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第三代Ryzen CPU 7/7開賣 12核心Ryzen 9 3900X 499美金[COMPUTEX2019]


游戏脑力 wrote:
沒有盲點啊.只要查...(恕刪)


桌上型跟筆記本本來就不同市場
兩者取向不同, 各有需求.

重視效能的一定是桌上型為主
2K 144Hz曲面螢幕, 高階CPU, 高階顯卡, PCIE SSD, 32G記憶體. 機械鍵盤, 所帶來的遊戲, 和視覺體驗. 根本不是任何一個筆記本能比的
這類型的玩家, 首選當然是桌上型
要拿來工作或娛樂都可以, 當然主要的體驗差距在娛樂這塊
是筆記本完全無法比較的

至於筆記本
是方便攜帶, 一般工作使用方便.
我自己上班工作也都是用筆電
但回家後我絕對不用
那低階的效能, 渣一般的獨顯, 小到不行的垃圾螢幕
難按到爆的薄膜鍵盤. 我連都碰都不想碰..


我旁邊有32吋144Hz 2K曲面螢幕,
高階CPU,2080獨顯,32G記憶體, PCIE SSD硬碟
好敲的Churry軸機械鍵盤,
我不用這個打遊戲,上網,看電影.

難道用那台垃圾筆電嗎?

桌上型和筆記型的取向本來就不同
桌上型的所有體驗都是最好的.
筆記型就是方便攜帶, 工作開會都很實用.
所以我上班用筆電, 回家絕對是用PC
這其實沒什麼好比較的.

看到Ryzen3000, 我已經決定把我家的PC升級一下了

小龍鐵金剛 wrote:
可見INTEL真的慌了,2016之前大概從INTEL CEO到外包清潔人員都想不到AMD會如此生猛,短短三年就直接全面性超越,我想不到Intel除了提前10nm期程之外,還有什麼招可以抵擋AMD攻勢。...(恕刪)


不就是Intel的製程3年沒進步

以台積電來說
兩年一代
操死工程師都一直隨著road map邁進不lag

三星是號稱會做結果產能良率出不來

Intel的傳統是Tick-Tock
一年改架構一年改設計
但在14nm製程是Tico-Tock-Tock-Tock
10nm製程一直無法順利量產
台積電從16nm-->10nm-->7nm一路兩年一代有良率有產能一直服務客戶
從落後到領先
Intel製程三年的瓶頸
人家TSMC已進步兩代了

AMD站在TSMC的肩膀上開發
自然追上Intel了...
健人就是腳勤
玩游戲靠顯卡.cpu的影響微乎其微
ipc跟製程沒有100%關聯也有99%關聯.
英特爾14nm 從6代到9代 ipc都沒變過.
從6700k的4.2g, 7700k 4.5g 再到8700k 4.7,再到9900k的5g
這個是透過深挖優化推高主頻.但把9900k降頻到4g,單核跟6700k幾乎一樣

ipc提高18%意思是同樣4g下,效能增加18%.
這次amdipc提高15%,intel提高18%,説明intel從14nm到10nm晶體管密度提高的幅度比amd從12nm gf到臺積電7nm提高幅度更大

不過intel在深挖方面應該面對難題,主頻提不上去.所以乾脆不出桌面了.

amd這次最大的進步不是ipc 15%的提高,而是他們能做到換成臺積電7nm后,還能維持主頻繼續提高.
不過從去年初說今年初就會出來一直拖到現在要到7月才出來,看來也是費了很大力氣放在深挖上面.
intel也是迫於壓力才趕快把4.1g的10nm推出來.所以只能出筆電版的.
個人比較傾向於結果論,像ryzen3還沒出來前謠言滿天飛,對此我是不屑一顧,反正不期不待、沒有傷害。

CPU效能的進步,IPC是觀察的一個點、製程同樣也是,而INTEL在筆電U所提升的N%IPC,只能證明該社以前都在擠牙膏、而且對消費者不夠友善罷了。

個人倒是很樂見A社U在消費級市場攻城掠地,可以自由選擇產品,不被單一廠商制約。就像在台灣可以質疑政府,甚至用選票推翻政府一樣。筆電U英特爾做的好就用I社,桌U超微優質CP高就用A社,沒毛病啊~

freedomlife0212 wrote:
桌上型跟筆記本本來...(恕刪)


+1,

我86年買第一台桌機,90年買第一台筆電,中間除了四五年以筆電代替桌機外,大部份時間都是桌機+筆電組合,出門帶筆電,辦公和回家用桌機。

現在手邊有兩台筆電,四月底又買了一台洋垃圾桌機+24吋螢幕,預計年底賣掉洋垃圾,組一台Ryzen 3000桌機。

恍似 wrote:
其實3900X超佛,...(恕刪)


你要跟2950X撕裂者比當然不用猶豫
問題3900X有點超過實際需求了,價位也高,不光只是CPU的價格。
12個核心擠在一起能不上水冷嗎?

主機板目前X570歐洲的價錢折合台幣都要7千多起跳
頂版要2萬多,你要發揮效能,能不挑好點的主板嗎?

3700X感覺X470.B470就能用了,比上代的W數更低,原廠送的風散就夠了

你要3900X整個投資下去3900X比3700X高一倍的價格都有
最大的賣點PCIE4.0..
3.0跑的都不滿了...

最大的限制就在主機板..
目前價格台灣的沒有公開。
配合上一代的主板效果還要是要等實測才能知道。

對3900X也很心動,但還是要最後細算投資的預算來決定。
目前來的來看3700X就沒太大問題,上一代的主板供電就夠了。

有閒沒錢 wrote:
你要跟2950X撕...(恕刪)

沒超很大不需水冷 3900X跟2700X一樣都是TDP 105W
ค้้้้้้้้้้้้้้้้้้้้้้้้้้้้้้้้้้้้้้้้้้้้้้้้้้้้้้้้้้้้้้้้้้้้้้้้้้้้้้้
10代的CPU對比6代skylake,IPC提高18%......
他跟幾年的前的產品比效能我沒意見。

但是打個補釘再把16%的牙膏效能給你吸回去?
著不能忍吧???
----------------------------------
台積電的製程上確實比不上INTEL

但是你INTEL良率低產能低阿..........10奈米打7奈米應該沒問題
問題是你桌機還沒辦法出10奈米阿。
要說現在只剩下優化著一塊INTEL還有優勢,但能保持多久?
有閒沒錢 wrote:
10代的CPU對比6...(恕刪)

我怎麽從來沒覺得我的8700k有變慢過?從買到現在.每次看到有人什麽打了補丁就會降低多少性能.\結果每次跑分都差不多
我去年初買的.大概1萬1000出頭.聽説後來漲價到1萬5000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至於說什麽ipc不和9代比只和6代比.
很簡單啊,因爲從6代到9代ipc就沒提高過.

ipc跟製程有絕對關係.從6代到9代,提高的是頻率.6代是4.2, 9代是5ghz.但如果都降低頻到4g,跑分基本是一樣的.
2700x跑4g和8700k跑4g,網上有測試過,8700k大概強3-5%.説明ipc還領先3-5%

zen2據説提高15%,換言之ipc已經超過intel 14nm 10%
但現在9代可以超到5g以上,而3800x好像是4.5g.所以就單核性能來講要等實體出來后才知道有沒有超過intel14nm的單核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