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太弱..Ryzen3000暫不賣16核心了! AMD 7nm CPU 的7/7首賣最高12C24T


ace ventura wrote:
INTEL 挖角Jim...(恕刪)


其實理性一點分析,當初賈伯斯不也是這樣離開蘋果,後來又被請回蘋果,才有現在的IPHONE等相關產品的嗎?

商界很多時候是完全不講人情的,一個公司如果不是已經危如累卵,主事者絕對不會想要改變現狀

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

已經60歲的凱勒,在INTEL的實際權力有多大不得而知,即使名稱掛副總裁很好聽沒錯,但INTEL是比鐵達尼號還要龐大的巨艦,可未必會讓他為所欲為

改變現有的I社U架構,絕不是丟一張藍圖底下照做就好,越大的公司權力傾轧越嚴重
不到百人的中小型公司,有時候都鬥到你死我活了
在公司界待過的的前輩大大們,只要不昧著良心仔細想想,想必都心有戚戚焉
很明顯對公司有利的事,偏偏上頭做決策根本倒著來.....離題了

反正還是很樂見兩家公司彼此競爭推出好產品啦~這才是對消費者最有利的~
小龍鐵金剛 wrote:
其實理性一點分析,...(恕刪)


其實西方社會大企業當然也是會有小團體 既得利益者 政治鬥爭
可是你會發現當公司發生危機時 大家都會一致槍口向外 (不像台灣一些家族企業 危機就是安插自己人奪權時機 我不是在說HXC)
所以你會看到 APPLE AMD 從失敗谷底爬升成功的故事 (台灣永遠是失敗的負面案例)
這只能歸咎於台灣人"太聰明"?!

不過話說回來 西方社會通常不會請一個VP當門神 一定物盡其用
Jim Keller 也不是省油的燈 沒有他的舞台保證馬上走人

ace ventura wrote:
其實西方社會大企業...(恕刪)


沒錯,這才是我最期待的,現在消費級桌機已經有變天的趨勢,如果AMD能搶佔個40~50%
然後幾年後I社又奪回去,長此以往反覆下去,對消費者最有利
至於伺服器級就讓他們去高來高去吧~
ace ventura wrote:
其實INTEL的'...(恕刪)

我只是希望不要拖2年以上讓AMD有機會大幅占用家用桌上市場...
畢竟除了資安問題~ 他還是很好"用"
lashnarz wrote:
看看AMD能不能成...(恕刪)

我覺得上個世代並沒真得比較好到哪裡去....
無論是模擬器還是PC遊戲在當時都還是INTEL比較順~
對[玩]家來說~ 絕對的效能還是比較重要...
當初E2200遊戲效能還贏過同時代AMD標榜更高檔的CPU...
後來的FX遊戲表現也大多還是不及第一款4核I5甚至2代I3

sdgm00 wrote:
我覺得上次並沒真得...(恕刪)

廠商當然以市場大宗的優化為主
所以I牌在遊戲性上說真的就是比較順
所以還是讓AMD趕緊咬上來比較實在

小龍鐵金剛 wrote:
已經60歲的凱勒,在INTEL的實際權力有多大不得而知,即使名稱掛副總裁很好聽沒錯,但INTEL是比鐵達尼號還要龐大的巨艦,可未必會讓他為所欲為
改變現有的I社U架構,絕不是丟一張藍圖底下照做就好,越大的公司權力傾轧越嚴重


ace ventura wrote:
不過話說回來 西方社會通常不會請一個VP當門神 一定物盡其用
Jim Keller 也不是省油的燈 沒有他的舞台保證馬上走人


為什麼董事會要讓 Bob Swan當CEO,要讓 Jim Keller來當 VP,
往現實來看,就是如果intel製程真的跟不上台積電,
就利用 Jim Keller大神的名氣和晶片設計能力,將intel往 Fabless方向帶,
也會利用CEO Bob Swan過去在CFO上的專長,將intel轉型成Fabless,
開始把部分的最高階產品(最需要省電的產品)交給台積電去生產。
也開始動刀砍人,砍掉沒用的Fab或RD


人生就該好好的玩 !
tai_galaxy wrote:
廠商當然以市場大宗...(恕刪)

僅是少數大作而已,都2019了還在腦捕遊戲..
至從RYZEN上市遊戲商偏向優化AMD,
而同預算下AMD能買更高階顯卡完勝對手
Moka貼圖 wrote:
僅是少數大作而已,...(恕刪)

現在很多大作都是家機先出
而家機是什麼平台就不多說了
但這也是長期耕耘的結果
如果不只看 2018下半年~2019 不只論所謂的 "大作"的話... 4年內大多數遊戲我是看不出來AMD有多少的遊戲有特別去優化...
不分種類和遊戲高低之分的話 在並不是所有跨平台遊戲都能看到RYZEN能接近完全利用的情況下也看不出來有所謂的大多數對AMD優化~ 有常在看評測和比較影片的都看得出來 ZEN/ZEN+ 普遍存在著資源閒置的狀況...常常連2600X都吃不到65%以上(不是說沒有~ 但很少見)... 比較適合多工且不追求絕對流暢性的人使用...
至於有人說過的在INTEL發生零星小卡... 我在很多比較的影片都沒看出來...
目前來說2018以前的遊戲除非跨平台的~ 不然普遍評測在AMD還是沒有"明顯" 比較優...要論 "優化" 的話 2018 9月以前的評測普遍都是雖然I5吃快滿了 I7接近90%以上 但平均FPS普遍都比吃不到55%的2600/2600X 好一點...
包含最近也沒看到2600X 2700X 有 "明顯" 較好的感覺...
要論性價比的話也要看是多少人有超線程或多餘效能的需求... 以純遊戲而言 同價位下我自己比較追求 "絕對的" 穩定 [流暢性] 和 [整機] 的性價比 而非單看CPU總線程有多少 或規格是甚麼~ 所以同預算下我反而會拿I3(4核的)+1660/1070/VEGA54 而不會拿2600+1063或1650~

但我並不是要反AMD或DISS它~


*確實用人評測兩者在條件公評(主板和RAM都符合平台最大效能)的情況下CPU跑同頻時9600或8600K跟2600X 的平均FPS幾乎可以當作沒差*
但數據終歸是數據~ 我過去的經驗是AMD的主板坑率有比INTEL高一點~ 遇到設計不良的就會有無關FPS高低的卡頓 或使用B型或比B型更低的晶片有機會預到畫面或音效的卡頓...
我也講過很多次今年我也會組RYZEN(主板都買好了) 並不是說AMD都不好~ 但要說遊戲的話我過去的經驗如何我就怎麼去講~
根據目前為止的評測評價和影片~ 單看 "PC遊戲" 的話我覺得2600X/2700X 是可以考慮或推薦的~
如果你是跟我一樣要玩家機模擬器(PS1.2.3 DC GC XBOX)... 目前這種的評測不夠多 我會比較優先推INTEL...
但反過來如果是 PS4性質的模擬器我會推 2920X / 2950X / 3700X / 3900X (你懂的)...
安卓模擬器有人說他AMD沒問題但也是有人會小卡的~ 這要不是設定沒設好就是主板挑到跟CPU配合的不好的(較早以前的INTEL也會這樣)

總歸來說 優化很難講~ 目前為止把時間拉長到至少3年~ 作品不侷限在6部以內的話感覺看不出有 "特別" 對AMD優化~
至少從等級相近的CPU運作時使用率去對照FPS表現來說 我是看不出來...

以上純個人主觀觀點~ 若不認同或觀點不同請多包涵~ 也不想台槓~ 就事論事而已~ 有持平好好理解的話就知道我不是要黑AMD只是針對某些人打的說法~

另外家機有所謂的平台優化且OS不同~ 又是跟蘋果一樣封閉平台且有自己的軟體設計規範~ 跟PC不能相提並論~ 或當作同理可證~
要知道PS4本身是針對遊戲機特製的FX低頻8核和主機板以及線路設計~ 你拿pc的FX8000降到2G搭配同等級的A卡設定差不多的時脈跑同一款遊戲用差不多的畫質設定跑看看能不能跟PS4一樣穩定30FPS不會卡...
別再拿雞蛋比雞腿誤導沒概念的人~ 不同平台的硬體規劃是有廠商自己的成本和合約的考量而非說哪邊絕對比較好之類的~
xbox第一代可是用intel的p-iii~
目前amd配合度最高 成本最低 又遊戲機本身封閉平台讓廠商要出軟體就一定要對其優化不需要主機廠擔心~ 那當然主機廠會選對自己最有利的代工/硬體廠~

另外有 計概 以及 程式設計 的知識概念的話~ 基本上所謂的對amd優化不過就是多線程和資源利用的優化~ 這種東西在對"架構"領先amd的intel來說也是會受惠的 而不會說對amd優化的 在 intel就沒影響~ 最基本的多核多序來說~ 遊戲本身能吃到多少序 就無論amd或intel就都會吃到多少序~差別在同價位下更多序的那一邊如果遊戲設計沒偏心的話表現就會比較好~
目前為止的i5以及 9700 的布局 很明顯就是主打大多數對 "核心數" 優化的遊戲市場~ 2018年以前的跨平台遊戲也很少能有效利用超線程的...
我也認為不可否認ryzen的未來性是有的~ 我也很看好zen2~但實際還是等出來後的評測吧... 要論多核多線優化我是滿不想在遊戲軟體看到的~
個人是顯卡控~ 還是希望圖形表現為主的軟體盡量以顯卡為優化/處理重點~
遊戲對我來說6~8核就差不多了~ 不需要超線程~ 個人比較希望優化I-O和無論A-I都能穩4.4G~4.5G無壓力~ 我不求一定要很高頻~
希望早點出現原生3200的DDR4而非靠超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