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 APU 這東西AMD 雖省了成本但也自己拿石頭砸了腳另外這種不上不下的顯示功能,也只有一部分人買帳想要省錢的人,也不要以為買這能省,因為與沒顯示功能同時脈的比那價差也不便宜,根本也沒賺到,而且這價錢不像顯示卡有附記憶體,也缺了可組裝替換功能2.7GHz -> X4-638 1750 vs A6-3670K 24503.0GHz -> X4-651K 2150 vs A8-3870K 2999把GPU這種東西與CPU做在一起本來TDP就會增加,GPU愈強,增加愈大,要做到GPU發熱超過CPU也可以又為了控制整體TDP不能太大,反而壓制了CPU拉高時脈的空間成本是省了,不過東西也賣不高價錢,因為CPU效能不高做在一起也有個缺點,因為超頻要同時超CPU與GPU,也限制了超頻空間我之前買了一顆A4-3300, 完全不給超, 當初買它就是因為考慮超頻後的C/P值我也只要基本的顯示功能, 若知不給超, 我就會買Celeron
nvfans wrote:那Intel推出內顯CPU是不是一樣的狀況? Intel 沒有在單賣 VGA 卡, 比較沒有 Cannibalization 的問題另外就 Intel 已證實的狀況, 製程再微縮下去 (尤其是跳到 3D 電路後), 會有CPU Die 雖然功耗絕對值降低, 但因熱密度昇高,產生 總發熱量雖可控制, 但散熱不易溫度易拉高 的問題然後以 AMD 目前的路線來看, APU 的發展以後也要面臨這東西的解決. 而且:1) AMD 的每瓦效能較低2) 然後又把較大塊的 GPU 綁在一起3) 製程是外包, 外包廠的技術能力較 Intel 低些因此, 預期未來 AMD APU 散熱上面的問題會比 Intel 同面積的東西要嚴重不會相對的, 因為 Intel 衝得前面很多, 因此解決方法上, 或可學習 Intel 的 Solution不過要小心專利問題. 有些可以沿用, 有些不行.
markwangs wrote:我比較看好A10-5700/A8-5500這兩顆,都是4核心,功耗只有65W,目前先出OEM,看後續零售市場何時出現了. 這兩顆,在欣亞的排排購內就可以看到了~a8-5500與a8-5600k相同價格...各位看倌會選哪一顆?chiyenms wrote:預期未來 AMD APU 散熱上面的問題會比 Intel 同面積的東西要嚴重 這種問題應該是兩方陣營同時會遇到的吧~
FM2基本上是悲劇的延續.ANANDTECH "The AMD Trinity Review (A10-4600M): A New Hope"這個測試文,有寫到AMD Llano 32nm 228mm2 1.178B TransistorAMD Trinity 32nm 246mm2 1.303B TransistorIntel Sandy Bridge (4C) 32nm 216mm2 1.16B TransistorIntel Ivy Bridge (4C) 22nm 160mm2 1.4B TransistorSandy Bridge賣價是Trinity兩倍以上,晶片大小Sandy Bridge又更小.跟Ivy Bridge比根本是悲劇.雖然AMD賤價賣APU,對消費者是好事.不過低效能,低利潤,沒大賺的AMD到底還有多少錢可以研發,到底還能撐多久.與其說進步還比較像垂死的掙扎.和Intel的差距只是持續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