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AMD為什麼不出單純64bit的CPU?

Star Kfeirchris wrote:
看起來是沒經歷過 32...(恕刪)


雖然我也經歷過32轉64年代.......但是我認真覺得這件事微軟要負最大責任
Apple 可以順利32 APP全數轉到64位元, 原因是MacOS是Apple自己開發的, 硬體晶片+軟體OS都是自己主導.....開發者不重新編譯成64-bit, AppStore就不讓你上到新的 OS去, 你為了要賣錢, 只能轉換了

Intel/AMD只是在賣晶片.....OS是微軟的, 微軟只要轉換器寫不好無法讓現存所有APP可以用模擬方式模擬32-bit, 只生產64-bit CPU就會有問題
而當年我覺得微軟自己根本無法搞定這件事......不知道是不是需要花很多resource, 又不會增加收入, 為何要做???
chanp
逆向模擬 效果要好 不是只有M$的事,需要軟硬體同時配合,但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以x86雜亂的生態,各有各的算盤,沒人願意犧牲帶頭
wonderzero2
理想下32 軟體轉64軟體,現實下 等於重寫 ,錢就這麼多,何必呢。直接交給微軟的向下相容方案。影像轉檔軟體表示 同版本 更換cpu架構提升比重寫軟體方便。更換軟體版本 ,誰知道當初開發的32寫法,不如直接開新安寫64
x64 是 x86 的擴充,不是獨立的東西
所以 x86 不是能說拔就拔的

Intel 有 x86S 計劃
就是只留 x64,其他能砍的盡量砍
不過這個計劃已經被放棄了
可見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chanp
跟容易不容易沒關係,以Intel這幾年的經營狀況,根本沒餘力搞改革
星幻
chanp 不是改革,而是犧牲,沒餘力再犧牲而已,所以才會搞個『x86 生態系統諮詢小組』,意思其實就是『同行與下游,大家一起配合,而不是只要我Intel當前鋒自已犧牲』
把 gpu變強比較實在

890M才rtx 3050
uodam64402
基本上Radeon 890M滿打滿算,也只有25W左右的RTX 3050 Mobile版本而已。
ra1xp
Al Max+ 395的內顯就有摸到4060了。
我還是希望 arm 流行起來
原生 apps 能多起來
生態活起來,x86 自然就萎縮了
只剩古老和冷門的程式非 x86 不可
這也很容易解決,就是買一台 x86 電腦專跑這些程式就好
grason00
問題是沒有arm版的3a大作,arm的os也沒幾個,我也買不到arm的主板跟cpu來裝,i a兩家只賣x86 cpu跟晶片組
Star Kfeirchris
現在最強的 ARM 晶片就是蘋果的 M 系列了,但要玩 3A 表現還是會比 PC 差一點,畢竟蘋果也是 M 系列起來後才開始推遊戲市場
jhlien wrote:
Intel/AMD只是在賣晶片.....OS是微軟的, 微軟只要轉換器寫不好無法讓現存所有APP可以用模擬方式模擬32-bit, 只生產64-bit CPU就會有問題
而當年我覺得微軟自己根本無法搞定這件事......不知道是不是需要花很多resource, 又不會增加收入, 為何要做???


os不是只有微軟有,linux freebsd ubuntu android x86...等
全都是可在X86平台裝的OS
嚴格上來說...AMD/Intel賣晶片,OS別人做,這樣才開放

模擬跑32bit X86在Intel當年就玩過了,在它想推IA-64 CPU平台時
就模擬方式跑32bit X86...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效果不好
另外這個也沒辦法相容後來AMD推出的,就是現在大家用的x86-64
沒錯Intel是請AMD的x86-64授權使用
jhlien wrote:
雖然我也經歷過32轉64年代.......但是我認真覺得這件事微軟要負最大責任
Apple 可以順利32 APP全數轉到64位元, 原因是MacOS是Apple自己開發的, 硬體晶片+軟體OS都是自己主導.....開發者不重新編譯成64-bit, AppStore就不讓你上到新的 OS去, 你為了要賣錢, 只能轉換了

Intel/AMD只是在賣晶片.....OS是微軟的, 微軟只要轉換器寫不好無法讓現存所有APP可以用模擬方式模擬32-bit, 只生產64-bit CPU就會有問題
而當年我覺得微軟自己根本無法搞定這件事......不知道是不是需要花很多resource, 又不會增加收入, 為何要做???


負啥鬼責任?

蘋果那種是生產者導向,所以才可以全面主導,果粉長年以來也被此馴服了。

微軟真的想這麼作的話,八成又是一堆人跳出來罵它惡霸了。
chanp
微軟先把win11那個半成品搞好就阿彌陀佛了[挖鼻孔]
intel AMD為什麼不出單純64bit的CPU?==> 市場接受度低。
chanp
這個理由 怎麼想怎麼不對🤔
nobodyisme wrote:intel AMD為什麼不出單純64bit的CPU?

井蛙~ 多跳出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免得問這種秀下限的x腦問題~

還有目前網路搜尋和AI都很便利,問問題前可以先作點功課~~
chanp
這個回文很要不得[0分]
用理想很豐滿 實作很骨感的 IA-64
來類比 純x86-64行不通
實在是有些奇怪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安腾
安騰的微架構是徹底的不同於其他英特爾處理器採用的x86(包含x86-64)架構。這個架構是建基於顯性的指令並行,由編譯器來決定哪些指令並行處理。這種方式允許處理器在每個週期最多可以執行6個指令。與超純量架構的不同點,安騰在並行處理中並沒有複雜的線路來判斷指令依賴性,所以編譯器必須要在編譯的時候就已經處理妥當。

IA-64屬於 VLIW PA-RISC 指令集
源自惠普的EPIC 架構(顯式並行指令運算

講白話一點就是:使用軟體手段優化並行
處理能力的惠普版本純64位元精簡指令集
以期讓處理器在一個週期內執行多條指令
同時降低硬體的複雜度進而提高硬體的效率

跟x86 沒半毛錢關係原本也沒考慮x86相容
再加上各種「天時地利人和」
導致剛開始的x86執行效能非常差

是的,在後來加入的Intel主導下
第一代安騰塞了30%的核心面積用來實作
「理論上效能近似同時脈Pentium」的
x86硬體執行單元,你沒看錯
初代安騰的確相容x86-32
採用的是Intel 的硬體+軟體方案

原本的預計是1998年上市第一代600MHz
提供同期400MHz Pentium II x86執行效能
為了心心念念的x86相容性拖到2001年,800MHz的時脈卻堪比75-200的Pentium
同時期AMD+intel在表演 時脈競賽
 https://www.cool3c.com/article/178437 
2001年8月13日:Intel在電腦繪圖界盛事Siggraph展示2GHz的0.18µm製程Pentium 4。
2001年8月27日:Intel正式發表2GHz的Pentium 4,連兩週的時間都要搶。
2001年8月28日:只差一天,就在秋季IDF展示「被超級冷卻」後的3.5GHz 0.13 µm製程Pentium 4。
2002年2月26日:Intel在春季IDF展示4GHz 0.13 µm製程Pentium 4。
2002年8月21日:AMD發表2GHz的Athlon-XP。
2002年11月14日:Intel 0.13 µm製程Pentium 4抵達3GHz。

接著後面就沒什麼好談了,因為後來的四年,都是AMD K8碾壓Intel Pentium 4的戲碼。喔對了,2006年4月10日,AMD Opteron達陣3GHz。


重點的IA-64也沒好到哪裡,在實際開發中,發現軟體優化實在太難了,最後初代安騰還是保留了之前希望砍掉的硬體調度能力,硬體複雜度不見降低,功耗不降反升,同時疊加VLIW 程式碼肥大化進而屢創紀錄的快取容量,以及追求指令平行最高化而生的大型化資料暫存器群,與伴隨而來的龐大執行運算單元
後來出師不利的初代Itanium處理器,在800MHz時脈時,SPEC CPU的測試結果,顯示Itanium的整數運算比Alpha 21264 (1GHz) 和Pentium 4 (2GHz) 慢得多,浮點則是快一些,但其效能/功耗比並沒有比Alpha 21264好,而且只有Pentium 4的56%。



簡言之:
在初期各版本安騰不斷的延期以及初期系統的積弱表現下,引發了軟體硬體各種數不盡的低效及失控,然後在不斷地「天時地利人和」中 失去了先機,被AMD64不斷地邊緣化,然後擊沉



老實講 純x86-64不難搞
難搞的是現有的x86大頭
在各有各的算盤下
抱著32位元相容
相互取暖

有空再Edit...
jhlien wrote:
雖然我也經歷過32轉64...(恕刪)

所以軟體商後來都喜歡win多過mac OS.win能擊敗mac不就是對硬體跟軟體的開放相容程度高於蘋果?換代如果像蘋果哪樣,現在的主流os是不是win還難說.

蘋果當年也就大概20%市佔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