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己的ACC跟車系統操作SOP,

作夢時寫的表達不好,不容易閱讀。

一、免責聲明:

1. 即使車輛以跟車系統行駛,但駕駛人應對行車安全負完全責任,不可完全依賴系統,並隨時掌握周遭狀況來安全駕駛。

2. 筆者的ACC跟車系統操作SOP,前進時右腳(輕)踩著油門、車子停止了右腳(輕)踩著煞車(條件限制:僅適用於有「駕駛人優先」的全速域ACC智慧設計,當車輛停止、超過stop & go的時間後,腳踩煞車不會解除跟車的車型)。若在不改變開車習慣下,能夠輕鬆、不失專注、和反應應變速度都有兼顧,則純屬巧合。

3. 筆者的ACC跟車系統操作SOP,只是記錄經驗觀察,不暗示駕駛方法,並且不對閱聽模仿負任何責任。

二、本篇參考的ACC跟車一般概念:

1. 關於ACC跟車可以解放駕駛右腳,
駕駛可能是右腳就不踩油門和煞車,讓ACC控制速度和車距,
駕駛也可以是右腳繼續(輕)踩油門,但不必在意踩重、踩輕,保持輕鬆開車心情,ACC會控制速度和車距。
本篇ACC跟車系統操作SOP以右腳繼續(輕)踩油門(休息),讓ACC控制速度和車距,來解放駕駛右腳。

2. ACC會幫車輛加油:(所以駕駛要準備踩煞車?)
車輛手冊大概都寫,即使不踩油門車輛仍將以設定的車速或車距向前行駛。還有車商業代示範時叫駕駛右腳不要踩油門,許多駕駛便以為用ACC跟車,右腳不能踩上油門。
其實,右腳踩油門開車(除非特意重(4聲)踩),並不會影響ACC操作。
許多駕駛也因為ACC會幫車加油,所以認為自己把右腳放在靠近煞車的位置(有意外時隨時可以自己踩下煞車)是最安全的方式。下列本篇的ACC跟車系統操作SOP與此說法並無一致。
(1) 或許在安全的狀況下,駕駛人可以嘗試並比較
A. 右腳放在靠近煞車的墊子開車~10分鐘以上(甚至更久),然後去踩煞車,和
B. 右腳在油門上正常放鬆~10分鐘以上(甚至更久),然後去踩煞車,哪個反應更好。
這樣的比較著重於右腳從靠近煞車的墊子去踩煞車,由於腳跟應該要先離開墊子再往前踩、接近於需要將整個右腳抬起的力量,而右腳從踩油門位置去踩煞車,只要轉動腳掌就能踩到、正常腳跟不需要抬起,力量是有差別的。
(2) 再者,如果右腳(整個腳掌放鬆踩在墊子上)「麻了」,對抬腳動作的影響相對比對轉腳動作的妨礙大。

3. ACC也會幫車輛煞車:(那駕駛要照顧油門嗎?)
前面說許多駕駛因為ACC會幫車輛加油,所以右腳是踩在靠近煞車的位置「待命」,而忽略ACC也會幫忙煞車。假設駕駛特意把油門踩深,故意讓車輛靠近前車,當駕駛一放鬆油門踏板,ACC即刻便依據跟車距離的設定,瞬間出現煞車力道。相同的道理,前車突然降低速度,ACC也是依據跟車距離的設定,出現煞車力道,而且經常比駕駛自己踩煞車更快且強。
所以,讓右腳守著靠近煞車的位置,雖然是筆者一開始練習的方式,很快就回復(輕)踩在油門上。

4. 開車習慣和開車專注度
幾乎現在車輛駕駛都是從自排車開始學起,右腳要負責操作油門和煞車,踩油門和車輛前進是開車經驗建立的因果習慣。
用ACC跟車行駛時,也是可以維持行進時右腳(輕)踩在油門上。當發生前面車輛突然減速,不只ACC會幫你煞車,右腳從鬆油門到踩煞車,也是習慣反應。
如果看車、試乘車輛時,因為車商業代示範、指示把右腳放在煞車旁邊開車,因此便額外養成車輛前進時不踩油門,在突發狀況時「必須從踩著地墊去踩煞車」的新習慣,也許是多此一舉。
駕駛人也可以自己評估,車輛在往前行駛中,右腳(輕鬆)踩在油門上,和右腳踩在墊子(待命),哪一個方式對於維持行車專注度比較好。如果用ACC跟車系統時,車輛在往前開而右腳不在油門上,反而需要惦記著發生意外時,要將右腳踩向煞車。這樣的新習慣是否真的比較安全,或者會增加開車心裡負擔。

5. ACC跟車行進中,駕駛介入操作的狀況:
A. 駕駛特意加大踩油門的力量,可以強迫車輛提高速度、縮短和前車的距離,可應用於車輛超車的時機。鬆開踩油門的力量後,車輛會降回(或是繼續升高)至設定的速度,或者是更低、以達到和前面車輛距離的設定。
B. 當駕駛覺得前面車速降低太快,擔心ACC降低速度不夠即時,有碰撞前車的疑慮,於是踩煞車自行接管車輛操作時,必須注意:踩煞車的瞬間,ACC對於已經施加的煞車力量也會瞬間釋放。例如,在高速行駛時ACC已經將車速由100降低至70公里的速度,若此時前車速度仍然繼續降低,則駕駛不應僅碰觸煞車解除ACC跟車功能,這樣操作會將煞車鬆開、車輛繼續會因為慣性以~70速度向前衝、導致危險,而是應該更用力踩煞車、超過ACC(剛剛)在煞車的力量,以能真正降低車速,保障行車安全。

6. ACC跟車,踩煞車不會解除跟車的特例情形:
ACC跟車行進中,若駕駛踩煞車則會解除跟車、需要自行操作車輛。如果要繼續跟車,一定需要用手按「RES」等操作,才能回復跟車行駛。
但若是全速域ACC的車輛,有車款在ACC跟車到停、超過stop & go的時間後才踩煞車,「不會」解除跟車(或者稱作是「駕駛人優先」的全速域ACC設計)。「不需要再用手按RES」,等前車前進,駕駛踩下油門即是跟車狀態。
駕駛可以按照下列方法,測試車輛的全速域ACC設計是否有加入駕駛人優先的智慧判斷。
測試步驟:
(1) 使用跟車,剛好遇到紅燈,前車停下,車輛也會跟著停下、大約幾秒後(儀表板應該會有訊息指示),這時踩下煞車不動,等前車開走,腳放開煞車,觀察:
(2) 假若車子會往前滑,表示只剩D檔,跟車功能剛剛被煞車關閉了。
(3) 假若車不會往前滑,表示跟車還繼續工作中(剛剛煞車並沒有解除跟車功能),等駕駛踩油門即可繼續跟車。
雖然車輛的設計有一定水準,並不經常發生異常、暴衝等意外,但基於使用ACC跟車「駕駛人應對行車安全負完全責任,不可完全依賴系統」,即使車輛已經處於hold狀態,在跟車到停後駕駛人右腳便是放煞車旁邊,「隨時待命」。
許多駕駛不知道這個「駕駛人優先」的全速域ACC設計,可以在跟車到停後右腳安心的踩煞車,不必記掛待命,踩回油門一樣繼續跟車、不必再動手按「RES」。
建議如果有這個「駕駛人優先」的全速域ACC設計,「停車時右腳就踩著煞車,心裡無掛念」、不要「停車時腳不踩煞車、想著隨時要踩煞車」!

7. ACC跟車設計,駕駛的右腳看似多餘,一旦適應了,往往寧可屈就,也無意嘗試增加安全的作法。即使幸運有「駕駛人優先」的全速域ACC的智慧設計,也能視如無物,把「踩煞車就會解除跟車」奉為圭臬。

8. 車輛手冊寫ACC跟車系統不建議在濃霧、大雨時使用。除非駕駛人能進階學習了解ACC跟車系統的運作邏輯,並對懷疑的地方適當安全模擬觀察車輛反應行為,因為在天候不良使用ACC跟車的風險不同於一般道路行駛,筆者也不增加繕寫經驗記錄。

三、ACC跟車操作初體驗:

1. ACC跟車系統應該是二步驟操作:
步驟(1):按鈕啟用系統(function on)、這時車子還沒進入跟車行進。
步驟(2):按鈕啟動跟車(action)、進入跟車階段,這時車子才會控制油門加減速(以及煞車)。

2. 體驗內容:
(1) 在前面無車的狀況下,把車速從80設定一次拉到110,看ACC 拉車速的表現。
(「設定110」,跟車且前車車速~80,換到前面沒車的車道,也是類似意思。)
(2) 前面突然塞車降速,看ACC的降速表現。
(故意油門踩深,貼近前車,然後鬆開油門,也是類似意思。)
(3) 前面突然插進一車,看ACC的車距保護表現。
(4) 人為接管時機:(必須非常注意)
例如前面塞車、速度都降低,ACC也將車輛降速中,如果是半速域ACC車輛,必須注意車速情形,在~低於25會失效。而且,只要一碰煞車,ACC的煞車力量會「馬上消失」,要注意加大腳踩力量,才能維持住車速。
(5) 用手指按鈕的方式解除跟車。
(6) 用踩煞車的方式解除跟車。
和項次(5)一樣的效果,但是不同的開車態度。筆者很不喜歡在高速行駛中踩煞車,但是強迫自己採用這樣方式、減少分心去做手按的動作。
(7) 前進時右腳持續懸在煞車上不踩下。是否超過10分鐘就開始懷疑這種開車方法了。
(8) 前進時右腳持續踩在煞車旁邊,體驗一下是否會有腳麻、心慌的感覺,體驗這時要踩煞車的敏銳度是否可以維持。
(9) 全速域ACC已經跟車到停,大部分設計能進入hold狀態,體驗哪一些動作會解除hold,讓車輛繼續前進。
(10) 如果是全速域ACC已經跟車到停,體驗腳就放在煞車旁邊,是否心中要盤算如何應變意外狀況,如果是「駕駛人優先」的全速域ACC設計,體驗腳就放在煞車上,是否直接安心不用擔心意外。

四、結語:

ACC跟車設計,並沒有廢了駕駛右腳的功能,而是在駕駛正確使用時,輔助減輕開車疲勞、並提昇行車安全。
大概我有閱讀障礙,完全看不懂在說啥。
我也看不懂…+1
而且樓主的打字顏色也太淡了吧…
一直都很忙 wrote:
我也看不懂…+1
而且樓主的打字顏色也太淡了吧…
跟你說一件事,就算字很清楚,你也看不懂!
廢文,直接留言說:開車也要有天份跟腦子
還好先看留言
省了幾分鐘
沒有人的地方哪裡都是天堂
BECOOL2019 wrote:
整理自己的ACC跟車...(恕刪)


腦子有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