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頁測試看ryzen的ipc、single thread performance


nedpower wrote:
我也這麼覺得i5跟R7...(恕刪)

alice3210 wrote:
同感,我也是用i5-3570K...(恕刪)


加油,我支持你們。
用了你們才會知道多執行緒在消費機器上是多麼雞肋的玩意。
你根本就沒有多少Application會用到這麼多執行緒!
來來來,我就數給你聽Winzip,7-zip.這個有!handbrake這個有!
格式工廠沒有!
遊戲超過9成只要4執行緒。能用到以上就那寥幾款3A.
影音播放我則是一點都想不到要多執行緒幹嗎?
網路瀏覽。office 文書等等。這些你們自己想一下你要多執行緒做什麼?
唉呀,看到『大家都有事情做,都只要慢跑(低於25%),看起來好有成就感。』?
真的?
只要不是100%卡卡,你真的希望你的CPU是超級閒在那裡沒事幹?
還是我太變態,覺得沒讓他隨時都能跑75%以上出來根本就是浪費我的金錢跟能源!?

總之,先恭喜兩位啦,夢想就是要有8核心的處理器,那恭喜兩位夢想即將達成!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eanck wrote:
AMD過去5年的產品為什麼失敗? AMD這次的產品為什麼受人期待?
其核心關鍵都是在『單一核心的ipc、single thread performance』(恕刪)


其實 AMD這次算是有進步, 只是幅度不夠高而已.

Ryzen 核心在指令派發數, 非循序執行資源, 整數站存器檔, 快取機制都有不小的改進, 已經很有誠意. 只是浮點站存器還是128 bit, 理論上 Ryzen的 AVX. AVX2指令集的執行性能應該會不好看.

另外, Ryzen核心的 L1, L2, L3 Cache幾乎都比Intel Core核心大兩倍, Cache效率低落的問題似乎一直沒改善. 這問題其實很糟. 這代表 Ryzen的電晶體數很高, 晶片面積很大, 製造成本很高, 如果又賣得便宜, 那獲利就很難看, 下個世代的 CPU核心研發經費就更不足, 更不利於拉近和 Intel Core核心的技術差距. AMD的挑戰仍然很大.

還有 Ryzen的 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的測試很少, 語焉不詳的, 很懷疑它對2 threading IPC有多少貢獻.
果然不出我所料,前篇文章被take掉了~煙
eanck大大你有look到嗎(抱歉忍不住就是會用英文)

請eanck大大有空幫小弟測試
intel跟ryzen在小算盤壓力運算下的fck、sht
及single thread performance的表現
根據ioverclockyou.com的評測
intel賽揚輕鬆就可以達到ryzen的效能
完爆AMD

另外,版上有位散彈槍大大真的很熱心
會在每篇ryzen評測報導中不厭其煩地溫馨提醒大家
「ryzen在遊戲中的表現是輸intel的喔」
我真的被這股殷勤的善心感動
所以在這篇文章也特別幫他宣導一下

最後,北極熊已經在旁邊待命了
有關能源效率比的演講稿也準備好了
我目前已經全面監控全球87449個評測網站
AMD只要有一個風吹草動或閃失
哪怕是超抽我們台電0.001W電力
我馬上放北極熊出來咬人

請版主手下留情勿刪文
在下反應A&N、A&I現象的誌趣,搏君一笑
目前看來就製程問題時脈不高
架構上很優秀了
接下來核心數少的R5,R3,只要時脈穩定在3.5~4.0Ghz
就可以確定i5.i3全線潰敗
umts wrote:
其實 AMD這次算...(恕刪)


核心面積早就出來了。

AMD Zen L2 Cache容量比Skylake多一倍,L2+L3面積大小還比Skylake小...

The AMD Zen and Ryzen 7 Review: A Deep Dive on 1800X, 1700X and 1700

再來你說的L2 L3延遲,如果你看到的是AIDA Benchmark,現在讀的值是錯的。

AIDA64 Twitter

"AMD hadn't sent us a Ryzen before launch. As soon as we can get one, we will fix the L2+L3 benchmarks."

原本大家覺得IPC可以到Haswell就不錯了,結果出來進步到Skylake~Kabylake。
AMD Budget只有Intel的八分之一還能追到這樣,跌破很多人眼鏡了。
nvfans wrote:
AMD Zen L2 Cache容量比Skylake多一倍,L2+L3面積大小還比Skylake小....(恕刪)


問題是 4 cores L3 cache 8MB的 Zen核心雖然晶片小, 可是性能普普. 大概只能跟 Intel i3相提並論, 可是 i3晶片還更小的多.
能拿來PK Intel i7 7700K的都是 8 cores L3 cache 16MB的 Ryzen 1700等級以上的CPU. 同樣的 7700K也才 4 cores L3 cache 8MB. 況且 7700K還有超頻空間, 這樣的 Ryzen能多樂觀? IPC又能多優?

用電晶體數量堆出性能不是好方案, 這方面 Intel比 AMD更有本錢.

其實時間是站在amd這邊的,製程的推進速度越來越慢,甩了女友之後,能合作的台積或三星都是超級巨獸,intel從以前在製程上的絕對優勢很快就不復見,台積和三星還有其他產品能填先進產能,但intel可受不了先進製程的產品沒辦法放量。削價競爭填產能只是早晚的事。反而是amd只要能達到一定銷售量就可獲利,只要不要犯大錯,或是儘快與女友分手,翻身應該很快的。
或許有人認為intel的製程是最強的,但重點不是最強的製程而是最划算的製程,而且intel一個製程吃四年,我不認為intel在未來幾年還能繼續這麼長的領先,了不起1至2年,也就是每代製程的優勢在第三年就沒了,但對手的價格卻是你的半價。
這麼簡單的問題我都知道,我想intel的高層應該也不是笨蛋,應該有準備吧?但到目前只看到optance這個大招。
umts wrote:


問題是 4 co...(恕刪)


FerrymanLimmat wrote:
果然不出我所料,前篇文章被take掉了~煙
eanck大大你有look到嗎(抱歉忍不住就是會用英文)

沒看到,你寫了啥?


FerrymanLimmat wrote:
請eanck大大有空幫小弟測試
intel跟ryzen在小算盤壓力運算下的fck、sht
及single thread performance的表現
根據ioverclockyou.com的評測
intel賽揚輕鬆就可以達到ryzen的效能
完爆AMD


我手上沒東西,沒得測。

fck、sht是甚麼程式或硬體指標,能說明一下嗎?
ruanleo wrote:
其實時間是站在amd這邊的,製程的推進速度越來越慢,甩了女友之後,能合作的台積或三星都是超級巨獸,intel從以前在製程上的絕對優勢很快就不復見...(恕刪)


製程其實不是決定性的一點。

你去評估一下技術專利誰佔比較多、amd的債務包袱有多沉重、gf是多豬的隊友、
產品淨利率、每年淨收入這幾項,
就會發現即使製程永遠能追平,amd也沒有多少優勢可言。

amd之所以能活,是intel讓他活,你想一想,如果intel不授權部分專利給amd,
amd在這個時間點只能拿出甚麼樣的產品?
雖說2間公司彼此有交叉授權,但是intel握住的權利是比較多的。

umts wrote:
其實 AMD這次算...(恕刪)
還有 Ryzen的 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的測試很少, 語焉不詳的, 很懷疑它對2 threading IPC有多少貢獻.



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 我覺得難以公平測試,
這也只是切換thread的技術,並非真的同時運算2 threads,
所以我只看 physical core amount。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