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 Zen 3 開始,自己一直都是哪邊樹大就往哪邊靠(牆頭草),到了今年真的要換平台,說真的還考慮蠻久。最後考量到平台的延展性及電力效率,還是決定上 ZEN4,應該會有比較高的可玩性。
每次在戰平台的時候,高階指標型處理器及中階戰鬥型號通常都會開第一炮,不是比 9 字頭就是比 5 字頭。對一個輕度多媒體及遊戲玩家來說,R9-7950X 跟 i9-13900K 對我來說效益不大,R7-5800X3D 又不是每個遊戲都能加速(而且 7000 系列的 3D 處理器應也快出了),所以還是回歸到 R5-7600X 跟 i5-13600K 的選擇。
i5-13600K 最後沒有雀屏中選,原因還不少,先講一個比較自私的,因為 Intel 太常換腳位啦!在二手市場上比較不吃香XD,你看 B550 可以支援多少處理器,在二手看板的熱門程度就知道了。

AMD ZEN4 做了很多更新,先不管它們自己喊爽的一些規格,針對玩家最重要的還是便利性。隨便舉一點,ZEN4 處理器是帶內顯的,雖然只是 RDNA2、只有兩個 CU 單元,對不需要獨顯的使用者還是很方便,這點反而很少被人提及。

因為對電力的要求不高,主機板沒有選很高級的型號(但是還是會試試看超頻)。
記憶體直上 64GB kit。為什麼?因為我從 DDR4 平台就是用 64GB。不過 DDR4 只有 3200MT/s,還不能開 XMP,所以就算記憶體容量夠,對遊戲幫助並不大。這次的 Crucial DDR5-5200 64GB kit 直接支援 AMD Expo,頻率及容量終於都到位了。
另外也建議,都到了 DDR5,除非是很基本的文書機,不然不要再用 16GB kit 啦!瀏覽器多開幾個分頁就飽了。

BIOS 選項裡,有出現 EXPO 的啟用字樣就代表記憶體有支援 AMD EXPO。這裡也順便聊一下為什麼選 Crucial,Crucial 在消費級市場上其實很少搶「急」,這裡的急指的是急著搶先推出產品,但是只要有新的型號,穩定性的表現通常很好。

系統碟直上 1TB。個人認為,如果是要拿來當主力工作機,2022年的系統碟主流應至少要有 512GB,光是應用程式加暫存檔,要把256GB塞滿其實很容易。
我對電源比較沒有安全感,所以是用千瓦的全漢。實際上,如果不考慮顯示卡的耗電,整組平台的耗電量可以拼拼看用 400 瓦以下的電源。
作業系統仍然是裝 Windows 10。有些應用程式在 Windows 11 仍然有 bug,而且我實在找不到非得上 Windows 11 的理由。

Passmark 的測試,10470分。

Crossmark 的創造力特別高~

Cinebench r23的 MP Ratio 剛好是 7.60x,哈~

Corona 1.3 算了 101 秒,坦白說這比 R9-3950X 還慢了不少。不過兩顆處理器的定位本就不同,用這顆處理器也沒有要拿來算圖,所以沒差。
要進入高階處理器的範躊,應該至少要 60 秒以內。所以 R5-7600X 是中階處理器無誤。

7-zip的分數也很漂亮,AMD從來沒有在 7-zip 輸過吧。

PCMark10 總分 8624。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的分數特別高。
說到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本身是沒有在剪影片,但是轉影片還是有的。轉影片也應該是個人應用裡頭,最吃處理器、而且最容易把處理器吃滿的工作吧!
除了 Adobe 的 Media Encoder,或是 Davinci Resolve 的內建輸出功能,通常能跟上處理器更新的免費軟體並不多。是說 Adobe 也不是免費的,Davinci Resolve 最主要的功能也不是轉檔,所以通常我不會用它們轉檔。
免費的軟體裡,可以把處理器吃滿的,有套知名的 Handbrake,它已經快一年沒更新了。這次要順便跟大家分享的 Media Coder 反而更新的比較勤,而且還自帶 Benchmark。

轉完一支 47 秒的素材,約花了 26 秒,在速度在中階處理器裡頭可以了。
用松大變電家來實測耗電,顯示卡閒置的狀態下,整機不到 200 瓦,連處理器都閒置,則是不到 100瓦。 24 小時不關機,1個月的電費約100多塊新台幣。如果是 i5-13600K,尖峰耗電約多 50 瓦,平平都全速運轉,一個月的電費約差 50~60塊新台幣左右。
算到這裡,突然想到,一直以來都是只有算自己的電費。假設今天家裡有兩三台電腦,或者是有兩三個小朋友都要用桌機的話,那還差蠻多的。
話說回來,從 R5-3600X 升級 AM5 平台是很有感的升級,記憶體從 DDR4 到 DDR5 說沒感覺是騙人的,也有可能是我之前的記憶體只有 DDR4-3200 的原因。我相信 13600K 效能也不會太差,但就是比較燙、比較耗電、而且比較貴,目前兩顆差了快三千塊吧。
主機板的挑選上,PRIME B650M-A WIFI 在 Intel 端似乎只有 DDR4 版本,因此無從比較。單純用處理器加上主機板,這次的升級約花了一萬三,如果是 13600K,應該會突破一萬五,所以應該也算超值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