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原來Ivy過熱, 終究是內部散熱膏在搞鬼?


h7878220 wrote:
所以 總結就是妳沒看...(恕刪)


個人覺得 導熱介質的問題遠小於你認為的"鐵蓋"<<這一句?


我倒是覺得他除了要改製程

封裝也要稍微修改..
這會不會是散熱膏的推銷手法,
原來的那各開蓋測試結果,我比較相信,
散熱膏的引響不會如此大的分別,

除非inter的鐵蓋與核心間隙,在貼合時估計錯誤,
間隙過大.
http://forum.gamer.com.tw/C.php?page=1&bsn=60030&snA=252398

這人的開蓋實驗結果跟散熱膏沒關係 是誰在說謊?
穩定的電源及用料好的主機板帶你上天堂!!
有些問題, Intel 是要怎麼承認?
1. Intel 不認為那是很大的問題.
2. 被挖出多少, Intel 承認多少.

我個人是認為, 3D 製程, 導熱介質和熱流密度都影響到. 只是比例是多少, 大概需要有詳細的設計參數才能評估吧.
"如果"這個測試是"真的"的話,
那有Ivy溫度問題應該就有一大半是在散熱膏上.

雖然我不是很懂,
但是測溫度這東西,
先不管監溫軟體的問題,
如果是如許多先進說的,
是核心製程的問題使熱卡在核心內而導不出來,
那理論上散熱器或散熱膏到了一定的程度,
就應該無法發揮更好作用了,
舉例來說,
假如他每小時有30W轉成廢熱,
有20W卡在核心內,10W傳導出來,
那應該冷卻力超過10W的散熱器或導熱足夠的散熱膏表現應該都差不多,
而產生誤差的變因應該只會導致上升
(以這假設來說就是散熱導熱不足10W或沒裝好使散熱導熱降低?).

以過去各式散熱器能壓制功耗較高的SNB來說,
散熱能力應該是超過導出的熱沒有問題的,
燒機測試溫度的其他各項變因,
鐵蓋內散熱膏導熱係數intel宣稱沒問題,
而鐵蓋上散熱膏有無塗好,散熱器有無貼合等等,
影響應該都只會會使溫度升高,
(因為有裝好應該就可以帶走導出的熱了,除了沒裝好)
而不會有下降的情形.

所以"如果"這個測試是"真的"的話,
溫度確實下降的話,
表示溫度問題中的廢熱,
並不是卡在新製程的核心內,
而是可以被導出的!!

卡在核心內的熱我們無可奈何,
其他變因只會高,不會低;
可是如果是可導出的,
(再強調一次,"如果"這個測試是"真的"的話 XD )
那表示很多廢熱只是沒被導出來,
那問題出在散熱膏的部份就佔了很大的原因了.

假設監溫軟體正常,
實際溫度低要誤測高溫較容易,
(如先進們提的散熱膏沒塗勻,散熱器沒裝好,或是間隙過大)
但是實際溫度高要測到低溫,
似乎沒什麼因素能夠辦到.
(感熱器[電阻?]在更換散熱膏後異常?)

先進們不知道有什麼看法?
herb16899 wrote:
這會不會是散熱膏的推銷手法,


是可以有這懷疑
總之靜觀其變.

另外認為散熱膏是主要因素的話,
它不能解釋 為何超頻超過一個特定 (比以前低) 的門檻值後, 溫度就會陡昇 , 但之前的正常溫度卻是較前一代為低的狀況

除非認為原來的散熱膏, 在某個相對較低的溫度時, 就會開始變性

Intel Ivy Bridge 晶片過熱是因為導熱塗層用了便宜貨?

=> 到底答案是那個 ??

intel 應該會改款吧
換個散熱膏溫度可以差到20度...

先跟我說intel原廠用的是黑人牙膏我就相信= =
scaxe wrote:
舉例來說,
假如他每小時有30W轉成廢熱,
有20W卡在核心內,10W傳導出來,


不可能,

平衡狀態下, 你散出的熱和生成的熱一定是等量

不然你核心的溫度會無限升高

--

另外 Watt 本身就有時間觀念在內

不需要用 "每小時 30w" 這種敘述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