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在紐西蘭被攔停的台灣蜜月夫妻事件,看台灣人的鄉愿文化

看了那麼多的評論和討論,所有人都說這對夫妻把台灣的臉丟到國外去... 但是有沒有人發現,從開車直到被攔停的13分鐘內,這對夫妻已經被人檢舉多次。

台灣人很善良,看到有人需要幫助,大多數人一定會毫不考慮地伸出援手。但是如果看到有人違規,如交通違規、在餐廳診所或是便利商店前抽菸、亂丟垃圾或是煙蒂等等,只要不直接影響到自己,幾乎都會當作沒看到。如果萬一有影響到自己,大多數人也是頂多心裡咒罵一句就算了。說句實話,這就是台灣人的鄉愿文化。

在交通秩序好的國家,除了嚴罰以外,社會共識和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例如在德國,如果有行人闖紅燈,旁邊的人會豪不客氣的指著他直接開罵。如果看到有違規車輛,也是會毫不猶豫直接打電話給警方檢舉,就像這次紐西蘭攔停事件一樣。如果有這種社會力量,又有多少人敢在這種壓力之下違規?

有人說,在台灣就算打了電話,警察大都也不會來。沒錯,但如果怕打電話警察不來,錄影檢舉又有多少人做呢?我檢舉了上萬件交通違規,只有一次是路口紅線違停,警方已經逕行舉發,所以算是重複檢舉。其他沒有任何一次動靜態違規,有他人重複檢舉的情形。這就表示,跟國外相比,台灣的民眾檢舉率實在是太低。

一定也有人會說,台灣路上一堆亂開車的人,根本檢舉不完,早就習以為常。正就是這種習以為常,然後因為檢舉不完就不檢舉,懶得花時間檢舉,才會讓違規人有恃無恐。不用所有的違規都檢舉,只要每天檢舉一件,甚至是每個禮拜檢舉一件,就一定能夠有幫助。

檢舉不法,是身為公民的義務與責任,看看外國人是怎麼維護自己的社會秩序的。鄉愿只會讓社會繼續沈淪,然後把一切責任推給中央地方政府單位,好像自己除了投票和抱怨嘴砲以外,就沒其他事情可以做了。



什麼時候在台灣亂開車的人在13分鐘內可以被四個不同的檢舉人檢舉,台灣的交通秩序才有辦法跟國外看齊。
這就跟戴口罩一樣啊
還記得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強制戴口罩
只要有人沒戴口罩就會被PO到網路上公審
全民皆檢舉人 所以大家都戴好好的不是嗎?

一樣攸關生命的事情
怎麼到了交通規則就變成選擇性遵守?
並且很多人在咒罵檢舉人?

resolve wrote:
什麼時候在台灣亂開車的人在13分鐘內可以被四個不同的檢舉人檢舉,台灣的交通秩序才有辦法跟國外看齊。

在台灣公然持手機做檢舉拍攝動作的人
比較有可能在13分鐘內被4個不同的違規人打
清爽小雨g
很簡單,口罩那個可能會害到自己,違規事不關己,已不操心。我非常同意台灣都是一堆鄉愿又雙重標準的人。我親眼看過一個人看到別人違停擋路去小七,罵的要死。不到一小時,自己把車停在紅線上去買早餐。
lovesong
最後一段太真實,我不爭氣的笑了[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resolve wrote:
看了那麼多的評論和討...(恕刪)

我簡單跟你講為什麼
因為
外國人臉皮很薄
台灣人臉皮很厚
外國人有問題被指責, 會覺得自己丟臉, 對不起大眾
台灣人有問題被指責, 會先嗆有問題的都是別人
看看最近的禮讓行人問題不就知道了?
被法律強迫禮讓行人
也要心不甘情不願地反去指責行人不該滑手機走太慢
這不是鄉愿, 啥才是鄉愿?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陳阿瓜~
在台灣守法的會被說是呆子 違規的叫做「懂變通不會死腦筋」
jenhoxen
鄉愿是甲也認同乙的觀點只是主張從寬處理,[被法律強迫禮讓行人也要心不甘情不願地反去指責行人不該滑手機走太慢]是觀點立場的差異,怎麼會叫鄉愿?
在國外,除非常年呆在國外 ,建議都別開車,很容易被搞事的
支持檢舉,
樓主要來一個檢舉教學嗎?
每天開車都遇到一堆白爛在開車,
但又沒檢舉過,嫌麻煩~
陳阿瓜~
GOOGLE就很多了
依稀記得制服學生時期校規百百種
很多東西都在規範之內,服儀、用餐、社團、環境整潔

然後高中畢業考了駕照上路之後
發現成年人在馬路上的表現,可幾乎是「把規範當作參考

曾經聽長輩說過
什麼紅燈可以右轉、打雙黃燈就可以停一下、左轉道直行沒關係,族繁不及備載......

等到自己有資格上路之後才知道,那些鄉愿根本可笑到不行

學生時期被管得死死的,成年之後卻連個交通規矩都遵守不了
(被檢舉就咒罵檢舉人,不會檢討自己為何違規,根本就是巨嬰行為)

那種反差回想起來真夠諷刺
AlistairLin
台灣的駕訓班根本沒真的在教開車,只是教如何應付考照項目,台灣的考照制度問題真的很大
空殼椰子
被檢舉就咒罵檢舉人,不會檢討自己為何違規,版上有些智障總是說"你憑什麼你沒資格檢舉你都沒違規過嗎"
當初OPPO還弄了個限縮檢舉法案
支持樓主觀念,我會檢舉較為惡性違規(例如闖紅燈),但從未檢舉-車停紅線區

前幾天,有一張檢舉違規單不成立,自己不會去申訴,僅把檢舉違規視為做功德,既然這次功德做不成,那是自己沒這福報

統計自己檢舉成案比率,至少有95%以上,相信這些'違規仔'被檢舉後,下此會守規矩些,台灣交通才可能有起色

到日本自駕旅遊3次、加拿大1次、紐西蘭1次,每次自駕旅遊結束,回台灣後,都非常不習慣,甚至是憎恨台灣的交通

補充我在加拿大開車經驗談:

加拿大跟台灣一樣,左駕右開,台灣人來這開車,自然能100%溶入開車習慣。加拿大洛基山脈(郊區)號誌燈不多,但大家有優良駕駛習慣,也不容易發生事故。

曾在郊區十字路口,遇到四面八方大塞車,路口沒紅綠燈管制,也無員警,應該塞到動彈不得了吧?

結果沒有,路口還是一直保持淨空,那大家如何依序通過路口呢?

南北向道路各通過"一輛車",接著換東西向各通過"一輛車",而第二輛車都必須停下,不能緊跟通過。如此"自發性",周而復始{東西、南北}輪流通過一輛的方式下,車流慢慢紓解。當然,這種方式非常沒有效率,但這自發性,依序通過一輛車的方式,讓我當下瞠目結舌,在台灣永遠不可能發生

另外在市區車多路段,號誌燈當然就多了。這邊的開車習慣是,若路段限速是60公里,當紅燈轉綠燈後,所有車輛就自動自發,全部加速到時速約60公里。即使在市區、多車道,你也絕對看不到一台烏龜車慢慢開,"沒人願意變成別人變換車道的負擔,多一次變換車道,就多一次風險"。

在紅燈路口停下,如我車是第一輛,則綠燈後,我會加速踩油門,讓車子盡快保持在最高的速限下,而我後面車子也會全部跟上這速度。這是我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另一不可思議經驗,這種經驗,在台灣永遠也不會發生

別叫我搬去加拿大...

在日本,許多風景名勝區,都有私人公開停車場,無人職守、無柵欄管制,但某個角落會有停車投幣箱,進入停車請自動投幣,每次停車費用500丹。但若你不投幣或少給了,也沒人知道,只有你的良心知道。部分停車場投幣箱非常隱僻,不易發現,我們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我猜是停車場主,故意考驗人性。這類無人職守停車場非常普及,當下感慨萬分,民族性不如人,這在台灣是絕不可能。

也別叫我搬去日本..
看01一堆酸民就知道了, 怎麼改變?

酸測速、區間測速造成人民失業、痛苦, 01還很多人按讚?
酸行人划手機、沒眼看四方, 是行人不重視自己生命, 撞到活該, 01也是一堆人按讚?
酸重機禁止上國道, 沒跟外國接軌, 結果整天都是重機違規、撞車, 01還是一堆人支持上國道?
Angel9999
重機數量有車多?怎麼比較?看到拍別人的人也停在紅線上拍,這個蠻有趣的,我應該也要檢舉檢舉別人的那位。
tansywen
高速公路平均每周都要死一個以上,因為警政署統計每年大概要掛掉100人在高速公路上,新聞報了幾件?但重機不一樣,光是過彎壓車都可以當新聞報了。
想跟國外一樣, 難如登天喔.

台灣根深蒂固對抓耙仔反感的陋習, 即使受過台灣高等教育的高階主管也一樣, 這思想肯定也會代代相傳. 每次在跟歐美主管們解釋時, 他們簡直無法置信. 為何不是檢討做錯事的, 而是優先找出檢舉者, 檢舉者是誰不重要, 重要的是做錯事要改過... 我只能回答這是台灣傳統習俗.....

說到交通規劃, 外國人也很難理解, 台灣人都是王子 / 公主病, 都要全部準備好才能好好開 / 騎車. 銀行沒貼禁止搶錢,怎麼不去搶, 道德不是要事事準備好, 才能去做的. 面對外國主管的道德標準, 我這下屬無力解釋台灣陋習.....
kaoru4f
你可以解釋,以交通來說,臺灣還是開發中國家的等級。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