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maog wrote:原來古早以前兩者是合...(恕刪) 80年代初期,IBM想進入個人電腦市場(或稱微電腦,在IBM眼中本是微不足道),當時IBM中大型電腦跟迷你型電腦搞得很不錯,不太在意個人電腦專用的處理器架構以及作業系統是否要由自家定義,因此採用了Intel定義的x86架構處理器及微軟的PC-DOS,Intel跟微軟當時的規模相對於IBM,都還是個小小供應商,IBM為確保處理器貨源,要求必須有第二供應商(搞硬體的應該都知道,single source供應商,不管是客戶的採購人員或供應商自己,多少都會提心吊膽),因此Intel要作IBM生意,合約的要求,就是必須授權給AMD一同生產。大概很少人知道,早年Intel的CEO Andy Grove跟AMD的CEO Jerry Sanders,兩個人是一起打高爾夫球的好朋友....不過在PC XT/AT之後,IBM自己搞了失敗的PS/2個人電腦以及MCA匯流排、在個人電腦市場走下坡,而IBM PC/AT相容市場跟廠牌,卻是蓬勃發展,有些人可能還記得台灣的詮腦、旭青...等等,Compaq率先推出80386DX PC/AT compatible、還有跟ISA相容的EISA匯流排,在PC開放架構下,Intel跟微軟能做生意的客戶多了,到了80486年代,打著486名義賣處理器的廠商也越來越多,包括IBM/Cyrix的486SLC/DLC、AMD的Am486、德儀的TX486、聯電的486、意法的ST486,不過效能上能競爭的只有AMD(畢竟跟Intel一模一樣),Intel認為當初跟IBM的協議並不及於將80486授權給AMD,但是AMD則認為你仍然必須授權,不提供沒關係,我就直接逆向工程下去複製,因此連Intel設計錯誤的地方都複製得一模一樣.....90年代初期,Intel跟AMD鬧上法院,Intel認為AMD嚴重山寨侵權,AMD認為Intel片面毀約。而後1992年法院判決當年IBM跟Intel的交互授權保護範圍,不能被擴大解讀及於Am486,因此AMD不能夠直接用逆向工程複製套用Intel 80486的關鍵微碼(microcode),AMD才不得不緊急讓複製版Am486下市、於1993年才又推出自家clean room版本微碼的Am486,這算是科技江湖上最早期也鬧得最風風雨雨的山寨官司之一。到了1994年,加州最高法院進一步裁定,AMD連Intel 80386的微碼,也都不准再使用,但是Intel跟AMD雙方的法庭戰爭,有輸有贏,之後AMD跟Intel雙方達成了授權跟和解協議,讓AMD能夠使用Intel 80286、80386、80486的微碼,協議詳細內容至今仍是雙方企業機密,但是公司對公司,不外乎就是利益交換、你乖乖付錢我就授權、跟一堆【只要你不再怎樣怎樣,我就不會對你怎樣怎樣】,【但要是你敢撕毀協議怎樣怎樣,法律上我就會怎樣怎樣】...等用只有律師看得懂的法律英文天書寫成的談判結果。但是既然能達成協議,表示Intel跟AMD雙方都不想在法庭上繼續玩、或是不想再浪費時間白白便宜律師團,而且當時還有RISC處理器陣營這個聲勢漸大放話威脅x86市場的Intel/AMD雙方共同外患,不過雙方的新聞稿,還是要各自表述是自家取得了勝利、口頭討討便宜。在此協議後,雙方的重大法律攻防停了近十年,AMD也不想被授權金綁住,因此加快自立研發及購併腳步(先自行設計出只看P-Rating不看時脈的K5、以及買下NexGen的NX686改成K6),雙方在486之後分道揚鑣,各自搞出了架構迥異的Pentium、P6、Netburst、Core...以及K5、K6、K7、K8.....等菜色。
我也來貢獻一張時代笑能的悲劇HARRIS 80C286 + INTEL 80287當時很快的16MHZ!!! CPU當年為了能加速跑CAD 不懂事還花兩萬元"單買" 80287 math co-processor如今看來真是笑能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