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油餅大叔 wrote:換DDR5還是有好處的 特別是對內顯的提升就算不用新的Navi晶片 把VEGA11繼續弄到5nm應該也能有不錯的入門級顯卡表現 主要是我現在已經是 3700X + X570 + DDR4-3000@CL-19@1T (單條32GB*4), 已經很夠我用了要是 Zen3 的IPC真的有像蘇媽講的 15% 的增長, 那我就換, 當成最終 DDR4 平台
AMDer wrote:主要是我現在已經是 3700X + X570 + DDR4-3000@CL-19@1T (單條32GB*4), 已經很夠我用了要是 Zen3 的IPC真的有像蘇媽講的 15% 的增長, 那我就換, 當成最終 DDR4 平台 目前我(1)3900X + C7H + DDR4 3600 16GB*4 CL16(2)3500X + C7H + DDR4 3600 16GB*2觀望4系列中,期待效能有所增長,準備更換3500X。不過,我覺得消費主力市場會以16C/32T為限,再上去應該是特定需求消費者。
胖仔叔叔 wrote:目前我(1)3900X(恕刪) 當初2017 ryzen 1代出來時,旗艦是8/16,國內外多的是文章報導酸爆,至少9成以上的軟體或遊戲都標榜i5四核CPU即可達到最佳使用者體驗,Intel也不過稍微增加了2核變成6/12的8700(K) ,超出4核的部份都屬於效能溢出。可才3年不到,入門級CPU至少4/8,實體6核成為主流,想要多一點餘裕選擇8/16,有特殊用途的要嘛直攻HEDT,要嘛10核、12、16核。連laptop都開始打8/16,就問你Intel跟不跟。軟體能不能奉陪一向都不是問題,也許程式繕寫複雜度很高很難,但如果對手軟體廠能搞出來,而自家萬一跟不上,就只能在時代的洪流中淘汰。目前AMD的市佔是最大的軟肋,短時間無法飆漲的市佔會導致軟體廠跟著主流走,非特殊需求,否則過多核心形同浪費。當然AMD也是看準了自家架構堆疊核心遠比Intel容易,所以逼著Intel也跟著玩核戰,10代目前卡在10/20再也上不去,當過幾年8核16線程成為主流時,核心疊不出來的Intel恐怕會急遽衰落。
AMDer wrote:主要是我現在已經是 3700X...(恕刪) 覺得ipc不見得能像zen2那樣暴增但7nm+所帶來的時脈提升以及ipc的微幅提升 單核綜合性能提升15%應該不成問題不會像2700x跟3900x單核差距那麼扯 可差到25%
胖仔叔叔 wrote:目前我(1)3900X(恕刪) 這完全是看硬體廠想給用戶多少核 軟體自然會跟進ryzen出來前軟體只做四核優化居多現在堆到16核 軟體也更新能吃滿十六核32核要是能下放到主流平台 自然會有一票軟體廠幫你優化一顆cpu 256個框框 夭壽
再過幾天,Intel就要在HotChips 32公佈Ice Lake-SP了,等等看Intel會不會跟著玩包水餃大戰。說來諷刺,AMD現在製程和核心數量的優勢,讓大家都快忘記Intel從Palm Cove (Cannon Lake)→Sunny Cove (Ice Lake)→Willow Cove (Tiger Lake)→Golden Cove→Ocean Cove的IPC改進幅度了。
waterball.liu wrote:再過幾天,Intel(恕刪) 確實諷刺,intel最喜歡以大量品牌形象廣告投放,造成消費者群眾的刻板印象什麼"登~~登登登登"、"Intel Inside" ....如果能把這些精力跟預算轉嫁到製程上intel也不會博得一個"牙膏廠"的美名了~要說進步,這麼多架構的命名倒是挺進步的,起碼令人眼花撩亂,可IPC呢?截至目前10代為止還是拉高功耗提高頻率以獲得更良好的效能體驗希望tigerlake能讓人耳目一新吧~
小龍鐵金剛 wrote:確實諷刺,intel(恕刪) 以14nm的Skylake為基準,理論IPC增長幅度如下。Cannon Lake的Palm Cove(10nm):IPC不動,主要是追加AVX-512,而且Core i3-8121U也被證明是失敗的實驗品,裡面的Gen10內顯也跟著殉情。Ice Lake的Sunny Cove(10nm+):+18%。Tiger Lake的Willow Cove(10nm+):+25%,下週HotChips 32應該會公佈細節,一併追加Xe的全貌。Golden Cove(10nm++):+50%。Ocean Cove(7nm):+80%。更讓我好奇的是,「回頭」用14nm製造Willow Cove的Rocket Lake會肥熱到什麼程度,畢竟最大核心組態從10核減少到8核。
ya19881217 wrote:這完全是看硬體廠想給用戶多少核 軟體自然會跟進ryzen出來前軟體只做四核優化居多現在堆到16核 軟體也更新能吃滿十六核32核要是能下放到主流平台 自然會有一票軟體廠幫你優化一顆cpu 256個框框 夭壽 我是SW工作人士基本上多數人用的SW都沒啥是需要海量threads支援的, 幾乎都是遊戲類/繪圖類的才需要, 而且這類型的專業軟體的平行度也是有上限, 不是無限上綱的我講的不是 "開啟很多instance" (鄉民語言是 : 多開), 這種事情不需要軟體支援, 好比你一個 chrome 開100各分頁, 或是乾脆直接開100個ch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