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amd zen4核心數全面升級幾乎不可能

游戏脑力 wrote:
intel過去幾年 不管14nm還是10nm 晶片的產能都不知道提高了幾倍
但intel cpu的出貨量并沒有增加幾倍 原因就是5年前桌面cpu最高規格只有4核,現在是最低規格4核


這部份純粹是東西爛
就不用有的沒的解釋一堆了
iabuw wrote:
這部份純粹是東西爛就(恕刪)


光看到過去幾年 10nm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真是浪費生命看垃圾文

現在桌面還在14+++++++++++++++++++++++++++
哪來的10nm

還是腦補兄其實活在2030年
所以才有過去幾年的intel 10nm

再來是....I粉不是說核心太多無用
現在又嘴AMD爛核心數不能再增加

16C還不夠用嗎?
哪10C縮水成8C不是該死在路邊了
知恥近乎勇 無恥近乎神勇 別對號入座蛤~~
游戏脑力 wrote:
不是做不到.而是沒有(恕刪)


AMD 產能不足是台積電造成的?還是 AMD自己信心不足沒先booking產能?
我覺得後者佔多數
AMD 要 Y2022 或 Y2023年的產能, 我想台積電應該是可以滿足的.......台積電不是因為客戶未來的booking產能而大幅投資去買機台了嗎?

AMD 如果台積電/三星兩邊都投單~~~在台積電看來, AMD的forecast訂單都需要打個折扣, 因為有可能往三星下.....如果像Apple一樣只有一家, 台積電就義無反顧的產能全力支援了

以往台積電會在Y2020年Q3~Q4就要求各客戶給出 Y2021年每個月的產能預估.......AMD如果給的少, 事後又要求追加, 產能當然沒有~~~
jhlien wrote:
AMD 產能不足是台(恕刪)


與其說沒信心
不如說哪知道INTEL這麼鳥
大家買爆AMD
知恥近乎勇 無恥近乎神勇 別對號入座蛤~~
蔥油餅大叔 wrote:
學習intel把Zen2或zen3的電路逆移植回去用12nm的GF或許也不錯

譬如4c8T的5350G(假設)

甚至2c4T的4000GE(假設)這種入門級別的東西


Ryzen系列可能性應該不大,畢竟Ryzen3000以後CPU晶圓製程都升級到TSMC 7nm了,再回頭用格羅方德12nm反而會給User負面觀感(製程開倒車)。

而現行入門級別的Athlon系列倒是可以考慮由格羅方德12nm代工,畢竟目前Athlon系列最新型號的3000G依舊是14nm製程。
jhlien wrote:
AMD 產能不足是台(恕刪)

其實就是產能的問題
intel的縂產能其實跟臺積電差不多
intel的產能絕大多數都拿來製造x86的cpu

假設amd要大到跟intel一樣大 ,那是不是要把整個臺積電的產能都吃下來?
對於臺積電而言 ,最重要的肯定是蘋果 .蘋果就已經吃掉臺積電一半的產能 還有高通和聯電 還有英偉達隨時會找臺積電代工 甚至intel都找臺積電代工gpu
而給amd用的也還包括家機的部分 所以amd伺服器和pc能分到的產能 根本不可能和intel比 能有1/5就不錯了

假設amd產品真的非常好 ,intel完全不能比 ,也會因爲產能的問題限制了它的市占
游戏脑力 wrote:
其實就是產能的問題intel...(恕刪)


台積電的總產能和intel差不多? 你是做夢夢到? 還是20年前的資訊?

Five Semiconductor Companies Hold 53% of Global Wafer Capacity

上文所述,在2019整年來算(等效8吋晶圓面積):
台積電 每個月250.5萬片
intel 每個月 81.7萬片
聯電 每個月75.3萬片

另外,intel在2019年還有在做記憶體(IMFI),所以81.7萬片裡面要扣掉記憶體才是邏輯電路的部分。 由以上資訊估計,intel產能和聯電差不多
游戏脑力 wrote:
不是做不到.而是沒有(恕刪)


1. 5nm單核面積會更小,但因為5nm製程的價格提高太多,所以總體來說,單核心成本還是會增加
2. 目前需要提升的是單核心而非多核效能,應該導入超大核架構提升單核性能
3. 用三星製程的小核心來組合,根本是在找死。zen3的單die 8提升不少,又用上兩個Die只會回到zen2前的慘況
4. 筆電很在乎功耗,導入小核心很合理,但找三星代工"注重功耗的產品",有聽說三星代工的S888翻車事件嗎?
5. 功耗最佳化、DDR5、USB4等,也是提升效能的一個手段....
6. 目前看起來最有可能就是把中低階產品整個轉給三星代工,沒理由R3、R5、嵌入式系統 還要過來卡TSM產能
dkdon1009 wrote:
光看到過去幾年 10nm...(恕刪)

icelake 是 2019年開始出貨
而2019年初就開始量產10nm晶片 最初半年的產量 是2020-7到2020-12這半年的1/6
2019年到現在2年多了 算不算幾年?
2019年icelake的產量只夠用來應付筆電中的部分輕薄本/當時還和cometlake同爲10代產品
這方面對應的是2019年全年的10nm產能
2020年 tigerlake-u是完全應付所有11代輕薄本/2021年初 tigerlake-h 35w用來應付標準本, 2022年第二季tigerlake-h 45w 最高8核的用來應付游戲本
所以tigerlake 對應的是整個2020年intel 10nm產能 比起2019年已經提高了2-3倍
2021年年底 alderlake-s 對應的則是2021年現在正在量產10nm產能 alderlake 爲什麽要大小核設計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節省產能
從時間推算 整個2021年底到2022年 intel的10nm都會全面鋪貨都所有產品綫上.現在10nm的產能還在快速爬升中,已經差不多能應付所有生產綫

而intel14nm產能主要爬升是在2018年-2019年.那段時間intel 14nm全面缺貨 而缺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被迫升級核心數.i3本來2核變成4核,加上伺服器需求持續增加.intel 2016年14nm的產能大約為現在的1/3
而由於現在10nm逐漸替代掉14nm的產品.而14nm晶片還在繼續生產
這就讓14nm產能變成過剩.成本也越來越低.所以intel的14nm cpu有繼續降價的空間.
intel14nm降價的空間遠遠大於 amd zen3 等alderlake出來后 14nm的rocketlake會繼續殺價
這就是amd 找臺積電代工產能受制於人,成本也受制於人 的麻煩
爲什麽過去一季amd產品這麽好 屌intel了 市占率反而下跌了,intel反而提高了

就是因爲這樣
而接下來amd的cpu產能也很難好轉.它們首先要滿足的是家機.要到下半年.
等intel rockeltlake 出來后 市占會被吃掉更多,而等到下半年 intel的關鍵一代alderlake又出來了.
所以這一整年對amd是不太有利的.要一直等到明年zen4出來.但問題是zen4用的5nm到那個時候產能
同樣是一大難題
更糟糕的是這個問題恐怕不會是這一兩年的問題,而是會變成常態一直延續下去.
所以我才講amd爲什麽要找三星代工 從長遠的打算 一定要分散產能
不是沒有道理
YS1102 wrote:
1. 5nm單核面積(恕刪)


單核成本不斷提高 這才是大問題

我在2017年底買的8700k也是這個價錢
5600x大概也就20%的提高,已經過了3年 相同價格下換來的只是20%的提升?

而intel繼續用14nm的11400 效能為8700k的90%,售價才5000
價格至少有接近腰斬
現在反而變成intel是良心企業 amd是黑心企業了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