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X2 wrote:幾本上AMD的U L3對多線程性能影響偏低,只對單線程影響較大飛龍整個架構體系算是設計不良,所以才會導致這種有無L3用起來差異不大的情況~~ 因為快取本來就是作為CPU緩衝的地方當I/O的還沒到一定大的量以前,L3快取的利益是看不太出來的Sclld3 wrote:照你這麼說I5架構也不良 您愛怎麼說就怎麼說把反正I/A各有優缺點消費者的荷包是用來養這些廠商用的感謝樓主的分享
這張圖送給01這串的討論者參考一下Pentium G6950(超頻4.2Ghz後) + ati 5970 跑3DMark 06 成蹟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再補上AMD X4-955+MSI 6870 TF2 超頻4ghz的 跑3DMark 06 成蹟Athlon II X4 640 + ATI HD5870 超頻3.6ghz跑3DMark 06 成蹟相同的解析度.不同的ati顯卡參考看看
PhysX2 wrote:幾本上AMD的U L3對多線程性能影響偏低,只對單線程影響較大飛龍整個架構體系算是設計不良,所以才會導致這種有無L3用起來差異不大的情況~~ 不是L3對AMD處理器影響不到,也不是設計不良!是AMD本身的製程沒辦法跟不上架構設計,Phenom L3的延遲時間都比同期Intel處理器來的高,K10架構設計的處理器本身就是非戰之罪
a750828 wrote:PhysX2 wr...(恕刪) 延遲嗎,原來如此只是我覺得奇怪的地方不是說加了L3之後效率跟原本無L3差不多而是測出來的結果是單線程有顯著進步,可是多線程宣染方面卻沒變?這真的很懸,一般來說L3是4顆Core共用才對,所以我才會懷疑他設計上是不是有什麼失誤反正都是要淘汰的產品了,就不管那麼多了新的32nm能把緩存發揮到什麼程度才是我關注的地方。
我宅故我在 wrote:又是製程落後的非戰之罪理論明明飛龍2是45nm製程 一代的I5 I7也同樣是45nm 平平攏是製程....但是SOI、High-k、Low-k這些又會影響到晶圓的品質,同樣叫小籠包,你認為鼎泰豐的會跟路邊攤的一樣嗎???
a750828 wrote:平平攏是製程.....(恕刪) 那可以請大大解釋一下這些製程上的影響嗎?畢竟AMD有IBM在撐腰說同世代製程晶圓良率品質比INTEL差很多我想也不可能吧況且舊的CORE架構的45nm產品AMD至少也能戰個不相上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