綠氫,裝罐後輸出至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亞洲國家。台灣當然也可以自行設置太陽能板來產氫,但台灣的日照還不夠充足。如果未來氫氣的進口成本可以降低,台灣以前是進口天然氣,以後可改進口氫氣。氫氣的儲存確實有安全疑慮,但科技的進步速度也很快,所以未來應該也不是問題。
sogo5370
用化學基載在大量運輸當然可以,但現在在討論的是用在車上,能相提並論?
briangwang
Cavendish Lab的發文從一開始就講「澳洲」,內文也提到日本和韓國,特別是「以前是進口天然氣,以後可改進口氫氣」,我是根據這篇文的下面留言,也許您誤會了
看加氫站能不能普及?今年台灣會建立二個加氫站都在南部,業者也會引進氫能卡車,發展還在初期階段。
briangwang
只可惜那兩套加氫站的技術選擇都不太正確….
Tracy k wrote:
除非有新型製氫氣的方法,
否則氫氣不會變成主流的,

目前氫氣主要來源
1:石油工業的副產品,
2:水電解,

方式1,
既然都要取代傳統燃油,
從石油工業取得氫氣,
沒有達到減碳的目的

方式2,
用電力電解水,
何不乾脆直接使用電力?
為何要多一層轉換,更多損耗?


第一種的來源不是很精準
是有部分的氫氣是工業副產品
但佔比也不高
主要還是天然氣製氫的工廠
即是為產氫氣的氫氣工業
所謂的工業副產品例如苯乙烯工廠
為了生產苯乙烯時有脫氫反應
所以苯乙烯是主產品,粗氫氣是副差品

至於水電解
以氫氣規模來說1/100都不到
根本不能算是氫氣主要的來源

而第一種的氫氣工廠若能搭配CCS(或CCU)
則可以大量的減少碳排放
要搜集每一個交通載具的CO2排放
還不如採集中在一個大型源頭(氫氣工廠)來收集CO2排放

只是搜集CO2事小
能否真的大量打到地底而安全的儲存是未知
這應該是台灣第一胎上路到家用氫能車 Toyota Mirai?


https://www.moto7.net/2023/03/toyota-mirai-carlink-3.html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