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拿下特斯拉 AI6 165億美元,約4900億新台幣大單

打不過台積電就降價,沒有賣不掉的東西只有賣不掉的價格.

新舊效能只要不是天差地別,一般消費者使用不出差別就好.

好了追求最新效能其實是不合商人利益的,由其是台積電在美擴廠後成本大漲.

這大漲的錢也會反應到晶片上,買晶片的人就反應到產品價錢,

要是產品太貴消費者轉買其它產品反而得不償失,

馬斯克是精明的商人它只是在cp值中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eclair_lave
機器人嘛?那沒差啦,反正還不見得能大賣,馬投顧善變又不是第一回,到時候變數還很多[XD]
skiiks
再看看 要是動作像拜登一樣 是我要去扶他 還是他扶我。至少要有川普的機動力吧。
我只想到 Google 這幾年手機的銷售


如果不追求效能
還算可以啦

只要價格夠低,還是能接受,還是會有市場的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宣布AI 6 車用晶片改回三星2奈米晶圓代工,外資金童分析師陸行之點評特斯拉捨台積電(2330)回三星懷抱有五個原因,包括便宜、控制、利益衝突不存在、龜毛及分散風險。

三星半導體長約165億美元大單預計2033年才將正式揭曉,業界原先猜測為超微(AMD)與高通部分新訂單從台積電外溢到三星晶圓代工。不過,路透社報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宣布,已簽署1項價值165億美元(約新台幣4,880億元)協議,將向韓國三星電子採購晶片。

以下為陸行之臉書全文,及網址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X2v5n6pd/

Tesla 宣布 AI 6 車用晶片改回三星2nm 晶圓代工(AI 4 是三星14/7nm foundry, AI 5 是台積電 4nm foundry), 訂單到2033年至少165億美元起跳,目前了解不是 Dojo 3 System on Wafer (SoW) 系統晶片,而且AI 5 都還沒裝在新車上,AI 6 面市還早吧,不管如何,我覺得Tesla 重回三星懷抱的幾個主要原因是:

1. 便宜,尤其最近三星3nm 的良率也有改善,數年之後2nm 良率改善應該不是難事,如此一來,三星提供比台積電較低的價格也相當合理。

2. 控制,馬斯克說三星德州廠離Tesla 工廠很近,還要隨時進廠幫三星改善生產線,這點台積電應該不可能答應馬斯克到TSMC Arizona Fabs 到處趴趴走。這裡我也不確定馬斯克過去的電動車製造背景能對半導體製造有幫助,還是老馬想徹底了解學習半導體製造?以後想把電動車/機器人製造的能力延伸到更上游的半導體製造(這個野心很大,除了三星外,也沒幾家系統產品公司成功過)。

3. 利益衝突不存在:不同於蘋果跟三星的關係,蘋果當初離開三星除了技術跟台積電的差異外,三星也做Smart 手機跟蘋果競爭。到目前為止,三星還沒有正式踏入電動車及機器人製造,三星集團還可優先提供DRAM, NAND, 電池產品給 Tesla,所以台積電不跟客戶競爭的優勢,短期不存在。

4. 龜毛:以現在 Tesla 一年賣不到2百萬電動車,AI 4 全部不到4百萬顆,Tesla 車用晶片對台積電真的很小,但以馬斯克龜毛畫大餅的個性(什麼以後幾億台機器人需求) 一定也想對台積電予取予求, 大客戶如蘋果龜毛就認了,但馬斯克可能踢到台積電鐵板一塊,但到三星就被當神,鋪紅地毯歡迎光臨。

5. 分散風險:如果以後Tesla Robotaxi 服務 and Optimus 3 真的大賣,特斯拉找兩個代工廠來分散風險做不同世代AI晶片,也算合理,到時候 Tesla 可能才會發現,哇勒,台積電怎麼量產進度,良率,晶片耗能,速度比三星好一大截,還是多轉些訂單給台積電好了。
以上陸行之提出來的觀點還滿具中肯的
skiiks
三星製程問題不在效能 效能以外才是問題。馬斯克可能要體驗過三星製程的教訓 才能知道台積電貴的有理的原因。
晶片不是只靠良率才能賣得動
還有單晶片喊價的 不是買晶圓拼良率

晶圓廠不計成本生產 廠商拿固定定價 晶圓上好的晶片才讓廠商計價購買
這種事情台積電幹過 早期用優化不佳的E3B生產蘋果M3就是以晶片喊價 好的才算
蘋果就是這樣讓台積電有煉丹機會 煉到台積電製程再優化
新製程一開門就煉丹 不賺少虧也比三星什麼客戶都沒有 完全沒得賺
連想改進製程的機會都沒有

對於經常削價競爭的三星 最會幹這種事情搶客
不過三星還是敗在良率低到離譜
當時新聞好像是台積電4成良率 三星一成不到
三星良率低到 即便只挑好的拿出來賣 產量依然不夠 無法實行


 
這數目不是只有 AI6 那麼簡單 ,

如果只是 400 萬顆 AI6, 那每顆 AI6 均價要 4125 鎂

可能另含其他車用晶片, AI 伺服器 CPU+記憶體, 機器人所有晶片.

搞不好還包括車用電池
skiiks
到時AI5跟AI6一比 要是AI5節能低溫比AI6穩定 看馬斯克會不會轉單
在業界就是拿低品質的低價格, 去砍高品質的高價格
但在GG這招就行不通了
skiiks
降低成本獲取利潤 但換降低成本的同時 晶片的高溫耗電抑制不下來 付出的代價可能比成本還高 或者拖慢進步進程(壓不下的高溫 導致延遲增加 效益被前代產品追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