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ebeef wrote:
別買金士頓2400...(恕刪)
那推薦買 金士頓2133 8G即可?
我也滿怕從去年就發生的一大堆第六代記憶體不相容問題....
看了好多文章都是美光記憶體....
最近這幾天要努力爬文 多問了...我訂的SATA線週一到貨,就要去換平台了0.0
enm wrote:
(恕刪)
嗯...畢竟是老東西了...
不然說很好 也不能說不好
我前進X2都用颱風扇 上後排都用貓頭鷹
原先的2500K 在我熱死人的房間裡面 室溫31~33度
一開始買的時候 打大作遊戲用原廠風扇 可以飆到快90度....待機則44~50度左右
然後先處理的塔扇,可以壓到80度以下了....待機降低38~42度
之後換了當時很夯的的聯力全鋁機殼 又降了2-3度
但是還是不滿意就把風扇都改了 又降了3-4度
所以2500K 室溫就算32-33度,在壞之前待機都只有36~40度唷~
只是現在很多更多機殼不輸聯力了吧
summic wrote:
我是買T40F-W...(恕刪)
T40我爬文的結果是,如果是不超頻可以用看看的等級~
如果小超就是至少要5-6導管的12CM塔扇
要大超的話,滿多人都推直接上水冷了....不過6700K現在很多人也都4.7G~4.9G就極限了吧
只是待機超過50度就誇張了點唷....
Sato989 wrote:
我自己就有一台i7...(恕刪)
我是換平台嘍 所以一定重塗重裝呀~
godjula wrote:
我CPU 6700k...(恕刪)
PC-60FN CPU風扇高可16CM
PC-7N CPU風扇高可17CM
PC-8FI 風扇高可16.5
PC-7N / PC-60FN 可以裝的下17.2的真魂140!!!?
難道是聯力的公告有算好測板的距離了 還有多了一些空間!!?
mevaca wrote:PC-60FN CPU風扇高可16CM
PC-7N CPU風扇高可17CM
PC-8FI 風扇高可16.5
PC-7N / PC-60FN 可以裝的下17.2的真魂140!!!?
難道是聯力的公告有算好測板的距離了 還有多了一些空間!!?
通常怕消費者撞件, 不會量得剛好吧?
如果量起來有 18cm 高度, 通常會寫 17.5cm
這樣子比較不會有爭議
你可以拿個尺來量就知道了...
其實我的使用環境也不是多美觀
平常也是 31 ~ 34度
就算有開冷氣也轉在 28度
高雄這邊熱炸了. 冷氣只轉 28度都覺得好冷, 冷到不行

mevaca wrote:
嗯...畢竟是老東西了...
不然說很好 也不能說不好
我前進X2都用颱風扇 上後排都用貓頭鷹
原先的2500K 在我熱死人的房間裡面 室溫31~33度
一開始買的時候 打大作遊戲用原廠風扇 可以飆到快90度....待機則44~50度左右
然後先處理的塔扇,可以壓到80度以下了....待機降低38~42度
之後換了當時很夯的的聯力全鋁機殼 又降了2-3度
但是還是不滿意就把風扇都改了 又降了3-4度
所以2500K 室溫就算32-33度,在壞之前待機都只有36~40度唷~
只是現在很多更多機殼不輸聯力了吧
其實機殼我看過不少, 也買了一些
有些機殼捨不得丟, 還堆在腳邊可是又很佔空間...
聯力的全鋁機殼是有它獨到之處
當初我也很想買, 但是最後還是因為價格或其他種種因素沒買就是.
我個人買過無上排的機殼 (在買過有頂部風扇的 Tt V9 之後又買這種殼是打算...)
通常沒有上排風, 只有後排的下置電源電腦機殼
熱量會積在 CPU 風扇區的正上方
用過前置高轉速大風量強制進風 (進大於出)
或後置高轉速大風量強排 (出大於進)
也沒辦法有效把積熱拖走
只要開機一段時間之後把手放在電腦機殼後段頂上
各位一定能感受到那股溫暖

我個人試過上排+後排, 或前進+上進+後排
用過幾個機殼, 組過幾次風扇
下吹式, 塔式等等各種組合
最後在落塵與散熱等方案取捨下, 我選了懶人包.
電腦放桌底下時
較弱的前置進風+ 較高速的上排 + 無後置風扇 + 上部光碟機區域用有濾網的面板取代
(排大於進時, 5.25"區域面板濾網可以有效增進自然冷風進入, 當然灰塵量會提高, 所以要加濾網)
其實前排進風通常會直接吹硬碟架
過了硬碟的進風都已經被加了一層溫度...
塔扇方向依情況, 可以選擇對準上排來排風
但是會比較容易抽到底下顯卡升上來的熱氣
如果可行, 機殼可以加放一個後進 (對, 後進風, 而不是排風)
但還是有個前提就是後置進風不能吸回上排出的熱氣
如果你要放桌底下就不建議放後進
上排的廢熱會打到桌底倒回機殼週圍, 放後進就會吸到熱風
此時可以改在那個位置貼一張濾網防塵就好, 風扇錢省掉
且桌底跟主機頂端要有 10cm 以上的空間餘裕
最好在主機箱附近就有空間能散熱出去 (我的電腦桌有一道 2.5cm 的溝縫可以過線, 就順便利用了)
這樣就會形成一種煙囪效應, 能較好的把熱量送出去, 灰塵又不會多到不能接受
(當然要選用有內建可快拆的濾網機殼)
個人的實驗是這樣機箱內溫度區域最高的點只會在高級顯卡上
如果顯卡溫度也不高, 整個殼摸起來都是冷的
可以參考看看.
(( 目前都用銀欣的, 腳邊是 PS-06 , 舍弟的是 PS-05 ))
喔, 對了
其實我這種模式靈感是從某位學長的烏鴉家族機殼來的
(只是 I/O 跟介面卡不能改成朝上... XD)
可以依自己實機的使用狀態以及機殼特性選一個適合自己的系統風扇配置方案
風道正確的話, 溫度可以再多降個幾度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