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仍在觀望中的等等黨,2022 無疑是值得關註的一年。隨著產業的進步和成熟,新一輪的技術叠代號角已經吹響,產品端不論對於新老選手,2022 都是一個象征換代的節點。本篇中我們也會把 2022 年即將到來的重磅新能源車做一個匯總。
一線豪華品牌:市場 2.0 時代的 1.0 車型
電動化轉型這件事在傳統車企陣營中說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行動上大家最近這兩年才開始有真動作。大眾、現代、起亞、福特為首的幾家已經把第一批原生純電平臺的車型投入了市場,不過在特斯拉大舉擴張、新勢力步步為營的當下,其實豪華品牌才是危機感最重的一方。在前幾款兼容平臺或者油改電車型的市場不及預期之後,BBA 意識到了自己原先的品牌價值在電動化時代並不能無縫傳承,到了新領域就要按新領域的玩法和價值觀來才行。於是 BBA 也痛定思痛陸續拿出了原生的純電車型,而 2022 年恰好是這些車型在中國登陸的時間點。
奔馳:寄予厚望的 EQE
奔馳今年的種子選手是 EQE,奔馳的官方描述裏把這款新車稱作「短一號的 EQS」。這臺發布於去年慕尼黑車展,基於奔馳 EVA 2.0 平臺的中大型純電轎車,擁有和旗艦 EQS 大同小異的外觀和內飾設計,尺寸上 EQE 甚至擁有與 EQS 相同的 1,512 mm 車高和更寬的 1,961 mm 車寬,軸距也達到了 3,120 mm。奔馳 EQE

純電平臺下的「四輪四角」讓 EQE 相比現款的奔馳 E 級肩部空間寬出 27 mm,座艙空間長了 80 mm,座椅高了 65 mm,並且旗艦 EQS 上的大角度後輪轉向、寬度達 141 cm 且具備 24 G 運行內存,三屏車機 Hyperscreen 在 EQE 上也可選裝。
在 90 度可用容量的 811 三元鋰電池以及低風阻設計的加持下,EQE 長續航車型的 WLTP 續航可達 660 km。作為對比,CLTC 續航 675 km 的特斯拉 Model 3 高性能版 WLTP 續航為 547 km。
但 EQE 最重要的信息在於,這臺車國內市場的版本將在北京奔馳進行本土化生產,時間點在 2022 年年中。而國產也意味著 EQE 在價格上有一定的想象空間。國產 EQE 與進口 EQS 的高低搭配策略與特斯拉 Model S 加 Model 3 在國內的銷售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最終的市場表現如何依然要看奔馳在 EQE 定價上的魄力。
奔馳 EQE SUV

EQE 之後奔馳還準備了後手,空間更大的 EQE SUV 車型今年晚些時候也將發布,並且國內市場版本也將國產。
寶馬:兩臺進口,一臺國產
寶馬新能源的 2022 年驚喜值稍低,今年將引入國內的三款新車為 i4、i7 和純電 3 系。讓人比較遺憾的部分在於這三款車都不是原生純電平臺,好在寶馬兼容平臺車型的產品力仍在良好水平,在價格合適的前提下仍然有一定市場。
純電 3 系大概率會使用和 iX3 同款的三電配置,80 度電池和小 300 馬力的後驅電機作為主銷車型問題不大,而價格方面很有希望比 iX3 繼續下探,入門車型來到 25 到 30 萬之間。
寶馬三系純電

但「價格合適」對於進口的 i4 和 i7 顯然就不適用了,其中 i4 主推的 M50 高性能車型是寶馬第一款純電 M 車型,其零百加速時間小於 4 秒,後橋配備空懸,有升級過的高性能剎車系統以及防傾桿,在駕駛體驗上理應有不俗的表現。
寶馬 i4 M50

i7 作為今年寶馬的旗艦純電轎車目前透露出來的信息並不多,但可以預計的是 i7 也將搭載與 iX 接近的高性能電驅系統以及超過 100 kWh 的大電池,而車內的亮點則在於後排分辨率達到 7,680 × 2,160 的懸浮大屏。
寶馬 i7

此外,去年發布的 iX 車型在國內已經開始交付,全新的內外設計、無框車門讓這款旗艦 SUV 格外有辨識度,四輪轉向、空氣懸架、電吸門、碳纖維車身、超過 110 kWh 的大電池等高階配置也讓 iX 在與競品們的對位上底氣十足。
寶馬 iX

在 Model X 難產缺席的時間裏,iX 也將是國內能買到的牌子最大、價格最貴以及續航最長的豪華純電 SUV。
奧迪:已有車型先進來,全新產品再等等
奧迪今年的新能源車產品線分高低兩路走,高端產品進度較晚,國內的主要任務是引進已有車型。e-tron 系列定位最高的 e-tron GT 國內將於今年上市,這款與 Taycan 同為 J1 平臺的轎跑車型性能上稍遜於 Taycan,電池容量與前者保持一致,價格也比 Taycan 要便宜。
奧迪 e-tron GT

除了高性能轎跑,今年 Q6 e-tron 和 Q4 e-tron 也將分別在南北大眾國產上市。兩款車均基於大眾集團的 MEB 平臺,可以看做是大眾 ID.6 和 ID.4 的奧迪升級版,或者更通俗一些,就是 Q7 和途銳、Q5 和途觀的區別。
奧迪 Q4 e-tron

海外的三電配置方面,奧迪 Q4 e-tron 與大眾 ID.4 車型保持一致,頂配車型搭載超過 80 度的電池以及前異步後永磁的雙電機動力系統,最大功率 220 kW,零百加速 6 秒出頭,並且配備 CDC 電控減震。
Q5 e-tron 和 ID.6 系列一樣,目前屬於中國市場的特供三排座車型,除了空間更大以外,其余配置幾乎和 Q4 e-tron 一致。
目前 Q5 e-tron 預售價為 40 到 50 萬,尺寸小一號的 Q4 e-tron 定價會更低,預計價格區間會在 33 到 43 萬左右。考慮到目前國內純電 SUV 的市場情況,Q4 e-tron 和 Q5 e-tron 的定價屬實幾分尷尬,在 2022 年 30 萬往上的區間裏競爭力確實有些平庸。
奧迪今年的後手則是出自更高級別 PPE 純電平臺的 A6 e-tron 和 Q6 e-tron,前者的概念車已在去年亮相。對應新車的國產項目 E6L 也在網絡上曝光,入門車型為單電機後驅,將搭載 83 kWh 的電池,預計續航 550 km,四驅版車型將配備 100 kWh 電池,零百加速為 5.7 秒。
奧迪 A6 e-tron

這兩款新車也恰似奔馳 EQE 與 EQE SUV 的雙車計劃,但大眾 PPE 平臺會采用 800 V 電氣架構,技術上更勝一籌。
小結:
2022 年 BBA 在國內新能源市場的動作開始加速,奔馳與奧迪均有 C 級純電平臺車型的國產計劃,並且進度上幾乎與海外市場同步,寶馬也在今年引入了多款純電動新車並且國產了純電 3 系。從產品端來看,奔馳 EQE、奧迪 A6 e-tron 以及寶馬 iX 這些新品相比以往主要的不同在於脫離已有燃油車型開發,在設計上擺脫了油改電的觀感。基於純電平臺開發以後,BBA 在車輛的電動化和空間設計上也拿出了相對不錯的成績,甚至和新造車相比也不落下風。例如在大電池和低風阻設計下,奔馳 EQE 660 km 的 WLTP 續航超過了 100 度電的蔚來 ET7 和小鵬 P7 超長續航版。
但是在智能化方面 BBA 目前仍沒有大幅度的改善,在輔助駕駛硬件上這些新車基本落後 2022 年的新勢力接近一代,無一搭載激光雷達或是環視視覺系統。而智能座艙這塊屬於傳統車企的老短板在這些新車上也依然只見硬件上的進步。
因此國內市場一線豪華品牌的 2022 年雖然相比之前邁入了新階段,但帶來的產品屬於市場 2.0 時代的 1.0 車型,在品牌價值無法延續,智能化不占優的情況下,對於新用戶的吸引力不足,高水準的機械素質和整車品質帶來的溢價也相對有限,所以定價依舊會是決定市場表現的核心環節。
特斯拉:
2022 年特斯拉雖然沒有新車發布,但特斯拉對於在售車型的各種改進一直不曾停下,今年的 Model 3/Y 車型也會繼續這樣的進程。4680 電芯一體式電池包

根據目前的情況,4680 電芯國產還需要一段時間,今年 Model 3/Y 的改進可能會包括前壓鑄車身以及一些工程細節上的優化,對於消費者的感知並不會很大。
Model Y 前壓鑄車身

此外改款 Model S/X 原計劃今年第一季度開始國內交付,屆時交付的這兩款新車會是此前在臺灣亮相的進一步小改款,隨著這兩臺車的加入,iX、EQS、e-tron GT、Taycan 等豪華品牌的新能源旗艦在 2022 年的國內百萬級的市場將開展新一輪的市場爭奪戰。
換新尾燈與充電口的 Model S

身為國產車型的凱迪拉克 Lyriq 目前預售價為 43.97 萬,CLTC 650 km 續航、後驅 255 kW 的車型將於年中開始交付,它將面對的主要競品將是蔚來 ES8。
凱迪拉克 Lyriq

大眾今年國內市場的新車預計為 ID.5,即 ID.4 的溜背車型,除了造型其余變化很小。值得關註的是 3 月 9 日大眾將正式發布大家期待已久的純電 MPV 車型 ID.BUZZ。
大眾 ID.BUZZ

相比其余純電 MPV,大眾 ID.BUZZ 的個性化標簽和時尚屬性比較鮮明,新車作為 MEB 平臺下最特別的一款車產品參數上其實與其他 MEB 車型沒有多少核心區別,真正的關註點在於 ID.BUZZ 最終的量產版外觀內飾能有概念車的什麽水平,以及是否引入國產和最終定價。
日系在 2022 年依然表現平平。
日產 Ariya 將於下半年引進國內市場,這臺 160 kW 的前驅純電 SUV 在產品上依然是秉承日產當下舒適經濟的理念,續航方面有望達到 600 km,預計售價雖然沒有透露,但根據車型大小可以猜測它的售價大概在樓蘭與逍客之間。日產 Ariya

本田 e:NS1 和 e:NP1

本田 e:NS1 和 e:NP1作為全新的緊湊型純電 SUV 會在今年一季度上市,新車續航 510 km,整體給人的感覺也是除了外觀比較特表,其余產品點都比較傳統。
豐田 bz4X

豐田今年也會有 bz4X 上市,這臺純電中型 SUV 的最大 WLTC 續航可達 500 km 以上,豐田表示新車基於 e-TNGA 平臺,會提供 4 驅版本。
國內新勢力:
新勢力三強在今年都將迎來全新車型,從目前的信息來看,基本都是不懼對位的拳頭產品。在特斯拉正式宣布 2022 年不會發布新車以後,這幾款新車的關註度也得到了進一步鞏固。蔚來:三駕齊驅
2022 年蔚來將上市三款新車,已經亮相的有 ET7 和 ET5,還剩下一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 ES7。蔚來 ET7

已發布的 ET5 和 ET7 采用了相同的新一代輔助駕駛硬件和座艙硬件,主要內容為:
1 枚圖達通 Falcon 激光雷達
7 個 800 萬像素攝像頭組成的環視視覺系統
4 顆英偉達 Orin X 芯片組成的輔助駕駛計算平臺
搭載驍龍 SA8155 芯片的智能座艙系統
除此之外還這兩臺新車還都配備了分辨率 1,728 × 1,888 的 OLED 中控屏、UWB 鑰匙、23 揚聲器的杜比音響系統。
蔚來 ET5

在兩款存在高低定位差的車型上搭載上述相同配置以後,不難看出蔚來在這代的新車的規劃上有減少底層系統分支以及增加規模化效應的考量,所以接下來同為 NT2.0 平臺的蔚來 ES7 大概率也會用上相同的輔助駕駛以及座艙硬件。兩臺車在三電上也會采用相似的配置。
2 月 15 日,在蔚來官方的活動中確定 ES7 將於 4 月發布,新車定位為 5 座中大型 SUV,取向上以舒適為主。
蔚來 ES7

簡單來說,ES7 很有可能就是 ET7 的 SUV 版本,兩者之間的關系也可以參考 Model Y 和 Model 3,兩臺車的差異主要在於外觀以及空間。價格方面,考慮到 ES7 定位在 ES6 和 ES8 之間,其售價可以參考 ET7,起售價或許會在 40 萬之上。
根據蔚來官方的信息,ET7 將於 3 月底開始交付,第二臺車 ET5 將於第三季度交付,還未發布的 ES7 從時間和預熱節奏來看預計會在北京車展亮相,年內緊隨 ET5 交付。
理想:全尺寸旗艦
理想 2022 年的重頭戲是代號為 X01 的新車型。X01 的定位是一臺比理想 ONE 更大的全尺寸 SUV,動力系統仍將采用增程形式,作為理想汽車的旗艦車型,X01 的主打人群仍為家庭用戶。
產品定位更高的 X01 相較於理想 ONE 將有全方位的配置提升,輔助駕駛方面,去年理想汽車港股上市招股書中有這樣一行字:從 2022 年開始,我們所有的新車型都將標配與 L4 級自動駕駛兼容的必要硬件。
2022 年發布的 X01 自然在描述條件之內,在目前網傳的消息中,X01 將搭載禾塞激光雷達與英偉達 Orin X 芯片。
另外根據理想汽車在 2021Q3 財報會議公布的信息,X01 將於今年第二季度正式發布,第三季度交付,並且新車上的高階輔助駕駛功能仍為標配。與智能相關的另一環節——X01 的智能座艙也將進行升級叠代,除去搭配更高性能格的車機芯片之外,新車的座艙交互也會有進一步拓展。
X01 諜照

雙叉臂、空氣懸架、新增程器等配置也是 X01 此次的升級內容,還沒有公開的環節裏也會有很多類似的升級。
在定位更高、配置更高的情況下,X01 新車的售價也將比理想 ONE 有所上探。根據現有信息的推測,X01 大概會在 40 到 50 萬的售價區間。
小鵬:G9
小鵬 2021 年的新車 P5 和 G3i 都是基於 David 平臺,主要還是在 20 萬及以下的市場,在這個定位之下車輛各方面的升級還是有些限製,不少打算買小鵬新車的等等黨們也因此沒在去年下手。2022 年小鵬的新車都是基於中大型車的 Edward 平臺,所以平臺封印解除以後的新車能力也會有更大的進步。在去年廣州車展上亮相的 G9 是小鵬今年的頭牌產品,新車將搭載小鵬 XPILOT 4.0 輔助駕駛,在車輛的正前方配備兩顆速騰聚創的激光雷達,視覺系統上也采用了更高分辨率的攝像頭,並且也采用了英偉達 Orin X 計算芯片。硬件全面升級後的輔助駕駛能力值得期待。

根據此前的諜照,G9 很可能將引入三屏設計,即副駕增加娛樂屏,在更高性能的車機芯片加持下 G9 的智能座艙體驗也將是此次的亮點。
除了智能化以外,此次 G9 在三電和「車」的環節也做了不小的升級。全新的 800 V 電氣平臺帶來了更快的補能充電速度,用上 SiC Mosfet 的電控系統也會有更好的能耗控製,新車的續航在同級別車型裏相信會有不錯的數據表現。作為目前小鵬產品線中定位最高的中大型 SUV,G9 此次還提供了空氣懸架。
關於 G9 的定價,根據小鵬在此前投資者活動中的信息,小鵬今年的產品價格區間將上探到 40 萬,這基本上暗示了 G9 頂配車型的價格位置,北京車展上官方很可能公布價格信息,G9 會在今年的第三季度交付。
小結:
新勢力三強今年在重點新品上已經開始出現一定的同質化升級,比如 ES7、X01、G9 全都搭載激光雷達,全都采用 SA8155 座艙芯片,都采用英偉達 Orin X 智能駕駛芯片,全都采用更高規格的視覺感知系統,旨在實現城市街道級的按導航輔助駕駛。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蔚來、小鵬、理想在今年的新品上都規劃了高端車型,小鵬和理想更是開拓了品牌更高價格區間的市場。過去一段時間裏國內相對高價的新能源車型憑借更完善的綜合體驗,更能獲得資金充裕的嘗鮮用戶的青睞。在今年,杠桿市場上端的拐點到底在哪,通過 ET7、X01 和 G9 的市場表現或許能略探一二。
自主品牌:各有所長亦各自精彩
2022 年是自主品牌新能源大放異彩的又一年,經歷市場滲透加速的 2021 年以後,各家在不同路線上的嘗試也變得逐漸大膽和果斷,聯名造車、上探高端、個性化標簽、差異化以及錯位競爭的思路變得更加普及,而且在主線技能三電與智能化上也開始對標新勢力。華為系陣容
阿爾法 S 華為 HI 版

阿爾法 S 華為 HI 版車型是華系軍團裏的先發選手,產品上這臺車的三激光雷達、高分辨率環視視覺系統以及高 400 TOPS 的算力無一不是耀眼參數,已經亮相過的城市按導航輔助駕駛以及高階自動泊車也用實際行動展示了這套系統的能力。搭載車規版麒麟 990 芯片的定製版鴻蒙車機在語音、生態等方面也可圈可點。
HI 版車型還采用了華為的三電系統,前異步後感應電機的搭配下最大功率達到了驚人的 473 kW,零百加速為 3.5 秒,750 V 快充也提供了相當不錯的補能速度。根據此前的信息,去年底阿爾法 S 華為 HI 車型已經對內實現了小規模交付,面向消費者的交付預計會在一季度進行。
阿維塔 11

另一款有著華為方案加持的車型是阿維塔 11,這臺由長安、華為、寧德時代三者聯手打造的純電 SUV,CLTC 純電續航將超過 700 km,零百加速小於 4 秒,官方公布的大於 200 kW 的充電速度也在暗示著車輛將具備高壓電氣平臺。
華為 ADS 輔助駕駛在阿維塔 11 上也如期出現,三激光雷達和環視視覺系統的配置已經確認。目前綜合來看,阿維塔 11 也是一款在三電和智能化方面具有不俗競爭力的車型,而且車輛的造車設計比較出彩,2022 年第三季度交付的時間點和 X01、G9 等熱門車型也趕在了同一趟,在傳統品牌中阿維塔 11 算是最有黑馬勢頭的一款。
AITO 問界 M5

另一個華系熱門產品是 AITO 問界 M5,與其余華系車型有所不同的地方在於問界 M5 是一款增程產品,40 度的電池提供了 WLTC 150 km 的純電續航,四驅車型采用了增程產品中少有前異步後永磁的雙電機搭配,頂配車型的零百加速為 4.4 秒。
問界 M5 後驅車型 25 萬,四驅車型 28.6 萬的售價也相對合理,作為賽力斯 SF5 的替代產品,華為對問界 M5 的內外設計做了幾乎所有力所能及的修繕,並且換上了鴻蒙車機系統和華為音響系統,觀感和座艙體驗有著大幅提升,整臺車最大的遺憾在於受限於 SF5 較老的電子電氣架構沒能搭載華為的高階輔助駕駛。
即便如此,憑借增程車無裏程焦慮的特性和相對親民的價格,問界 M5 很有可能成為華系軍團裏最走量的那臺。
自主老牌勁旅
吉利、長城、長安、奇瑞、東風、比亞迪、上汽、廣汽等國內老牌自主品牌在 2022 年的新能源產品可謂百花齊放。
吉利今年的另一大看點是搭載「雷神動力」全新混動系統的產品上市,該混動系統包括 HEV、PHEV 以及 REEV(增程)三種類型,高能效內燃機和 3 檔直驅是主要亮點,如此動力系統搭配走量的熱門車型自然是錦上添花之作。說到混動,國內多家企業的雙電機混聯混動系統(可以理解為帶直驅的增程)已經在 2021 年亮相,不止吉利雷神動力,例如比亞迪 DM-i、長城檸檬 DHT、奇瑞鯤鵬 DHT 都采用了這一思路的混動系統。
從綜合技術特性來說,這一類混動系統擁有更好的低速能耗,並且低電狀態下的行駛品質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對於電池的依賴更小,既可以做 HEV 也可以做 PHEV。
歷經技術發布以後,大家產品在 2022 年也將迎來市場投放,對應的熱門車型還有:星越 L 雷神 HiX、漢 DM-i、H6 PHEV、瑞虎 8 PLUS 鯤鵬 e+ 等等。
星越 L HiX

漢 DM-i

HAVAL H6 PHEV

瑞虎 8 PLUS 鯤鵬 e+

吉利在去年公布極氪新能源品牌並發布極氪 001 以後,極氪今年也將發布第二款車型,根據官方預告極氪的第二款車將是一款具備高階輔助駕駛的 MPV 車型。

此前極氪 001 在集團的內部代號是 DC1E,而這次的第二款車代號為 EF1E,目前傳聞將命名為極氪 002。這臺新車與極氪 001 同出自 SEA 平臺,尺寸為中大型,將在杭州灣工廠生產。
極氪 002 諜照

所以極氪 001 上的大電池、雙叉臂、空氣懸架等內容很有可能會在這臺 MPV 上再度出現。而根據進一步的爆料消息,新車會有電動側滑門,而且可能會發布增程版本。
嵐圖夢想家 MPV 今年也會迎來交付,嵐圖 FREE 純電增程雙車型的策略在這款車上得到了延續,增程版車型的動力配置與嵐圖 FREE 相似,雙電機車型最大 390 kW 的功率在 MPV 界非常罕見,放在這臺車長 5 米 3,軸距 3 米 2 的車型上可謂力大磚飛。價格方面目前嵐圖還未正式透露,北京車展上預計會有公布,而新車的交付時間在今年年中。
嵐圖夢想家

長城和長安在 2022 年也有大動作,兩家將分別量產交付沙龍機甲龍和代號為 C385 的純電車型。
其中機甲龍作為長城純電產品線的金字塔產品在整體配置上非常誇張,搭載 115 kWh 的電池、800V 電氣架構、總功率 400 kW 的雙電機電驅系統、4 激光雷達、400 TOPS 華為 MDC 計算平臺,而輔助駕駛軟件部分據悉采用了 Momenta 的方案。
沙龍機甲龍

長安 C385 作為長安首款純電平臺車型目前公布的數據不多,但官方透露的信息可以猜到它將是一款搭載長安最新三電技術的 B 級轎車,並且在座艙和輔助駕駛方面會有一定亮點。
長安 C385

比亞迪今年的純電領域有熱銷車型的改款升級也有新系列亮相。改款漢 EV 和唐 EV 此前已經亮相工信部,改款車型換了新款的前臉,其中唐 EV 續航提升明顯,單電機版本工況續航提升至 700 km,雙電機版本續航也到 615 km。
2022 款唐 EV

而新產品方面今年比亞迪代號為「海豹」的車型可能在廣州車展亮相,該車為去年 Ocean-X 概念車的量產版,將采用比亞迪全新一代純電平臺,有望實現入門後驅並搭載雙叉臂前懸架。
比亞迪海豹諜照

小結:
相比海外傳統車企,中國本土品牌在新能源轉型方面走得要更快一步,不難看出各家的產品線在新能源時代都在做產品上探,不少新車都落在 20 甚至 30 萬以上的價格區間。而自主品牌一貫的高配置在電動化時代也沒落下,其中以高規格的三電與底盤配置為主,智能化方面相對較弱,但頭部自主品牌對於智能化的重視程度也與日俱增,激光雷達、高階輔助駕駛已經開始出現在 2022 自主品牌的新車當中,不再是新造車企業獨占。自主品牌 2022 年的新車湧入將給市場帶來更多的選擇,雙電機混動產品對於無充電條件或者限牌驅動的原燃油車置換用戶有著很大的吸引力,這些平價車型將大幅加速 20 萬以下新能源的滲透進程。
寫在最後:
看到這裏,對於 2022 年新能源市場的新車你應當已經有了一些印象,可以說今年是大批新車湧入市場的一年, 但賽道上的玩家已經有了明顯的先後。以新造車三強為首的企業在今年已經是行業內的榜樣選手,新產品名聲在外的同時大家也向更前沿的智能化發起了新的沖擊。
傳統車企裏轉型較快的幾家今年也拿出了電動化水平有著換代級進步的新車,純電平臺也開始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廠商計劃之中,而今年高端市場的新能源表現也將是驗證消費者對於新時代高價電動車價值取向的一年。到底是科技和智能化能取勝還是品牌和豪華感能扳回一城我們也會拭目以待。
自主品牌的上探自新勢力開始以後在 2022 年也開始影響到老牌企業,高端品牌、高端車型的計劃越來越流行。但隨著第一批企業的碰壁,大家已經意識到新勢力的成功並不是那麽容易復製,軟件實力上的差距肉眼可見,而產品之外也仍有很多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內容,所以 2022 年或許也是自主品牌在市場中找尋自我的一年。
2022 年合資品牌今年的戰鬥力有所提升,但對於整體的格局影響不大,例如日系基本預定襯托組成員的身份。
最後,對於消費者來說,2022 年是新能源市場整體產品力明顯提升的一年,無論你喜歡什麽類型的新能源車,今年的選項和質量都會更上一層樓。在這層樓上我們的新能源市場會經歷一段時間的洗牌和沈澱,而且隨著大環境的成熟,市場在 2022 年的腳尖已經步入趨同化的階段。這種現象,往往也是一個發展中的行業走向主流化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