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這一兩年到底在做什麼...


蛙鳴之地 wrote:
怎說?A75/A55...(恕刪)


其實不是現在的LIano A8/A6新款...
因為看單價也知道算貴的... 整體價格很難壓下來...
二來推出時間也沒多久, 有什麼好統計的?

賣到中國去的應該是已經上市許久的C1/E350/E450....
即使你再瞧不起他們, 他們還是在入門機有一席之地..
在台灣這些合板其實算蠻貴的, 但對岸可以搞出精簡版出來, 又可以不太在意保固..
價格應該很漂亮... 我稍查一下, 500rmb的也不難找... 當然是比較二線品牌...

我一直告訴你, 不要只看中高階市場, 入門市場, 價格決定一切...
只要AMD願意流血殺下去, 還不至於會整個垮掉...
再者Intel長期以來的高獲利政策, 若AMD威脅不大, 也不可能改變...
這也是為什麼Intel始終沒有下放什麼高階產品下來的主因....(我的入門四核心等很久了...)

很多人整天歌功頌德Intel怎樣怎樣, 問題是我看不出它因為自己的高獲利, 真正為消費者犧牲奉獻點什麼? Intel的產品從來沒什麼物美價廉的, 會放到入門商品, 基本上都是成本不高的貨色..
甚至是挖大你這種高階玩家不屑一顧的貨色... 這是很明顯的事實..
台塑集團賺了很多錢, 也賺了你我口袋很多錢(汽油及石化產品..), 他很有錢, 很有競爭力..
但我需要為他說什麼話? 它為我做了什麼? 它為消費者做出什麼貢獻及犧牲?

其實挖大你大可對它歌功頌德, 很簡單, 如果Intel不是仗著高市佔及財大氣粗..
一直不斷強迫消費市場改朝換代, 以滿足自身的高獲利... 你們這些人頭路大概會被砍掉大半了..
可是我一個消費者看在眼裡, 我只覺得這是很惡劣的行為... (同理可證, AMD同樣不是什麼好東西..)
你整天在那邊嘲笑AMD害死多少北極熊.. 老實告訴你, AMD害死的北極熊遠遠沒Intel的零頭!
你以為省幾十瓦電算什麼了不起? Intel全球有21間Feb, 那是不能停工的...
你知道營運一天要吃掉多少電力? 你知道Feb製造出來的污染, 基本上是沒救的, 沒法分解的嗎?
就像戴奧辛一樣, 最後只能進入大自然, 吃進你我的肚子裡?

其實, 少用不必要的資源及少去不必要的製造, 就是保護大自然最有力的辦法..
如果你的E5200夠用, 主機板沒壞也撐得下去, 那就沒必要去敗家買個i5-2500來自High..
哪怕你口袋滿滿, 因為製造這麼一顆不必要的處理器成本, 不只是物質成本而已, 消耗的物資及自然成本.. 才真正可怕...

在這裡觀察那麼久, 只能說, 不管程度再高, 資歷再好, 很多人往往少了一種關懷世間
(所謂關懷, 不是那種拿北極熊來鬥爭對手的行徑.. 是你真心願意為世界著想的心態..)
及自省的精神.. 把人家踩在腳底就覺得自己很行, 不是什麼值得說嘴的事..
坦白說, 我自身也很多事必須自省檢討的, 你若拿到-80分, 我覺得我自己也高不了你3,4分..
但我說的確實是我觀察到的事實而已...



x94fujo6rpg wrote:
另外最近這兩個月很少看到AMD的單子了...
低階1萬也很多組INTEL的......(恕刪)


其實目前來看
APU的單子也可以考慮~

例如A6-3650 + 目前已經變便宜的A75
跟i3-2100 + H61
現在配起來 價錢其實一樣
(相較之前A75剛出的時候 隨便一張都三~四千 那時候真的會買不下去)
A55和A75 現在價差很小 我覺得應該不用考慮A55...
不知道大家看法如何~

A6-3650除了轉檔和解壓縮比i3-2100慢
整體CPU效能是比較好的
加上內顯的優勢
如果是 i3-2100 / G840 + H61 不加顯卡的單子
倒是可以換成APU~


而推土機已經損毀 希望明年可以修好~

goe126 wrote:
其實目前來看APU的...(恕刪)


跟2100比?全盤皆墨耶。沒有你說的那樣而已喔。
全面輸的很難看
http://www.anandtech.com/bench/Product/403?vs=289

換上G850也是很難看
http://www.anandtech.com/bench/Product/403?vs=404

所以你的形容詞要換了。
除了一顆效能硬挺挺的GFX,剩下全壞光光了。

bar0106 wrote:
其實不是現在的LIa...(恕刪)


阿沒勒?你怎麼不反倒去念i_stuck先生?
是誰在嚷嚷著APU全球缺貨?是誰在嚷嚷APU的前景看好?
結果人家APU的新聞就是有50%以上的成品都銷往中國啊。
然後就被人家的發燒友酸啊。說怎麼可能?
整個市場買氣差到幾乎看不到產品。連人氣排行榜都沒上榜過。
那超過50%的銷售量是賣給誰啊?還都銷往中國哩。
居然忘了01要當流量大的營利網站,而不是專業網站,我還囉唆雞婆個雕~一起喊無腦萬萬歲就行了呀,多省事。

蛙鳴之地 wrote:
跟2100比?全盤皆...(恕刪)


買氣差?

是玩家買氣差還是市場買氣差?

你是真的不知道E3300比i5-2500K還好賣是嗎?
你的腦袋裡只有玩家圈圈那些看圖說故事嗎?

我老弟自己親自出國的英國和日本, 真正的銷售大宗都是套裝電腦...
而且還是比台灣小黃屋還更低階的品牌電腦, 遇到節日特價時, 甚至可以壓到5,6千台票就有台主機..
像我們台灣人(對岸也一樣)不屑一顧的atom機種, 用的人還真不算少...
你說apu會有多糟?

你也可以看看台灣的Lenovo, 甚至直接為APU出台15吋的大筆電...
效能怎樣可想而知, 但大螢幕又便宜, 我是覺得還是不如Intel B950...
可是若量大壓價格下來, 不難用來搶一些入門市場....

我不說過, 一張板子加處理器只賣約兩千五百台票不到, 掛上根2G和320G HDD..
整台主機可以壓到六千出頭... 你說對岸怎會不買帳?
當然atom或ion平台也都有差不多低價位水準.. AMD組合也不過種選擇而已...
還是你腦袋裡認為, 花不到兩萬的主機都不是電腦?

mobile這裡是敗家者天堂, 可是不是真實的世界...
挖大你是新貴當久了, 跟某位天龍國大統領一樣, 沒把那些生活輜珠必較的升斗小民放眼裡???

我們還真是兩個世界的人....





bar0106 wrote:
你說apu會有多糟?(恕刪)

A4的CP值是不會很糟啦...可是A8真的就滿糟的

蛙鳴之地 wrote:
跟2100比?全盤皆...(恕刪)


嗯嗯...
這個Anandtech裡的測試軟體
APU真的是每項都慘兮兮
APU在單核的效能 跟i3比起來真的差很多...
不過因為A6-3650是原生4核
所以多核心測試的部分 好像跟i3-2100差不多
Cinebench R11.5的多核心運算 A6-3650還有稍微贏過一點
不知道這樣單核運算輸很多 多核運算差不多的狀況
在平常使用上面 影響會有多大?
這一點 我也是搞不太清楚...
平常上網開網頁 開軟體
到底是多核會協同運算
還是每個軟體都只跑單核?
(最近朋友也考慮組個HTPC
到底要推薦他用i3-2100 / G840 + H61
還是 A6-3650 + A75
現在有點搞糊塗了...)

不過Passmark給APU的分數又有點太高
http://www.cpubenchmark.net/cpu_lookup.php?cpu=AMD+A6-3650+APU+with+Radeon+HD+Graphics

我是看滄者裡面一些測試
A6-3650:
http://www.coolaler.com/showthread.php?t=271865
http://www.coolaler.com/showthread.php?t=272119

i3-2100:
http://www.coolaler.com/showthread.php?t=260100

Super PI 的部分 APU輸很大
但裡面多核運算上 又差不多
3Dmark06的CPU分數 也是差不多...
到底要怎麼挑阿~"~ 怒...

趁機偷回被黑名單不能發言的某討論串

AMD這兩年很喜歡亂抓個浮木,擋完急箭之後就扔了,像MLAA、Bullet Physics、Stream之類

到現在,其實我還不曉得Bullet Physics究竟支援了哪些遊戲

MLAA這回事在AMD推薦對手的FXAA之後也鞠躬下班

Stream這個詞目前好像改名為時下正夯的「app」,稱作「AMD APP」?

有沒有懶人包可以讓我瞭解一下
《三國演義》「孟獲垂淚言曰:『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吾雖化外之人,頗知禮義,直如此無羞恥乎?』」

goe126 wrote:
嗯嗯...這個Ana...(恕刪)


你觀察到重點了...

現在大部份程式, 都屬於複合式需求為多...
單核絕對不夠, 多半是雙核可以吃到滿...
可是, 也有可以吃到四核心的, 只是, 除了轉檔轉圖這類專吃處理器能力的軟體..
要吃足四顆核心滿載是很少的... 其實比起總運算力, AMD可以略勝Intel一籌...
所以在多處理器及轉檔項目, AMD有機會勝出, 其實就算轉檔, Intel的強悍也有部份歸功於
軟體的最佳化. 我還沒聽過什麼遊戲或軟體, 敢不先對Intel做最佳化...

把上面這些因素統合一下, 你就會發現, 測試軟體以單執行緒為戰力者, Intel必然勝出...
而且亂大一把的, 可是越偏向多核運算的測試程式, AMD就可以略佔上風...
沒辦法, AMD不以多欺少, 運算力必然大敗... 非得如此不可...

但User要考慮到的是: 今天你不是來跑測試軟體的.. 是要拿來工作使用的...
所以, 只有實際使用的差異, 才是重點, 像Super Pi這種測試, 不能說沒參考價值...
但是拿來跟一般使用者的環境一比, 那是偏離太遠了...
簡單地說, 你找得到哪套常用軟體, 可以比出這種差距嗎?

正因為實際軟體的使用相當複雜, 往往不是只支援單執行緒(像Super pi或一些老程式..)
, 或是完全能吃滿四核心(繪圖轉檔軟體為大宗).. 所以根據你使用的軟體特性..
處理器的表現就會有所不同, 可是, 大部份軟體都不會走前面這兩種極端...
多核能力的支援度往往有所差異, 所以實際上處理器表現相差往往不會太大...
(以差不多價位的處理器來看, 除了APU這種有強調其他功能產品之外...)

很多Intel Fans會告訴你, 大部份軟體只吃雙核心, 所以AMD四核心是廢物..
只要單執行緒夠強就是王道.. 這話當然是天殺的錯誤.... 連Intel都直接賞這些爛人們一巴掌!
借問Intel的中高階處理器, 是以提升時脈為主, 還是以提升核心數為主?
i7-2600論時脈只高出i3-2100 300MHz. 小小零頭而已, 但核心數卻是兩倍, 價格更不用說...
如果軟體果真只能用到雙核, 那為何不發展成雙核3.8甚至4.0G?
在技術上後者比前者簡單多了.... 也省本多了!

以實例來說, 3Dmark的CPU測試就能說明這個現象, 因為遊戲裡, 固然以吃滿雙核心最多..
但也不表示多出的核心就閒在那裡, 負載為零! 它們還是可以分攤本來兩顆吃重核心的部份工作...
所以結果固然不能像能吃足四顆核心100%的轉檔軟體一樣, 讓AMD可以略勝半籌...
但實測起來, 雙方陣營的差距就是很有限... 其實很多軟體也都屬這類型...
不完整的支援多核心, 所以這類軟體的bench mark跑起來, 兩陣營相差往往不大...
相差很大的往往是優化Intel系統較誇張的軟體...

所以挑選處理器時, 應該看你常用軟體, 究竟對多核心支援能力到哪裡..
支援性越高, 你就要往多核心邁進(當然要顧及你的荷包, 不是人家叫你敗你就敗..)
, 像雙方四核心產品都可以, 當然有錢就選i5/i7...
沒錢就是x4, i3是不能替代實體四核的... G8/G6就更別說了...

但是一般應用或遊戲, 其實這些2~3K價位的處理器, 效能是差不多的...
原因上面已經說過... 不過若無轉檔或你玩的遊戲多核支援力很不怎樣的狀況..
我建議選Intel系列, 很簡單, Intel的效能功率比比較好...
這是AMD真正比不上的! I fan整天罵AMD表現很爛, 事實上在入門中階市場..
Intel的處理器性能也只是夠用而已, 要完敗AMD也不容易...
可是就算你對AMD有愛, 想選來用也沒什麼錯, 因為實際差距實在不大...
像前陣子有老兄說x4 640換到i7遊戲很強, 問題是你砸了多少錢?
如果換成同價位G8或稍高價i3, 相信不會有啥驚豔的結果, 這世上一分錢一分貨... 是不變的道理..

x4 645跑不動的遊戲, 換上i3-2100不會有啥理想的結果.. AMD的缺點就是相對吃電而已...
但是也沒像推土機超頻跑到200多瓦一樣那般誇張讓人難接受...






低階組APU還是要組I???

都低階了還組I幹嘛??

INTER的低階不是E跟G嗎= =?

拿我爸當例子好了

他只拿來上網跟看YOUTUBE

拿要拿APU幹嘛...

他組個775+E3400就順順跑了

組多少錢? 六千初不含螢幕... (當然POWER沒多好)

有很貴嗎??
bar0106 wrote:
借問Intel的中高階處理器, 是以提升時脈為主, 還是以提升核心數為主?
i7-2600論時脈只高出i3-2100 300MHz. 小小零頭而已, 但核心數卻是兩倍, 價格更不用說...
如果軟體果真只能用到雙核, 那為何不發展成雙核3.8甚至4.0G?
在技術上後者比前者簡單多了.... 也省本多了!


老師, 我有一點點小問題. =A=/

提升頻率如果真的如你所講的比弄多核心簡單
那麼我們老早在 P4 大戰 K7/ K8 的年頭
應該會先看到量產的 4GHz x86 單核心 CPU
而不是雙核心降轉到個人 PC 上吧?

正是因為頻率很快就會催到極限
所以才會有用核心數量來區分產品等級的東西吧?

以前 Intel P4 頻率催到 3.7GHz 以上
效能還是沒贏到 AMD K8 2.6GHz 太多

現在 AMD K10.5 每隻都是 3GHz 起跳
好像也沒贏 Intel 從 2.4GHz 起跑的傢伙

頻率如果簡單的就可以催上去...
然後催上去就有美妙的效能跑出來...
我看我們現在可能還在看 P3 跟 K7 的高頻大戰
--- 當年是誰先突破 1GHz , 如今可能是挑戰 5GHz 吧?

會看到六核心 PII x6 大戰 四核心 C2Q / i7 嗎?
應該不會吧?




再來...

個人電腦上真正會用到 "絕對速度" 的軟體應該不多吧...
除了解/壓縮, 轉檔之類一翻兩瞪眼的東西以外
很多東西的處理速度快慢其實是模糊的.
看影片, 上網, 打電玩, 部落格, 聊天室...
只要能運作, 而且不會讓你等超過一秒或者讓你會感覺等得不耐煩的時間
那就可以啦...

亦即.

如同遊戲的每秒張數, 只要是 24 FPS 以上, 人眼看來就是連續的.

超過 24FPS 的話, 60 FPS 跟 120FPS 之間的實際表現其實只有軟體告訴你的時候才會發現有差別.

現在不管是 AMD 還是 Intel , 兩造放在市面上現售的各級 CPU
雖然不見得是快到哪去, 但也不會慢到說讓你 "非常有感覺"

那樣的話, 隨便買自然都沒差...

可是, 扣掉效能不討論的話..

電耗, 熱量. 兩大主題就影響了一台電腦的壽命及可使用環境...
誰都不想在小主機上養一隻吃電大廢熱怪獸吧 ~

價錢相差不多, 可是養一隻冬天當電暖爐, 夏天當烤箱的傢伙...
嗯... 夏季用電計費貴蠻多的
我不想夏天狂吹電風扇或冷氣...
何況主機板還很容易被烤熟...

我曾經被只有區區 "89W TDP " 的 P4 噴火龍烤過主機板
所以我大概知道, 超過 100W TDP 的意義會是什麼.

---

結論, 買東西, 在預算範圍內買效果最好的...

不想花那麼多錢, 那就按照自己需求買適當的就好

如果效果分不出來, 也不知道適當的東西是什麼...

那, 爽就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