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台是Pentium-133的NB~

可以超到166喔!

雖然NB只剩下屍體~不過CPU還建在喔!

然後是AMD K6 2 400-->P-II 400的桌機

很神的是~他們都還活著~

現在還有兩台P-4 2G桌機、一台P-III 800的NB和一台P-4 1.6G的小狗機~

天啊!我怎麼有這麼多台電腦~
SONY A300 + 16-80ZA / 55-200DT 一機兩鏡
弟家中一台入手的電腦就是採用這令人懷念的CPU
當時那來跑Windows 95到後面98第一版、第二版,ME忘了跑得順不順= =
畢竟當時裝備和後面等級差太多

還今還收留在倉庫內
想當初唸國中的時候有一個品牌大家可能都沒有聽過的電腦叫「凌亞」電腦,當時花了五萬多台幣。買來的功能就是用PE2畫表格線做電話簿,到現在DOS的指令還背得很熟呢!!重點來了,當初為什麼要買電剛呢?其實是為了玩當時最瘋的PC GAME三國志一代(是那種5.2吋的大磁片三片裝還是幾片裝年代太久遠了,已不復記憶了),就這樣一直撐到要上大學唸書的時候,實在沒有辦法了就昇級到486DX266。還記得當時賣電腦的老板跟我唬爛說硬碟的極限就是250MB了,人客呀!!你沒有聽錯是250MB不是250GB喔!!害我花了8千多買了一顆,再加2MB的記憶體2萬多(沒辦法有些遊戲記憶體不大不能玩,還要自已去修改CONFIG檔)。在當時已經很HOT,過了一陣子就有P-100。牙一咬把打工的錢拿來買P-MMX 133才昇級到WIN95,這時對組裝電腦才有概念。之前都是電腦公司的老板組好了,那時就開始跑光華商場,所以P-MMX 133是我第一個自已買的CPU。題外話,自從昇到WIN95以後,那時每到星期六下午及星期日就是到光華商場買大補帖回來玩(剛開始警察是不抓的喔!!)。
himu wrote:
牙一咬把打工的錢拿來買P-MMX 133才昇級到WIN95...(恕刪)


不過桌上型電腦用的Pentium MMX 並沒有133MHz的版本唷!



您的可能是這顆,也是一顆長賣型的經典款,小弟碩士論文的MPEG-2解碼器,就是在這顆上寫出來的,其衍生的MMX/SSE/SSE2版本解碼器在某知名DVD播放軟體最新版現仍持續使用中...

一點也沒有迷樣啊,被騙進來看了一下,我手頭上還有好幾個還含風扇的!

老人捕蚊燈....

記得小學第一台電腦還要用錄音帶來讀........

一台MODEM要上萬塊.........

也好久沒在光華看到REMARK的CPU了..........

重點是........

我用過的牌子好像都會倒不然就是重傷...........

詮腦.......掛了

倫飛.......苟活中

IBM.......換老闆了
記得台灣第一本 DIY 書是柯志賢寫的,書名叫《DIY 自己動手裝電腦》
那時是 486 時代
買來看之後,從此就走向資訊敗家之路了
這本書真是害人不淺啊

和父母說要買新電腦,要了兩萬多元
結果是去電子街買了一堆零件回來組
當時 72pin 的 DRAM,1MB 要 1千元 Orz
那時順發好像還只是一間小店面,現在開超大間的3C賣場,油水真是不錯...

IBM 有出過有一顆正牌的 486-DX2-66,代號:藍色閃電
第一次 DIY 買的就是這顆,在當時算是 C/P 值最高

後來 AMD 出了 K6-2 殺手級 CPU,屬於 P2 等級
為了把 K6-2 350 超到 400、450
特地去買了水冷裝備,叫做:水冷王
這好像是台灣第一套水冷商業化的產品
包裝盒是一個鋁製油漆筒,還可兼做水箱,真好玩

這顆水冷頭我用到 AMD Borton 2500+ 都還在用
之中升級過 2~3 次
水冷設備真是超耐用、超划算
後來嫌旁邊要拖一個水箱太麻煩,就拆掉了
不然水冷真的是超靜音

台灣的電腦水冷技術,最早是出現在舊超頻者天堂的一篇文章
是用第四台分接頭盒子做的
第一次看到,佩服的不得了,覺的該作者真是天才,連這種點子也想的出來

還沒被商業公司收買的超頻者天堂,常有一些絕妙的技術文章
有人還特地開一個叫做"反超頻者天堂"的網站
標語是:超死人不償命,超好笑的
"白爛文學"好像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當時還沒有 KUSO 這個詞,如果以今日眼光來看,白爛文學就是 KUSO 吧

忘記是被什麼雜誌、還是廣告洗腦
印象中就是對 Intel 感覺不好,認為只有凱子才會去買 Intel
IBM、Cryix、AMD、VIA 的 CPU 都買過
就是從來沒買過 Intel 的 CPU
不過下次升級,應該會買 Core2,雙核心真是太有創意了
哇~~
我是在高職二年級時買了第一台電腦
那時配備是
CPU:AMD486DX40 OR AMD486DX50
CPU:RAM 30PIN 4MB 後來加到 6MB
VGA:忘了是ET3000還是ET4000 RAM256KB
HD:240MB
FDD:1.2 + 1.44
PRINT: HP噴墨印表機
14”彩色螢幕CRT
買的時候還還四萬多快五萬
花了我老爸不少的錢

同時期的同學,有些都還是用386DX33,RAM1MB OR 2MB,
大家都在比看誰的電腦快,用某套軟體在跑數據,看誰的數字大,
算是班上第二強的電腦,
第一強的是另一位家裡有錢的同學,用的是486DX266,一台主機就要價六萬以上....

後來陸續增加了
聲霸卡Creative SoundBlaster 2.0(CT1350B)來玩遊戲,
CDROM 2.5X IDE
1.44K 數據機上BBS

高職快畢業時
CPU己進到486DX4100,pentium才剛出來,
RAM一條1MB要1萬多元,

還用過這台電腦玩過仙劍奇俠傳DOS版,
那時還是拿到第一天剛上市的第一手,因為我在電腦賣場工作,呵~利用職務的關係,
還賣到缺貨的遊戲,很熱門的遊戲,


只到我去當兵回來,才又重組一台新電腦,



不過也從第一台電腦之後,我就一直使用AMD的CPU到現在,
只有幫別人組電腦時,用過別的CPU,
但自己用的,都用AMD,
超支持這家公司的......

Mobile01 果然臥虎藏龍 ~
骨灰級的人都有 ~
這顆CPU 前面大大都說過啦 ~
叫做 Pentium MMX CPU , 俗稱黑金剛 ~ Intel 最後一代 Socket 7 CPU
基本上當初聽說這一個是用在NB上的 ~
耐超又不熱 ~ 比盒裝的好很多 ~
而且當初 黑金剛 可是沒有盒裝的喔 ~
都是散裝的 ~
166超 233 , 用66*3.5 , 幸運的話可以用 75*3.5 超到 266
當初光華每一家店都還貼出賣 Pentium MMX 166 黑金剛 代號 SXXXX , 可超 233 ,
這賣的比盒裝還貴 ~ 真是夠機車的 ~

前面有位大大就說到 P6架構 ~ 確實如此 ~
當初 P-III 就有出一版叫做 It...... 忘了
這一版效能就是比 P4 還要好 ~
可惜他是 Socket 370 , Intel 硬是腰斬 ~
搞了個 Socket 423 , 也沒搞多久 又換 ~
總之 P4 的 Netburst技術是比 P6 架構還要不好 ~
雖然時脈增加 但是指令需要的週期卻又拉長 ~
結果更慘 ~ 唉 ~~~

所以 Intel 就走回頭路 , 改用 P6 架構 ~
才有 Pentium M 的出現 ~


陪伴過小弟的幾顆古老CPU
我都有保存
還有幾顆還要再找一下,包括有多邊型的CPU,古時候大型主機用的

上面三棵
1.386DX-33
2.AMD DX2-50 (還有一棵DX2-80沒找到)
3.486 SLC 的 FPU

最頂端那隻有針角的東西是小弟第一隻記憶體

下面是小弟第一張VGA卡
ET3000 AX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